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颊梅花雀的简介、外形特征、饲养方法、生长繁殖、备注

导读: 鸟种简介 外形特征 饲养方法 生长繁殖 备注

橙颊梅花雀的图片

橙颊梅花雀(学名:Estrilda melpoda,英文名:Orange-cheeked Waxbill)是梅花雀科梅花雀属的鸟类。

橙颊梅花雀(学名:Estrilda melpoda),是梅花雀科梅花雀属的一种,分布于加蓬、赞比亚、几内亚比绍、贝宁、塞内加尔、乍得、马里、科特迪瓦、安哥拉、波多黎各(引进种)、赤道几内亚、毛里塔尼亚、百慕大(引进种)、卢旺达、瓜德罗普(引进种)、马提尼克(引进种)、尼日尔、塞拉利昂、加纳、中非共和国、尼日利亚、利比里亚、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美国(引进种)、几内亚、喀麦隆、冈比亚、北马里亚纳群岛(引进种)、布基纳法索和多哥。全球活动范围约为3,570,000平方千米。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橙颊梅花雀的平均体重约为7.6克。栖息地包括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湿润疏灌丛、乡村花园、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湿地、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干草原和干燥的稀树草原。

中文学名:橙颊梅花雀

拉丁学名:Estrilda melpoda

英文俗名:Orange-cheeked Waxbill

命名作者:Vieillot, 181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梅花雀科(Estrildidae)

中文属名:梅花雀属(Estrilda)

繁殖区:非洲 : w, c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橙颊梅花雀
橙颊梅花雀中文名:橙颊梅花雀

英文名:Estrildamelpoda

类 别:小型雀类

外形特征

身长:10厘米

平均寿命:4年。

两性差异:雌雄难辨;雌鸟羽色较浅,橙色颊斑比雄鸟小。

繁殖:孵化期12天,21天后羽毛长成。

幼鸟:羽色比成鸟浅,头部灰褐色。

喙:梅花雀科鸟的喙看似涂上了一层蜡

颊:颊羽为橙色,幼鸟6周后颊部的橙色才较为明显。

尾上覆羽:雄鸟具红色的尾上覆羽,此为橙颊梅花雀独有的特征

尾:尾部是橙颊梅花雀个体沟通的重要工具。雄鸟在向雌鸟求偶炫耀时,会前后轻弹其尾。

饲养方法

喂食掺有小米和其他谷类的进口雀类专用的混合饲料。也会吃某几种绿色食物和
橙颊梅花雀
橙颊梅花雀无脊椎动物。植物丰茂的鸟舍里,当它们在离地面近的地方筑巢,不耐寒冷,冬季须养在室内,春天来临时,再放回室外鸟舍中。为了保证繁殖成功,请在春季到来后尽早把它们妥善安置在繁殖的笼内。

生长繁殖

在繁殖时期,要为它们准备筑巢用的盒子,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否则会使它们放弃筑巢。不受干扰的橙颊梅花雀每个繁殖期可2~3窝卵。幼鸟孵出后,要喂些大小适中的白色蠕虫。

备注

西非梅花雀家族中最小的成员之一,容易照料,因而饲养十分普遍。生性害羞,
橙颊梅花雀
橙颊梅花雀有人走近时会躲到笼子里种植的植物后面,但时间一久就十分驯服,能与大小相近的梅花雀类和睦相处,少有侵略行为。最好不要把它们与喧闹的鸟共养在一处,否则会影响它们的筑巢行为。

黑腰梅花雀的简介、外形特征、饲养方法、生长繁殖

黑腰梅花雀的图片

黑腰梅花雀(学名:Estrilda troglodytes,英文名:Black-rumped Waxbill)是梅花雀科梅花雀属的鸟类。

黑腰梅花雀(学名:Estrilda troglodytes),是梅花雀科梅花雀属的一种,分布于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几内亚比绍、厄立特里亚、贝宁、塞内加尔、乍得、马里、波多黎各(引进种)、毛里塔尼亚、美国、喀麦隆、马提尼克(引进种)、尼日尔、维尔京群岛(引进种)、加纳、中非共和国、尼日利亚、利比里亚、肯尼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几内亚、冈比亚、葡萄牙(引进种)、苏丹、布基纳法索、多哥和乌干达。全球活动范围约为1,960,000平方千米。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黑腰梅花雀的平均体重约为6.1克。栖息地包括干燥的稀树草原、耕地和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干燥疏灌丛。

