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杜鹃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中杜鹃-外形描述 中杜鹃-叫声 中杜鹃-地理分布 中杜鹃-生活习性 中杜鹃-别名俗名

中杜鹃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中杜鹃-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小(26厘米)的灰色杜鹃。腹部及两胁多具宽的横斑。雄鸟及灰色雌鸟胸及上体灰色,尾纯黑灰色而无斑,下体皮黄色具黑色横斑。亚成鸟及”hepatic”雌鸟上体棕褐色且密布黑色横斑,近白的下体具黑色横斑直至颏部。与大杜鹃及四声杜鹃区别在于胸部横斑较粗较宽,鸣声也有异。棕红色型雌鸟与大杜鹃雌鸟区别在腰部具横斑。

虹膜—红褐色;眼圈黄色;嘴—角质色;脚—橘黄色。

中杜鹃-叫声

叫声:音为四声而无调。似戴胜叫声但常有带喉音过门的kkukh,有时后面还接着一连串平静的bu bu声。→北方中杜鹃叫声

中杜鹃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中杜鹃-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欧亚北部及喜马拉雅山脉,冬季至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另有数亚种作为留鸟见于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相当常见。夏季繁殖于海拔 1300~2700米的丘陵山地。亚种horsfieldi繁殖于中国西北及东北,南至北纬32°;亚种saturatus繁殖在北纬32°以南地区,包括台湾及海南。

中杜鹃-生活习性

习性:隐于林冠的鸟种。除春季繁殖期叫声非常频繁外很难见到。

中杜鹃-别名俗名

中喀咕

小杜鹃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小杜鹃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小杜鹃-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26厘米)的灰色杜鹃。腹部具横斑。上体灰色,头、颈及上胸浅灰。下胸及下体余部白色具清晰的黑色横斑,臀部沾皮黄色。尾灰,无横斑但端具白色窄边。雌鸟似雄鸟但也具棕红色变型,全身具黑色条纹。眼圈黄色。似大杜鹃但体型较小,以叫声最易区分。

虹膜—褐色;嘴—黄色,端黑;脚—黄色。

小杜鹃-叫声

叫声:哨音的叠叫,声如”that’s your choky pepper”,重音在choky上,上调,稍停后接下调的choky pepper。

小杜鹃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小杜鹃-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至印度、中国中部及日本;越冬在非洲、印度南部及缅甸。

分布状况:不常见。指名亚种繁殖于吉林南部、辽宁及河北至四川、西藏南部、云南、

小杜鹃-生活习性

习性:似大杜鹃。栖于多森林覆盖的乡野。

小杜鹃-别名俗名

催归 阳雀 阴天打酒喝

乌鹃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乌鹃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乌鹃-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3厘米)的黑色杜鹃。全身体羽亮黑色,仅腿白,尾下覆羽及外侧尾羽腹面具白色横斑,前胸隐见白色斑块。幼鸟具不规则的白色点斑。尾羽开如卷尾。

虹膜—褐色(雄鸟),黄色(雌鸟);嘴—黑色;脚—蓝灰色。

乌鹃-叫声

叫声:叫声响亮清晰,由4~6个均匀的pi声平稳上升,之前有过门声;也作一连串快速颤音,升至最后三个音而降调。

乌鹃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乌鹃-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及候鸟,见于海拔900米以下的低地处。亚种dicruroides 繁殖于四川南部、云南、西藏东南部、贵州、广东及福建。在海南岛为留鸟。

乌鹃-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林中、林缘及次生灌丛。性羞怯。外形似卷尾,但姿势、动作及飞行均不同。

乌鹃-别名俗名

乌喀咕

本文Hash:2d6351ccc9a75897cb4243a887e437f728655050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