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耳草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饲养条件、饲养巢穴注意、饲养饲料、生长繁殖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饲养条件 饲养巢穴注意 饲养饲料 生长繁殖

栗耳草雀的图片

栗耳草雀也叫锦华鸟、锦华雀、斑胸草雀等,体长约13厘米,以种子为主食,只需喂给粟米、稻米、稗子穗或稗子。栗耳草雀原产于澳大利亚南部和东南部。野生状态下遍布于草原,栖息在竹林和树林中。

外形特征

栗耳草雀也叫锦华鸟、锦华雀、斑胸草雀、点胁草雀、斑马雀、金山珍珠、珍珠、灰珍珠等。

体长10厘米。雄鸟前额至颈部及颈侧灰色或浅灰色。肩、背及翅灰棕色。飞羽深灰色。腰部中段和下段的中间为白色,边缘为灰色或深灰色。尾上覆羽有黑色的端斑和近似圆形的次端斑,看上去像是在黑底上缀有白色的圆点,状如珍珠。尾羽较短,为黑棕色,但常被长长的尾上覆羽所遮盖。眼先为白色,被从嘴基到眼下的黑色纵条纹所勾勒出来,特别是眼下的纵纹很像“泪痕”。颊和耳羽为棕色或栗红色。颊、喉和胸为浅灰色,上面有十分整齐的黑色平行细横纹;颊部很细,至胸部横纹较粗以至在下缘融合成黑斑。胸部下方的两侧及两胁为栗红色并缀有小白点,下体其余部分为白色或奶白色。嘴短,为辣椒红色至深红色;眼深红色,脚肉红色。雌鸟没有栗红色的颊斑和两胁的粟色羽毛及白点,喉胸部无黑色横纹,其余部分与雄鸟相似。人工饲养下有鸵色和白色的变种,分别被称为“鸵珍珠”和“白珍珠”。

地理分布

栗耳草雀野外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栖息于干燥的稀树、灌木丛开阔林地和平原、盐沼、耕作区边缘、种植园、公园、庭院等。一般离水源不远。饮水方式是像鸽于那样的吮吸,每天通常要喝数次水,但也可以从食物中得到必要的水分而较长时间不喝水。成对或成群活动,旱季有时在水塘边能聚集起数量惊人的庞大鸟群。平时在地面灵活地蹦跳觅食。主要以植物的种子和嫩芽等为食,也吃地上或飞在空中的小昆虫。全年均可繁殖。营巢于茂密的蒿草或灌木丛中,用细长草茎和树叶、草根等营造开口朝向侧面的松散球形巢,巢内衬垫羽毛、柔软的花絮和更细的草茎。每窝产4~6枚,卵呈白色卵。孵卵期为14天。雏鸟由雌雄亲鸟共同饲喂。育雏期为25天左右。

饲养条件

栗耳草雀以种子为主食,只需喂给粟米、稻米、稗子穗或稗子。在饲喂中应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喂些油菜、白菜和苹果等。矿物质饲料中不可缺少牡砺粉。饲养中要勤打扫,勤换食、换水。

栗耳草雀的繁殖笼大小以40厘米×40厘米×40厘米为宜,繁殖季节为春季和秋季。若冬季室温在18℃以上,也可产卵孵化。栗耳草雀每窝产蛋4~6枚,孵化期约13天。在育雏期间,雌鸟喜吃鸡蛋米和活虫,如蟋蟀、面包虫等。为提高孵化效率,一般采用十姐妹代孵,代孵时每只雌十姐妹最好孵化2~3枚蛋。

30天后的小栗耳草雀即可独立分笼生活,此时应加喂鸡蛋米,使成活率提高。若能和亲鸟在一起生活40天左右那更好。

饲养巢穴注意

在笼中不设人工巢,只?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6564.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贾米莺峤淮淼氖髦妥愎坏?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2/316791.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细草茎和花絮,栗耳草雀也能成功地筑起虽然十分松散但完全能用以繁殖的巢。筑巢时所用的巢材几乎全由雄鸟搜集,雌鸟则负责具体的搭建工作。如果巢材足够,它首先构筑一个松散的草球,然后钻进其中挤出一个小室,最后用棉花等柔软材料衬垫;巢材不足时无法形成草球,亲鸟会在平扁的草垫上产卵,由于实际上没有什么凹陷处,卵常常会在这种不成形的巢中滚落。雄鸟即使在育雏季节依然热衷于收集巢材,当提供人工草编球巢后,它对棉花之类的巢材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巢内太脏、大潮、巢口朝向有问题都会令它们拒绝进巢。已繁育过一窝雏鸟的旧巢常常被亲鸟放弃,除非及时将弄得很脏且板结的巢材更换掉,或者在笼中另设一个洁净的巢供亲鸟产卵而旧巢供上一窝的小鸟使用,这种鸟有喜欢清洁干爽环境的趋向,如果笼中有两个巢,它们肯定首选比较干净的那个。

