金色的鱼钩课文主要内容(金色的鱼钩课文解读)

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如今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极其繁荣,可是在那个革命的年代,吃不上饭,穿不上衣服是常见的事。就让我们从小说中回望革命年代,汲取前进的力量吧。

小说刻画人物形象最常用的手法有哪些吗?没错,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等。那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刻画老班长形象的。

文章的第二段,对老班长的外貌进行了描写。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他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不到四十岁,老班长脸上便布满皱纹,两鬓斑白了,说明了老班长饱经风霜,历经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形象。

接到了照顾三个病号的任务后,老班长是怎样找食物的呢?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他这些天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

“到处”“整日整夜”“瘦的比我们还厉害”,表现了老班长担心“我们”身体以致于睡不着觉,突显了老班长负责的形象。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这一段话中,用了“喜出望外”的神态描写和“跑”“取”“烧红”“弯成”的一系列动作描写,使老班长找到增加小战士们营养的方法后开心雀跃的形象跃然纸上。

老班长给病号做鱼汤吃,他自己吃了吗?对,没有,文中的“我”发现了老班长的秘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 ,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这里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刻画老班长形象呢?看看“嚼着”“硬咽”“皱紧眉头”等词语你有发现吗?没错,依然是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从“皱紧”、“硬咽”可以看出骨刺难以下咽。“我”看到老班长硬咽草根和鱼骨后是什么样的反映呢?“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从“我”的反应来表现老班长硬咽鱼骨的痛苦,也表明“我”看到这种场景时内心的难受程度。突出了老班长舍己为人,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老班长的秘密被“我”发现后,耐心劝导“我”保守秘密。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这两段画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看了一眼”“搂到身边”“轻声说”,描写老班长小心翼翼,“是党员”“可不要再告诉别人”,突显了老班长疼爱小战士,牢记党员职责的形象。

第二天,“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我”知道了鱼来之不易,鱼汤少之又少,老班长把仅有的食物分给三个病员吃,自己硬咽草根和鱼骨充饥,这时候的“我”“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说明了“我”的内心极其沉重,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一天衰弱下去。

看到我们不吃,老班长变得严厉起来,我们来一起看看文中的描写。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都是神态描写,一前一后也形成了对比,再次表现了老班长一心只为他人的高贵品质,使老班长的形象更加生动饱满。

终于,我们接近草地边了,这时老班长状态又什么变化?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

这里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体现了老班长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我们”发现老班长没有回来,找到老班长时他已经昏迷不醒了,要救老班长只能想办法让老班长赶快吃些东西。好不容易找到了吃的,但是老班长却说。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但是老班长,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

这里用了语言描写,突出表现了老班长牢记使命,关心战友,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

本文作者刻画老班长的形象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方式,突出了老班长关心战士,牢记使命,舍己为人,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我们来一起看看最后一段。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老班长用鱼钩救了三个病号的命,鱼钩象征着老班长的高贵品质。文章最后点明了课文的主题,“我”把鱼钩小心包起来,表明“我”要继承老班长的优秀品质,把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后辈瞻仰,也让后辈学习老班长的优秀品质。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的是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光芒,其光芒将照耀后辈们前进的路。

,

四年级下册语文猫的课文内容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四年级下册语文猫的课文内容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我们的手主要内容

我们的手,是电线,
在爸爸和妈妈之间,
传递着光,
让他们的幸福像灯一样照亮。我们的手,是桥,
跨越海洋,
在陆地和陆地之间
传递彼此的问候。我们的手,是船,
在心灵和心灵之间
托起洁白的帆。我们的手,是小鸟,
在星辰和星辰之间
欢乐地飞翔。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全部内容

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此解释概念较狭窄,因为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文学、曲艺等),还有很多实用文(应用文)。通俗的说,语言就是说话艺术。

四年级下册语文13课猫课文里哪些是“我”对母鸡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

请参考《母鸡》课文中“我”对母鸡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到一只刚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部课文

