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尾鸢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参考资料

导读: 鸟种简介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保护现状 参考资料

剪尾鸢的图片

剪尾鸢(学名:Chelictinia riocourii,英文名:Scissor-tailed Kite)是鹰科剪尾鸢属的鸟类。

剪尾鸢(学名:Chelictinia riocourii)是一种中型猛禽,外表很酷,具有高超的飞行和滑翔能力,振翅空中悬停的绝技更是鹰科中独一无二。特征是有石板青色的羽毛,额头白色,尾巴分叉很深,明亮的红眼睛,腿部黄色。主要以昆虫为食。飞翔的高度较低,采用盘旋、翱翔等方式,有时也进行鼓翼飞翔。在鼓翼飞翔时两翅煽动较轻,显得相当轻盈,发现地面上的猎物时突然直扑而下。一般单独活动,多在白天的早晨和黄昏进行。

中文学名:剪尾鸢

拉丁学名:Chelictinia riocourii

英文俗名:Scissor-tailed Kite

命名作者:Vieillot, 1822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剪尾鸢属(Chelictinia)

繁殖区:非洲 : e, c, w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中文学名: 剪尾鸢

拉丁学名: Chelictinia riocourii

剪尾鸢
剪尾鸢

别称: 非洲燕尾鸢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 隼形目

科:鹰科

亚科: 鸢亚科

命名时间: Vieillot, 1822

英文名称: African Swallow-tailed Kite

英文名称: Scissor-tailed Kite

英文名称: Swallow-tailed Kite

外形特征

非洲的燕尾鸢体型较小,身长约50厘米。羽毛呈灰色和白色。头比较小,脸上有点秃,短喙。双翼狭而长,飞羽的边缘有白色滚边。尾巴分叉很深。红色的眼睛,尾巴的根部呈白色。额头白色,黄腿,飞行时翅膀的内面有两块明显的深色斑。

剪尾鸢
剪尾鸢

地理分布

该种猛禽鸟类是非洲特有的物种,分布于下列国家,贝宁,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科特迪瓦,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加纳,肯尼亚,利比里亚,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索马里,苏丹,多哥,乌干达和也门。

剪尾鸢
剪尾鸢剪尾鸢分布图

生活习性

该物种在非洲范围内活动,在冬季干燥季节南移到西部非洲森林的边缘地带,在夏季多雨季节开始进入繁殖时向北迁移到撒哈拉沙漠地带。在东部非洲有少量该鸟类停留3月到旱季来临离开。 出现在热带稀树草原,灌木开放和半干旱地区,栖息于树木繁茂的撒哈拉地区,进入肯尼亚西部裂谷。一般集小群,但也发现单独或成对活动。食物以吃昆为主虫,常单独在早晨和黄昏活动。

剪尾鸢
剪尾鸢

生长繁殖

春季于4-5月到达繁殖地,秋季于10-11月离开繁殖地。巢于平原或山地丘陵地区的树上或高的灌木上。巢较松散而简陋,主要由枯树枝构成,里面有时放有细草根和草茎,或根本无任何内垫物。每窝产卵3-5枚,白色或淡黄色、具深红色或红褐色斑,呈卵圆形。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和育雏,孵化期25-28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经过30-35天的喂养,雏鸟即可飞翔离巢。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参考资料

1. 《世界鸟类名称》(科学出版社)

2. Swallow-tailed Kites http://www.avianweb.com/scissortailedkites.html

3. Scissor-tailed Kite http://globalraptors.org/grin/SpeciesResults.asp?specID=8196

4. The IUCN Red List (2009.2) http://www.iucnredlist.org/apps/redlist/details/144323/0

5. 剪尾鸢http://en.academic.ru/pictures/enwiki/67/Chelictinia_riocourii_Fuertes.jpg

6. 剪尾鸢(图) http://www.oiseaux.net/photos/thierry.helsens/images/elanion.naucler.thhe.4g.jpg

7. 剪尾鸢(图) http://www.saharaconservation.org/IMG/arton158.jpg

8. 剪尾鸢(图4) http://www.justbirds.org/Senegal/Scissor-tailed%20kite.jpg

9.剪尾鸢分布图 http://www.oiseaux.net/distribution/img2/elanion.naucler.png

食蝠鸢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参考资料

食蝠鸢的图片

食蝠鸢(学名:Macheiramphus alcinus,英文名:Bat Hawk)是鹰科食蝠鸢属的鸟类。

食蝠鸢(学名:Machaerhamphus alcinus)是一种中型猎鹰,总体黑色,在胸部有少许白斑。一般在夜间活动,主要特征是嘴裂较大,可在飞行中吞食昆虫和蝙蝠。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包括马达加斯加岛,中南半岛,印度次大陆以及印度尼西亚诸岛。

中文学名:食蝠鸢

拉丁学名:Macheiramphus alcinus

英文俗名:Bat Hawk

命名作者:Bonaparte, 1850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食蝠鸢属(Macheiramphus)