饲养饲料

栗耳草雀极耐粗饲,常年喂给带壳的干硬的谷类也能生活得很好。但在育雏期要喂给足量的鸡蛋小米和青菜,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对提高雏鸟成活率很有帮助,青菜则能弥补饲料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水分的不足。亲鸟出于天性很少饮水,喂雏饲料如没有叶菜的成分常常太干,不利于雏鸟的消化。斑胸草雀在笼养条件下极少水浴,坚持喂给蔬菜瓜果时甚至可以整天不喝水。它们对沙砾的需求较其他鸟更多,白天的很多时间都能看到亲鸟特别是母鸟啄吃细沙,在笼中要专门供给盛有未经淘洗的洁净细沙的沙罐。在喂给蛋米时将鸡蛋壳碾成粉末拌入也是一种很好的做法。

生长繁殖

经常的干扰是造成它们孵育成功率低的最直接原因,所以繁殖季节不能随意搬动鸟笼,或者经常在笼的周围很近的地方窥视或走动。

绿颊鹦哥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人工饲养

绿颊鹦哥的图片

绿颊鹦哥(学名:Pyrrhura molinae,英文名:Green-cheeked Parakeet)是鹦鹉科小锥尾鹦鹉属的鸟类,又名绿颊太阳鹦哥、绿颊小太阳。生长在玻利维亚东部的高地,因此又被称作玻利维亚绿颊锥尾鹦鹉。它们个性聪明活泼,可爱友善,它们独特多变的羽色和温柔甜美的性情使的他们在世界各地都相当受欢迎。爱玩又聪明的它们,很容易训练学些小把戏,也可以学上简单的一两句话和饲主互动。它们相当喜欢玩水和沐浴,因此饲主需要时常供应清洁的水让它们玩耍洗澡。在野外它们是群聚性相当高的鸟种,因此它们对主人非常忠诚,喜欢形影不离的跟随。此外,它们对孩童也相当友善,是很适合全家成员一起饲养的宠物鸟。一般来说平均寿命可能约10 -15年,在良好的照顾下可有25到30年甚至更久的寿命。

中文学名:绿颊鹦哥

拉丁学名:Pyrrhura molinae

英文俗名:Green-cheeked Parakeet

命名作者:Massena & Souancé, 1854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小锥尾鹦鹉属(Pyrrhura)

繁殖区:南美洲 : c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绿色

次要羽色:灰色

外形特征

绿颊鹦哥
绿颊鹦哥

绿颊锥尾鹦鹉是最常见的小型锥尾鹦鹉之一,同时也是体型最小的锥尾鹦鹉之一,个性十分调皮、活泼、好奇、亲人,对人的接受度高,别于非洲系Poicephalus鹦鹉(塞内加尔鹦鹉、麦耶氏鹦鹉等),它们不会成为只亲近接受一人的鹦鹉,所以相当讨人喜欢,虽然与其它锥尾鹦鹉一样并不以说话能力著称,但它们安静又讨喜,所以很适合各种居家环境饲养。

绿颊锥尾鹦鹉与红腹鹦鹉( 赤褐腹锥尾鹦鹉 Maroon-bellied Conure )外表上非常相似,常被误认,绿颊锥尾鹦鹉的体色较淡较亮,胸前毛色较呈灰色,但主要辨识点是绿颊锥尾鹦鹉的尾部是红褐色,而赤褐腹锥尾鹦鹉的尾部则是绿色(但尾部底面仍是红褐色)。

有5种亚种,从外表无法分辨性别,须经由DNA鉴定或外科手术鉴定,有数种美丽颜色的变种,最常见的变种是黄边锥尾鹦鹉(Yellow-sided Conure),后来新改良出来的变种还有肉桂色和比较少的蓝色,最新的变种则是菠萝绿颊,颜色鲜艳,数量最少。

地理分布

绿颊锥尾鹦鹉分布于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巴西与秘鲁。

生长繁殖

它们通常栖息于各种林地、林间草原、落叶林、沼泽地等海拔2900m以下的地区,群居性,一般都10至20只左右一起活动,习惯在树顶觅食,在分布的区域算是常见的鸟类,筑巢在树洞中,繁殖期可能始于2月,一窝产3-4颗蛋。