中文学名:黑腰梅花雀

拉丁学名:Estrilda troglodytes

英文俗名:Black-rumped Waxbill

命名作者:Lichtenstein, MHK, 1823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梅花雀科(Estrildidae)

中文属名:梅花雀属(Estrilda)

繁殖区:非洲 : w, c, ec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黑腰梅花雀
黑腰梅花雀中文名:黑腰梅花雀

英文名:Amandavaamandava

类 别:小型雀类

别 名:红珍珠鸟、红梅花雀、红雀

栖息地:生活在潮湿地区的芦苇丛、草丛及有林木的地方,主食谷类种子。

历 史:原产于北非,羽色单纯,单独饲养不易繁殖,须成群饲养才有较高的繁殖成功率。黑腰梅花雀可与其他梅花雀共同饲养,但最好不要把它们与文鸟之类体形较大的鸟类共养在一起,否则容易被较大的鸟欺侮。

外形特征

身长:10厘米
黑腰梅花雀
黑腰梅花雀

平均寿命:5年

两性差异:雄鸟腹部的粉红色比雌鸟的颜色浅

繁殖:孵化期12天,21天后羽毛长成

幼鸟:喙为深色;眼周围的羽毛为暗粉红色

喙:鸟喙上好像涂了一层蜡

爪:为了保护卵及雏鸟,请在繁殖季开始时修整好成鸟的爪

眼睛:眼睛四周的羽毛为红色

尾:在求偶炫耀时,雄鸟将尾羽立起

身体:黑腰梅花雀与其他梅花雀的区别是身体没有横纹。

饲养方法

黑腰梅花雀
黑腰梅花雀请用进口的喂食雀类的种子混和饲料、繁缕、新鲜草籽和小型无脊椎动物喂食。它们的活动范围不需很大,但栽种植物可促进它们繁殖成功。它们喜欢食取附着在植物上的无脊椎动物。笼养时通常在地面上繁殖,选择隐蔽性较好的地方筑巢。气候恶劣时,可以把它们安置在安全的地方,多晒太阳,使它们免遭寒冷的侵袭。它们的羽毛通常很纯净,养在室内也是如此,在室内须靠轻轻喷水来保持其纯净的羽毛。黑腰梅花雀天性喜欢集群,如果观察到两只雀在相互梳理羽毛,不要因此而认为它们是一对。

生长繁殖

如果在夏季,为黑腰梅花雀干草和苔藓等适合的筑巢材料,它们至少可产3窝卵。雄鸟喜欢嘴衔巢材,在中意的配偶面前上下晃动。与其他所有的梅花雀一样,活虫对于繁殖期中的黑腰梅花雀非常重要。需要留心的是,如果把黑腰梅花雀与其他种的梅花雀共养,二者可能会杂交,不利于产生纯种后代,从而影响到鸟的品质。

绿翅斑腹雀的简介、外形特征、饲养方法、生长繁殖

绿翅斑腹雀的图片

绿翅斑腹雀(学名:Pytilia melba,英文名:Green-winged Pytilia)是梅花雀科斑腹雀属的鸟类。

绿翅斑腹雀(学名:Pytilia melba)是梅花雀科斑腹雀属的一种,为非洲的常见物种,其全球活动范围有6,000,000平方千米(2,316,613平方英里)。[2]绝大部分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绿翅斑腹雀有两个亚种,指名为melba和citerior,这两者有时会被视为独立物种。

中文学名:绿翅斑腹雀

拉丁学名:Pytilia melba

英文俗名:Green-winged Pytilia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梅花雀科(Estrildidae)

中文属名:斑腹雀属(Pytilia)

繁殖区:非洲 : w, c, e, s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中文名:绿翅斑腹雀