繁殖区:非洲, 东洋界, 澳洲界 : 广泛分布 in 非洲, Burma to Borneo and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中文学名: 食蝠鸢

食蝠鸢
食蝠鸢

拉丁学名: Macheiramphus alcinus

别称: 蝙蝠鹰、蝠鸢、蝠鹞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隼形目

科: 鹰科

亚科: 鸢亚科

命名时间: Westermann, 1851

英文名称: Bat Hawk

外形特征

食蝠鸢成鸟的上体是棕黑色,在眼睛的上下方各有一个白色斑点。胸部中间和喉咙是白色,具有大块的黑色竖纹。眼睛亮黄色,黑色的鸟喙具有蜡质,腿和脚淡蓝灰色。亚成鸟的斑纹比成鸟斑驳,颜色较浅,尾基羽毛的颜色及胸部具有更多的食蝠鸢白色。飞行时这种像小秃鹰大小的鸟似乎更黑暗,它们有一对细长翅,看上去是一个大猎鹰的飞行剪影。在树上停息时身体几乎全部黑色,鲜黄色的大眼睛是最好的标志。

食蝠鸢
食蝠鸢

嘴裂较大如同夜鹰,可在飞行中吞食昆虫和蝙蝠

地理分布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印度洋,包括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食蝠鸢(图4)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

食蝠鸢
食蝠鸢食蝠鸢分布图

生活习性

食蝠鸢
食蝠鸢

食蝠鸢的栖息地有很大差别,因地区而异。有茂密的热带森林,半干旱灌木草原,有树木和灌木的开阔原野、农田、疏林和草原地区,食蝠鸢主要取食蝙蝠,燕子,雨燕和金丝燕,辅以其他小型鸟类和昆虫。所有的猎物是都是在高速飞行中捕获,永远不会降临到地面猎取食物。在捕获猎物时将其整体吞没。一般不猎食体形较大的果蝠,常常局限于体形小于自身的小蝙蝠和鸟类。它们有时也进入建筑区的采石场,活动于大型河流,小溪,海滩,火车站月台,或进入附近的建筑物,甚至在晚上来到大型草坪和打猎场。在远东它们流连于石灰石洞穴,捕捉在那里栖息的鸟类如金丝燕等。由于其特殊的习惯,食蝠鸢是最稀有的鸟类之一。但在它们生活的范围也相当普遍,它们具有桀骜不驯的特质。为了食物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它们可以在其生活区域内到达任何地方。白天食蝠鸢坐大树上很少活动,甚至根本不离开。在繁殖季节有时可能会出现在白天飞行,在清晨狩猎。

生长繁殖

繁殖季节开始时,它们在繁殖地附近的空中追逐,像田凫在做飞行特技表演,双方的爪了扣在一起翻滚,时而又相互追逐高速飞行。巢通常建于平时休息的同一棵大树上。雌雄共建,用一些小树枝搭建。巢宽大约3英尺,深一英尺,像一个大型的浅杯。只有雌性孵卵,它白天在巢里,只是偶尔飞离。傍晚,雌鸟会离开巢,在周围捕食苍蝇和一些昆虫,通常雄鸟带饲料来到巢边喂雌鸟。孵化期估计约1个月。

父母喂养雏鸟约35-40天,一般是在天黑前,只喂雏鸟15到20分钟。在此期间,雏鸟会快速摄食,每隔3至4分钟,父母会带食品来到巢的边缘,它们往返多次,食物包括昆虫。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参考资料

1.《世界鸟类名称》(科学出版社)

2. 生态掠影网 http://www.sunature.com/ziliao/list.asp?id=8944

3. The IUCN Red List (2009.2) http://www.iucnredlist.org/apps/redlist/details/144317/0

4. 食蝠鸢1 http://www.arkive.org/media/7B/7B848A6D-F67D-4AB8-9813-778AEBFBB9B4/Presentation.Large/photo.jpg

5. 食蝠鸢2 http://www.arkive.org/media/BA/BAA4AA50-18CC-4194-B1C4-75C465E4C597/Presentation.Large/photo.jpg

6. 食蝠鸢3 http://www.arkive.org/media/1E/1EB756C8-6B6C-46DE-B8B3-A508A6FE21BF/Presentation.Large/photo.jpg

7..《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科学出版社)

8.食蝠鸢分布图 http://www.oiseaux.net/distribution/img2/milan.des.chauves-souris.png

灰头美洲鸢的简介、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参考资料

灰头美洲鸢的图片

灰头美洲鸢(学名:Leptodon cayanensis,英文名:Grey-headed Kite)是鹰科美洲鸢属的鸟类。

灰头美洲鸢(学名:Leptodon cayanensis)为鹰科蜂鹰亚科的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约0.5米,上体羽毛深褐色或棕色,下体胸腹部的羽毛白色,翅膀上的羽毛看上去像鳞片一样。经常栖息于稀疏的松林中,常到乡村田野和草原上活动。该鸟飙升时翅膀形成一个“V”形,迅速的振翅和拍击,这也是求偶展示的一部分。这些美洲鸢通常静静地栖息在树丛中和檐篷下,很少外露的自己的身体,但在清晨或傍晚很活跃。主要吃蜂,也吃蝈蝈、蝽象、鼠类、蛙及蛇等小动物。