1.古诗词知三首 2。桂林三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 4.七月的天山
5.中彩那天 6.万年牢 7.尊严 8.将心比心 9.自然之道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蝙蝠和雷达 12.大自然的启示 13.夜莺的歌声 14.小英道雄雨来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17触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 生命
20:花的勇气 21乡下内人家 22牧场之国 23.古诗词三首 24.卖哨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6全神贯注 27鱼游到了容纸上 28父亲的菜园
29寓言两则 30 文成公主进藏 31普罗米修斯 32渔夫的故事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猫读后感100字数

猫读后感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作者观察精细独道、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的魅力。他生动细致,形象逼真地描述了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7383935可爱。特别是写猫的古怪性格用了矛盾对比的方法,充分表现了猫的行为令人难以捉摸。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老舍先生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也体现了猫的特性。课本里的《猫》是一篇精读的课文。这篇课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以观察精细独道、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把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淘气的特点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首先,作者是用用平实的语言、亲切交谈的口吻向读者述说他眼中的猫,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既老实又贪玩,既温柔又倔强,既贪玩又尽职,“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品读课文,我们仿佛置身于作者家中,听他津津有味地向“你”介绍猫的脾气禀性,品评种种惹人喜爱的举止情态,而那“古怪”、“淘气”的猫似乎如在眼前,时嗔时喜,活灵活现,于是不知不觉中让“你”受到了作者情绪的感染,为之动心,与之共鸣。猫的一举一动在作者笔下都具有人格化的意味,读后倍感风趣幽默。如文中写它“成天睡大觉”,说它“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过问”一词精当微妙,仿佛猫成了家庭的重要一员,它本就应该参与家庭事物、家政大计的,而此时却置责任于不顾,只管自个儿图舒适求安逸去了。细细想来,真叫人耳目一新、忍俊不禁。老舍先生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也体现了猫的特性。猫,不会因为饥饿、寒冷、或是伤害而放弃自己的生命。都说猫有九条命,当一只老猫走到生命的尽头,他不会在主人的眼前死去,他会找一个地方,静静地等待生命的终结。因此人和猫的灵魂,都是高贵的、有尊严的。作者用朴实无华而又生动传神的...

仿写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猫》第2自然段用说,吧,可是写一段话?

狗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抄。说它听话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在屋檐下安静的守着,整天无所事事。可是它要是出去玩就会不停的乱跑乱跳袭,害的主人四处去找寻。说它调皮吧,的确实呀,要不怎么会乱跑乱百跳呢?可是它整天整夜的为主人看守家门又是多么的尽职。只度要有人进家门,它都会用它那只敏捷的鼻子闻闻或者是用它那双明亮的眼睛去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猫》课文知识要点归纳

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原发布者:qinai168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猫》课文知识要点归纳一、多音字屏:bǐng(屏气、屏息)píng(屏障、屏风)闷:mèn(闷闷不乐、解闷)mēn(闷热、闷声闷气)的:dí(的确)dì(目的)de(吃的)折:zhē(折腾、折跟头)zhé(白纸、折叠)shé(折本、枝折花落)二、近义词古怪—奇怪尽职—负责呼唤—呼喊勇猛—勇敢温柔—温顺变化多端—千变万化生气勃勃—生机勃勃三、反义词老实—狡猾温柔—粗暴生气勃勃—死气沉沉天真—世故古怪—正常四、词语意思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的,生疏罕见的样子。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尽职:对工作认真负责并尽全力取完成。屏息凝视:认真观看,忘记了呼吸。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生气勃勃: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五、造句1.任凭…也…任凭大家怎样劝说,他也执迷不悟。2.非…不可─这件事他非做不可。3.无论…也…无论什么困难,也难不倒他。六、句子理解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古怪”是指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或生疏罕见,使人觉得诧异,在中是指猫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这句话是前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对猫的性格的集中概括。这句话明贬实褒,表现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2.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任凭”是“无论、不管”的意思,这句话用“任凭…也…”这组关联词语,突出了猫的极其贪玩,一玩

四年级下册课文猫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主人很爱猫?