绿翅斑腹雀
绿翅斑腹雀

类 别:小型雀类

历 史:梅花雀科鸟类可区分成四个,斑腹雀类为其中之一,它们的体形比一些近缘的鸟类大些,要花较多的时间来照料,天气潮湿时须移置室内。除了图中的绿翅斑腹雀外,红翅斑腹雀也是十分受欢迎的斑腹雀家族成员。

外形特征

身长:12.5厘米

平均寿命:6年

两性差异:雌鸟头部为纯灰色

繁殖:孵化期12天,21天后羽毛长成。

幼鸟:腰部和尾为橙色,与成鸟的红色不同

喙:比其他小型梅花雀的喙强壮有力得多,用喙啄开白蚁穴,取食白蚁。

雌鸟羽色:全身的毛色都比雄鸟黯淡,雌雄鸟很容易辨别。

雄鸟羽色:红色的额头是雄鸟特有的特征,它们特别喜欢攻击鸟舍中和其斑纹相似的其他鸟类。

脚:颜色比喙的颜色浅得多,十分特别。

胁腹部:不同品种的绿翅斑腹雀胁腹部的横纹不同,可依此来区别品种。

饲养方法

可用进口的雀类混和饲料喂养绿翅斑腹雀,并配以适当的活饵,当进入繁殖时期,绿翅斑腹雀对活饵的需求量相当大。鸟舍里要栽种茂盛的植物。绿翅腹雀喜欢较隐蔽的环境,进入繁殖期后尤其如此,否则它们会攻击其他的鸟。

生长繁殖

它们喜欢自己把巢筑在矮灌丛中,有时可能会在盒子或箱子中筑巢而不愿意用巢箱。干草是它们爱用的巢材,偶尔会在巢中铺垫羽毛。在夏季,一对绿翅斑腹雀差不多筑巢2~3次,雏鸟能自己进食后,就要与亲鸟分开饲养,便于亲鸟再度筑巢繁殖。

小葵花鹦鹉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饲养、亚种分化、生长繁殖

小葵花鹦鹉的图片

小葵花鹦鹉(学名:Cacatua sulphurea,英文名:Yellow-crested Cockatoo)是凤头鹦鹉科白凤头鹦鹉属的鸟类。

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东部及东南部至昆士兰岛西部,新几内亚及北部、东部岛屿等地。葵花凤头鹦鹉体长40-50厘米,体羽主要为白色。

中文学名:小葵花鹦鹉

拉丁学名:Cacatua sulphurea

英文俗名:Yellow-crested Cockatoo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8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凤头鹦鹉科(Cacatuidae)

中文属名:白凤头鹦鹉属(Cacatua)

繁殖区:澳洲界 : Sulawesi, Lesser Sundas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206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一级保护物种

(极其濒危,禁止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极危物种

Critically Endangered(CR)

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绝灭!

鸟种简介

小葵花鹦鹉
小葵花鹦鹉小葵花鸚鵡

葵花鹦鹉,英文名cacatua galerita,其中还有、鲑色葵花凤头鹦鹉、大白葵花凤头鹦鹉等几种。

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东部及东南部至昆士兰岛西部,新几内亚及北部、东部岛屿等地。葵花凤头鹦鹉体长40-50厘米,体羽主要为白色。葵花凤头寿命很长,寿命一般为40年左右,也有的活到60-80年。葵花鹦鹉羽毛雪白漂亮,头顶有黄色冠羽,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冠羽便呈扇状竖立起来,就像一朵盛开的葵花。

