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鹧鸪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中华鹧鸪-外形描述 中华鹧鸪-叫声 中华鹧鸪-地理分布 中华鹧鸪-生活习性 中华鹧鸪-别名俗名

中华鹧鸪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中华鹧鸪-外形描述

描述:雄鸟:中等体型(30厘米),不会误认的黑色鹑类。枕、上背、下体及两翼有醒目的白点,背和尾具白色横斑。头黑带栗色眉纹,一宽阔的白色条带由眼下至耳羽,颏及喉白色。雌鸟似雄鸟,但下体皮黄色带黑斑,上体多棕褐色。

虹膜—红褐色;嘴—近黑;脚—黄色。

中华鹧鸪-叫声

叫声:独特的洪亮而刺耳的鸣叫,声如 ‘do-be-quick-papa’ 或 ‘come to the peak ha-ha’。晨昏时数鸟可同时鸣叫。

中华鹧鸪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中华鹧鸪-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东北部至中国南部及东南亚。引种至菲律宾。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见于云南西部及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海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及安徽。

中华鹧鸪-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低地至海拔1600米的干燥林地、草地及次生灌丛。

中华鹧鸪-别名俗名

赤姑 花鸡 怀南 越雉 鹧鸪 鹧鸪鸟 中国鹧鸪

绿脚山鹧鸪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绿脚山鹧鸪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绿脚山鹧鸪-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9厘米)的橄榄褐色山鹧鸪。脚暗绿色至浅绿色,眉线及喉略白,头部无黑色。与褐胸山鹧鸪的区别在于黑色横纹较细,胸部具宽的褐色带,两胁无醒目的白色斑纹。有暗铅色眼周裸皮。

虹膜—红褐;嘴—角质黄;脚—绿色。

绿脚山鹧鸪-叫声

叫声:响亮的哨声包括一连串单音,越叫越快;然后是一连串较平的升降变调;最后是一连串狂乱升变调并突然终止。

绿脚山鹧鸪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绿脚山鹧鸪-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东南亚。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种(Collar et al., 1994)。中国地方性留鸟,仅分布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

绿脚山鹧鸪-生活习性

习性:具本属特性。栖居于森林、次生林及竹林,高至海拔1000米。

褐胸山鹧鸪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褐胸山鹧鸪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褐胸山鹧鸪-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8厘米)的橄榄褐色山鹧鸪。醒目的奶油色眉纹下延至颈部,眼线黑色,喉和颊奶油色。在喉和胸部之间有由黑色小斑点组成的环带与眼线相连。两胁具明显的黑色及白色鳞状斑。两翼有条状图纹。

虹膜—红褐色;嘴—近黑;脚—粉红。

褐胸山鹧鸪-叫声

叫声:单调喉音,发展为一高一低的双哨音ti-hu, ti-hu, ti-hu…,音量音频不变。配偶对唱时加上kew, kew, kew…的叫声,如红喉山鹧鸪。

褐胸山鹧鸪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褐胸山鹧鸪-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中国西南部,东南亚。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地方性留鸟,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南部及广西。

褐胸山鹧鸪-生活习性

习性:栖居于海拔500~1300米的常绿林。习性为本属特性。

本文Hash:5e6b6206311b9aab39f058431a3bb07bdf3d6a0b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