展开全部《猫》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发表在《新观察》一九五七年第十六期,入选课文时有修改。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描写了大花猫的古 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的感情。段落结构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讲大花猫的古怪性格;第二段(第4自然段)讲刚满月的小猫十分淘气。课文先讲大花猫的古怪性格。这一部分第一句话先概括地说它的性格特点是古怪,并在“古怪”前面加上“实在”一词。“实在有些古怪”就是的确有些古怪。作者接着从三方面具体讲大花猫的古怪性格。第一方面讲大花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作者先讲猫“老实”。具体表现:“成天睡大觉”是说它爱静不爱动,好像很懒惰;“什么事也不过问”,是说它安闲自在,很温顺,很驯良,不惹人讨厌。再说它“贪玩”:“出走一天一夜”是说长时间呆在外面,连家也给忘了;“怎么呼唤”,用尽办法到处叫。“任你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明它在外面玩起来什么也不顾了。最后讲猫很“尽职”。“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是说它还没看见老鼠,只听见声音;“一点响动”,声音不大。“屏息凝视”,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一连就是几个钟头”,是说等候的时间很长。“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说明猫抓老鼠时的耐心和决心。“老实”和“贪玩”,“贪玩”和“尽职”都是相互矛盾的。这些相互矛盾的性格特征都表现在猫的身上,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第二方面讲大花猫高兴和不高兴的样子。先讲猫高兴时“温柔可亲”的样子。“温柔可亲”是温和柔顺,令人喜爱的意思。猫“温柔可亲”表现在它会“蹭你的腿”“让你给它抓痒”“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这说明猫和作者的关系非常亲近,作者非常喜爱猫,甚至把猫踩脏稿纸留下的脚印都看作“小梅花”。由此可见,作者喜爱猫的程度很深。猫“温柔可亲”还表现在它会叫各种各样好听的声音,也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作者用“丰富多腔”、“长短不一”、“粗细各异”、“变化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3623731多端”等几个词语来形容猫叫唤的声音,可以看出作者对猫观察得非常细致,能分辨出猫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也表现了作者对猫喜爱的心情。

文章猫的主要内容

《猫》讲了什么,主要内容

展开全部《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笔下的一篇状物散文。作者以观察精细独道、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把猫的古怪性格[古怪,老实,乖巧]和满月小猫淘气的特点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zd的喜爱之情。《猫》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猫的性格,并写了满月小猫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分为两部分:
先讲猫的性格古怪,从三方面加以具体说明。第一方面写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写“老实”时,写它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写它“贪玩”时,用“任凭”专一词,把出走的猫贪玩不听召唤,贪玩的本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写它“尽职”时,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能做到“闭息凝视”地一连呆“几个钟头”(说明很耐心),不把老鼠等属出来誓不罢休,表现了猫的决心之大。第二方面写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温柔可亲”是温和柔顺,令人喜欢的意思,这是猫高兴时的表现,它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第三方面写猫既胆小又勇猛。

文章猫的主要内容

一只猫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是一只猫,不想苏格兰折耳猫那么迷人可爱,不像泰国猫那么强壮,也不像喜马拉雅猫那么高贵,我就是一只普通的猫,生活在静寂的森林里。我身上的毛漆黑,但却不失光泽。一双宝蓝色的眼睛让人胆颤,我行动敏捷,像一个行踪诡异、捉摸不透的侠客。冬天的一个清晨,森林被一层层的雪笼罩着。我睁开眼睛,打了个哈欠,抖了抖身上的毛,便起身去寻找我的早餐。我小心翼翼、轻手轻脚,敏捷地来到一棵白桦树下,就嗅到了一股气息,有人。我迅速的跑开。不知过了多久,雾慢慢散开了,我还没找到食物。算了,今天不吃了。我轻轻一跃,跳到另一棵树上,在几棵树间穿梭,上蹿下跳,这丝毫难不倒我。此时的我就是一位体态轻盈的体操运动员。没有别的猫,没有别的动物陪我,只有我一个。我漆黑的身影,给这森林增加了一份神秘。我并不孤独,因为我知道,即使没有任何动物和我玩,可有微风、雨、小花、小草与我作伴,这就足够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小雪,雪花一朵一朵的,像是无数朵花从空中洒了下来。我在雪中奔跑。过了一会儿,雪渐渐下大了,不再那么轻柔,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我身上的猫已被染白,雪在我身上化成水,又有更多的“花”在我身上安家,我冻得瑟瑟发抖。我急忙跑回专属于我的山洞,抖掉身上的雪,然后把身体蜷成一团,在冰冷的地上睡着了。第二天早上,我被冻醒了,望向洞外,整个世界都被雪覆盖了。昨天一整天都没吃东西,肚子饿得直向我抗议。我只好继续在雪中找东西吃。快中午了,雪也停了,我终于抓到一只老鼠,顾不得去玩,就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填饱了肚子,找到一片草地,把地上的雪扒开,静静的躺在草地上,用耳朵听有什么动静。两三个小时过去了,太阳也出来了,在阳光的抚摸下,我放松了警惕,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直到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我才醒过来。我凝望着天,心想:我是一只猫、一只从骨子里散发着野性的,桀骜不驯的猫。我昂着头,迈着高雅的步子,走向我的明天。