外形特征

葵花凤头鹦鹉的羽毛雌雄同色,无法从羽色鉴别雌雄。雄鸟眼沙为黑色,雌鸟为褐色。

地理分布

分布在澳洲的北部、东部与南部及塔斯马尼亚、袋鼠岛,印尼的东摩鹿加群岛、新几内亚、国王岛、艾鲁岛等,也引进一些非原生地的地方如新西兰即为新西兰及数个岛屿。

饲养

小葵花鹦鹉
小葵花鹦鹉小葵花鸚鵡

食物以葵花籽、玉米、花生米、高粱、稻子为主,每天加喂些苹果和少量青菜。人工饲养应采用金属笼或金属架,架两边设有金属的食罐、水罐。葵花凤头鹦鹉嘴掾坚硬,破坏性强,饲主要经常检查锁链牢固情况,以免鹦鹉咬坏后逃跑。该鹦鹉聪明,乖巧,富有感情。鸣声响亮,善学人语,深受朗鹦鹉爱好者喜爱。葵花凤头鹦鹉是美丽优雅的大型凤头鹦鹉,早期走私到台湾的凤头鹦鹉中常能见它们的踪影,由于天性活泼聪明,常被训练至马戏团表演,它们在澳洲当地是普遍且便宜的宠物鸟,在许多农耕区甚至被视为农业害鸟,叫声大而响亮、破坏力强是其缺点 。

葵花鹦鹉是一种相当长寿的动物,如果喂养的方法得当,它们的寿命一般在40年左右。但是在野外因为有天敌,它们的寿命会比家养条件下短很多。

亚种分化

小葵花鹦鹉
小葵花鹦鹉葵花鹦鹉

葵花凤头鹦鹉(小巴丹)是最常见的走私鹦鹉之一,共有4种亚种,包括了美丽的橘冠凤头鹦鹉,小葵花凤头鹦鹉是很普遍宠物鸟,生性聪明活泼,饲养牠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注意力与时间与其互动,与人类有良好互动的小葵花凤头鹦鹉会很友善,牠们在野外的数量原本很多,但在70年代开始其数量年年骤减,人类的捕捉是其族群衰退的最大因素,其次则为栖地的破坏;繁殖成果很常见,性别易于分辨,幼鸟与公鸟一样有着深黑褐色的虹膜,所以一岁内的幼鸟较难辨别性别,母鸟的虹膜则明显的呈红棕色。体长:约33-38cm(13-15 吋)分布:所有亚种均分布在印尼境内,主要在弗洛瑞斯海的许多岛屿上,包括苏拉威希、苏巴、帝汶等邻近岛屿,曾经引进到新加坡与香港。

生长繁殖

小葵花鹦鹉
小葵花鹦鹉气定神凝的葵花鹦鹉

天然食物包括了种子、水果、谷物、浆果、坚果、嫩芽、花苞等,繁殖季节因地而异,大多始于9-10月与4-5月,一次产2-3颗卵, 公母鸟轮 流孵蛋,孵化期约28天,10周后幼鸟羽毛长成,但仍会依赖亲鸟一起生活约2个月;人工繁殖的小葵花 凤头鹦鹉不难照顾,适应环境后身体会很强健,且能耐低温,啃咬破坏力很强,巢箱与笼舍需相当坚固,若饲养一对常会发生公鸟对母鸟十分具侵略性与攻击性的行为,公鸟常会追着母鸟跑,甚至攻击母鸟,有时会发生使母鸟致死的情况,给予公鸟适当的剪翅以及提供牠们宽敞的鸟舍会使情形改善,最好也能提供一些树枝或玩具供其啃咬,小葵花凤头鹦鹉以及橘冠凤头鹦鹉由于近年大量的野生鸟出口与走私,已经由二级升为一级保育名单。

繁殖:除了避免购买野生鸟外,公鸟与母鸟是否合得来也须注意,不然会容易发生上述公鸟攻击母鸟的情形,繁殖期间公鸟对母鸟会更具攻击性,此情形若发生,过小的笼舍会使母鸟因受攻击却无处多藏而死亡,所以饲养于较大的鸟舍中较为理想,而使用有两个出入口的T?中统蚕淇梢允鼓改窠喜灰资芄竦难现毓セ鳎辉荚?3至4岁时始有繁殖能力,人工繁殖鸟的繁殖难度不高,一窝约产2至3颗蛋,亲鸟会轮孵蛋,孵化期约22-25天, 幼鸟太晚移出巢外有时会遭公鸟攻击,8至10周大时羽毛长成。

本文Hash:66574288a8ab79f21486b7a1ebef4dbf98f7c4fe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