中文学名:灰头美洲鸢

拉丁学名:Leptodon cayanensis

英文俗名:Grey-headed Kite

命名作者:Latham, 1790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美洲鸢属(Leptodon)

繁殖区:拉丁美洲 : ec Mexico to n Argentina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中文学名: 灰头美洲鸢

拉丁学名: Leptodon cayanensis

灰头美洲鸢
灰头美洲鸢

别称: 灰头鸢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隼形目

科: 鹰科

亚科: 蜂鹰亚科

种: 2种

命名时间: Latham, 1790

灰头美洲鸢
灰头美洲鸢

英文名称: Grey-headed Kite

英文名称: Gray-headed Kite

鸟种简介

灰头美洲鸢(学名:Leptodoncayanensis)为鹰科蜂鹰亚科的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约0.5米,上体羽毛深褐色或棕色,下体胸腹部的羽毛白色,翅膀上的羽毛看上去像鳞片一样。经常栖息于稀疏的松林中,常到乡村田野和草原上活动。该鸟飙升时翅膀形成一个“V”形,迅速的振翅和拍击,这也是求偶展示的一部分。这些美洲鸢通常静静地栖息在树丛中和檐篷下,很少外露的自己的身体,但在清晨或傍晚很活跃。主要吃蜂,也吃蝈蝈、蝽象、鼠类、蛙及蛇等小动物。

外形特征

灰头美洲鸢身长46-53厘米长,体重410-605克。成鸟头部灰白色,上体黑色,下体白色,黑尾巴上有两道或三道白纹。鸟喙蓝色,腿灰色。黑眼睛,腿和鸟喙黄色。 幼鸟类似成鸟,但色彩略有化,体羽一样,但头上是黑冠,脖子白色。颈部和上体、下体有黑色条纹。

灰头美洲鸢
灰头美洲鸢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灰头美洲鸢
灰头美洲鸢

生活环境

栖息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阔叶林、针叶林和混交林中,尤以疏林和林缘地带较为常见,有时也到林外村庄、农田和果园等小林内活动,常单独活动,有时也见停息在高大乔木的树梢上或林内树下部的枝叉上。 出现在低地比较少,主要集中在成熟的中海拔森林植被和沿森林边缘,也在高海拔沼泽森林,干燥森林栖息,经常在水源附近狩猎。

生活习性

主要吃小型蛇类、蜥蜴、蛙、小型哺乳动物、鼠类、鸟、鸟卵和幼鸟等动物性食物。尤其是黄蜂,黄蜂和蚂蚁,通常在飞行中捕食,能追捕雀类等小鸟。在空中飞行移动速度很慢,这些鸢通常悄悄地栖息在檐篷和树叶丛中,很少外露自己的面目,一般很难察觉。但在清晨或傍晚会发现它们单独或成对飞行觅食。

生长繁殖

筑巢于高大乔木的分叉和顶端上,多以枯枝叶为巢材,鸟巢是一个浅杯状,中间稍微下凹,内放少许草茎和草叶,每窝产1-2枚,这些卵白色有褐色斑点,平均大小为53.1 x41.5毫米。孵卵期30-35天,育雏期40-45天。求偶时,雄鸟和雌鸟双双在空中滑翔,然后急速下降,再缓慢盘旋,两翅象背后折起6-7次。营巢于阔叶树或针叶树上,巢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28米。巢主要枯枝构成,有时也利用鸢和苍鹰等其他猛禽的旧巢。

亚种分化

1、Leptodon cayanensis cayanensis分布于墨西哥的塔毛利帕斯州南部和瓦哈卡南部,厄瓜多尔,亚马逊流域,加纳和特立尼达。

2、Leptodon cayanensis monachus分布于巴西中部,玻利维亚东部,阿根廷北部和巴拉圭。

保护现状

致危因素:森林砍伐致使营巢场所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加以迁徙期的乱捕滥猎,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一般不常见,在美国中部或安第斯山脉西部及亚马逊范围。种群下降是由于一些地区砍伐森林的结果。归类为受国际鸟盟危物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参考资料

1. 生态掠影网 http://www.sunature.com/ziliao/list.asp?id=8933

2. IBC Bird Collection (鬼行家译编) http://ibc.lynxeds.com./species/grey-headed-kite-leptodon-cayanensis

3. The IUCN Red List (2010.1) http://www.iucnredlist.org/apps/redlist/details/144307/0

4. 灰头美洲鸢(概述图—图3) http://www.oiseaux.net/birds/photos/grey-headed.kite.html

5. 灰头美洲鸢(分布图) http://www.oiseaux.net/distribution/img2/milan.de.cayenne.png

本文Hash:c31ed86209c5813d315091fb03ae94f70960c19c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