我是猫 主要内容

长篇小说《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写于1904年至1906年9月,1905年1月起在《 鹃》杂志上连载,不久,编成上、中、下三册出版。夏目漱石为发泄多年郁愤而写成的长篇小说《我是猫》,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这部作品反映面广,内容丰富复杂。作品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以猫为故事的叙述者,通过它的感受和见闻,写出它的主人穷教师苦沙弥及其一家的平庸、琐细的生活以及和他的朋友迷亭、寒月、东风、独仙等人经常谈古论今、嘲弄世俗、吟诗作文的故作风雅的无聊世态。作品还巧妙地写进了邻家金田小姐的婚事引起的纠葛,并把它贯穿在作品始终。资本家金田的妻子为了选择女婿到苦沙弥家里打听理学士寒月的情况。苦沙弥有些傲慢,不大理睬她,于是招来了金田夫妇的肆意迫害:先是指使一伙人污辱谩骂;接着唆使苦沙弥的同事进行报复;以后又买通落云馆的顽皮学生闹得他不得安宁;最后还叫苦沙弥过去的同学对他进行规劝、恐吓。小说围绕金田小姐的婚事引起的风波,有力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批判了社会拜金主义风气。金田老爷是靠高利贷起家的、“穷凶极恶,又贪又狠”的大资本家,拥有大量的财产。他的“堂皇富丽的公馆”,与苦沙弥的“暗黑的洞窟”恰成鲜明对比。他发财致富的“秘诀”是“要精通三缺”,即缺义理、缺人情、缺廉耻。“把鼻子、眼睛都盯在钞票上”,“只要能赚钱,什么事也干得出来”,把金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金田依仗自己的财势,成为社会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财大气粗,仗势压人。主人公苦沙弥安贫、正直,教书十年与他素不相识,只是慢待了他的老婆,他便兴师动众三番四次进行打击,致使苦沙弥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买通的落云馆的顽童搞得苦沙弥坐卧不宁,他却得意洋洋地说:“…这个家伙…不久将来,总会投降的呢。一付奸诈、凶狠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了。所以,连“猫”也觉得金田是“最坏的人类”。作者笔下的小资本家铃木藤十郎,同样具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丑恶本质。他的人生观是“要做资本家就得做个大的。铃木与金田不同的个性是“圆转油滑”。“他以为一个人的事业,倘能不经劳神苦思,不经辩驳争论而获得开展的话,那也就是人生达到快乐的极致了”。铃木毕业之后,就是靠这种“极乐主义”获得成功,带上了金表,并成了“金田老爷的股肱”。他虽然是学子出身,但唯财是命,崇拜金钱,甘当金田老爷的走狗,毫无学友...

猫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描写了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的感情.

《猫》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展开全部《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写了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363396365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的感情。老舍在写法上与其他作家有所不同,全文没有一处是描写猫的外貌,没有一处是描写猫的生活习性。他主要是抓住猫的性格通过一个个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面呈现于我们眼前。而且最为不同的是,把猫性格的不同的要素对立起来,“老实、贪玩、尽职”为一组,“温柔可亲、一声不出”为一组,“胆小、勇猛”为一组。因一组组对立、矛盾的性格统一于一体而古怪。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自始至终融于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于每一个字眼。老舍先生不用华丽的词藻雕饰文字,语言平实,就像面对面的与我们话家常 全凭思想和情感牵着笔头,化技巧于无形,自然地从心底流淌出来。全文没有一处是直接抒发对猫的喜爱,但没有一处不体现老舍的喜爱,这真是老舍这位语言大师的高明之处啊!我似乎从中读出了人爱猫、猫亲人、人更爱猫的情感发展脉络,它如涓涓细流,丰润着我的心灵,带我走入了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因此在教学本文时,要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巧妙,全文的第一句话“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是前三个段落的中心句,第一段中“老实、贪玩、尽职”又分别是每一句话的中心句,第二段中的“温柔可亲”是前三句的中心句,“一声不出”又是后两句的中心句。同理,第三段的“怕、勇猛”又分别是两句话的中心句。在讲读文本时,一定要注意关注到内容的整体与部分的处理,注重文本的整体性。无论怎样分析,最后都要统一起来,上升到它的最高的层面,就是猫的古怪,然后去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那份喜爱之情。

《猫》的主要内容 要简短但要具体!

一、教材分析《猫》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发表在《新观察》一九五七年第十六期,入选课文时有修改.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描写了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的感情.段.

老舍的《猫》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描写了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的感情。拓展资料:
创作背景
该篇老舍是名副其实的"爱猫党。他一生养过很多猫,对猫的喜爱之情常常溢于言表。查看老舍养猫的三个时期:济南时期、北碚时期、北京时期,便知大都是和家人住在一起的时候,婚姻美满,家庭幸福。1950年4月,老舍和夫人胡絜青及其子女一起,搬进了一所位在北京的小三合院。他在这所小房的院子里,养了不少花草,当普通朋友来访的时候,请他们看花、看猫,1958年是爱国卫生运动空前发展的一年,截至1958年12月止,中国全国共消灭老鼠19.3亿只,该篇最初发表于1959年8月《新观察》第16期,初收入《老舍散文选》。作者简介:
老舍,一八九九年出生于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练习写小说。一九三七年,老舍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曾主持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从事抗战文学运动,在这期间,老舍进行了多种文艺形式的创作,写了不少剧本和小说。一九四四至一九四七年,他写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解放后,他创作了《龙须沟》等二十三个剧本,为中国的新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九六六年老舍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

老舍的文章,猫,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描写了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的感情。如满意,请采纳,哈哈!

《猫》的主要内容

展开全部《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写了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的感情。老舍在写法上与其他作家有所不同,全文没有一处是描写猫的外貌,没有一处是描写猫的生活习性。他主要是抓住猫的性格通过一个个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面呈现于我们眼前。而且最为不同的是,把猫性格的不同的要素对立起来,“老实、贪玩、尽职”为一组,“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为一组,“胆小、勇猛”为一组。因一组组对立、矛盾的性格统一于一体而古怪。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自始至终融于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于每一个字眼。老舍先生不用华丽的词藻雕饰文字,语言平实,就像面对面的与我们话家常,全凭思想和情感牵着笔头,化技巧于无形,自然地从心底流淌出来。全文没有一处是直接抒发对猫的喜爱,但没有一处不体现老舍的喜爱,这真是老舍这位语言大师的高明之处啊!我似乎从中读出了人爱猫、猫亲人、人更爱猫的情感发展脉络,它如涓涓细流,丰润着我的心灵,带我走入了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因此在教学本文时,要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巧妙,全文的第一句话“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是前三个段落的中心句,第一段中“老实、贪玩、尽职”又分别是每一句话的中心句,第二段中的“温柔可亲”是前三句的中心句,“一声不出”又是后两句的中心句。同理,第三段的“怕、勇猛”又分别是两句话的中心句。在讲读文本时,一定要注意关注到内容的整体与部分的处理,注重文本的整体性。无论怎样分析,最后都要统一起来,上升到它的最高的层面,就是猫的古怪,然后去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那份喜爱之情。

本文Hash:f2afedae4b1d9fe48633da8037adda9f5e24f01c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