人工饲养

绿颊锥尾鹦鹉是活泼的鹦鹉,成鸟刚饲养时会较害羞,有人接近时会躲入巢箱内,但适应力与生命力强,不吵闹,比它们的近亲 Aratinga 类的锥尾鹦鹉安静许多,但在兴奋、高兴或想吸引主人注意时会鸣叫,它们相当喜爱洗澡,常沐浴能使羽毛与皮肤维持良好的状况,许多饲养绿颊锥尾鹦鹉的人会遇到这些小家伙长大时会开始出现咬人的习惯,尤其在开始成熟的时期时(约9个月大到1岁时),但这个问题通常很快会解决;饮食上避免只喂食种子饲料,这对它们的健康会大打折扣,蔬菜、水果、鸟饼干饲料等都需酌量喂食。

与一般锥尾鹦鹉差不多,绿颊锥尾鹦鹉大约都在春夏开始繁殖,繁殖难度不高,整年都可能繁殖,大多数的绿颊锥尾鹦鹉都是多产的鸟儿,但也有一些不是;巢箱可使用直立式,巢箱规格同于鸡尾鹦鹉即可,它们大概1岁有繁殖能力,但建议18个月大时再繁殖较理想,尤其是母鸟,一年可繁殖2 -3次,一次约产4-7颗蛋,通常为4至5颗,繁殖期间不宜过于频繁的开翻检查巢箱,因为有可能导致亲鸟受惊吓而伤害了蛋或雏鸟的情形,孵化期约24天,幼鸟毛羽长成需7至8周。

胡锦鸟的简介、历史、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特点、生长繁殖、人工饲养、饲养和管理、注意事项

胡锦鸟的图片

胡锦鸟(学名:Erythrura gouldiae),又称为格尔丹雀,俗称七彩文鸟、胡锦雀等。属雀形目、梅花雀科。该鸟原产于澳大利亚的北部和西部(热带地区),现已成为人工饲养的观赏鸟,遍及世界各地。

鸟种简介

胡锦鸟
胡锦鸟胡锦鸟

由于色彩鲜艳,所以在全世界都很受欢迎。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虽然是世界著名的宠物鸟,但在原产地是濒危物种,据统计现存野生数量不足2,500只。此种雀鸟居住在北澳洲空旷的热带草原区。每当天气热的时候,它们会栖息在尤加利树荫底下以躲避太阳的曝晒。它们以各类种子及活的生物和岩盐为食。

它有五颜六色的羽毛,尾有两个长长的分叉,就像燕子一样,在原产地已经很少再能看到它们了,由于人类的惊扰它们的野生栖息地已经越来越少,野生的种类已经被列为保育种类。

体形界于黄雀与麻雀之间,人工饲养已经成功,饲养的七彩文鸟分成好几个品系,一般的大陆上的品种主要有绿身粉胸黄头型和绿身粉胸红头型或者黑头型,黑头的一般为母鸟。

历史

胡锦鸟
胡锦鸟

英国自然科学家John Gould和他的艺术家妻子于1838~1840年在澳洲旅游期间发现了胡锦鸟。1887年,第一批黑头和红头的胡锦鸟首度引进欧洲,并且立即大受欢迎。胡锦鸟的色彩相当艳丽,它的胸部是紫色,有绿色的背及黄色的腹部,头部的颜色有黑色、红色、黄色三种。

而让它们真正声名远播的,却是一位拥有世界知名资讯品牌优派的华裔企业家:朱家良。正是借助于他在全球事业的扩张,胡锦鸟才被人们更广泛熟悉。

若提到优派的形象代表,恐怕就要数胡锦鸟了。这种色彩斑斓的小鸟在中国被称作七彩文鸟,全身的色彩有几十种组合,深受爱鸟族的喜爱,甚至很多人在讨论通过遗传基因获得一些稀奇颜色的小鸟,用它来为色彩表现卓越的显示器做品牌代言真是非常形象。

外形特征

该鸟体长11—14厘米。头部黑色。后颈、上体主要为绿色。腰部蓝色。尾羽黑色。颏部、喉部黑色。前颈有细的绿色环带。胸部紫色。腹部黄色。尾下覆羽白色。嘴象牙色,尖端红色。脚黄色。雄鸟羽色较鲜艳,胸部紫色较浓,身体较长;雌鸟羽色暗淡,胸部色浅,尾稍短。经人工饲养培育,出现了很多变异品种。较常见的有红头、黑头、黄头等。雌雄鉴别容易:雄鸟羽毛鲜艳,雌鸟相对黯淡,并且雄鸟发情的时候会“跳杠”。

地理分布

胡锦鸟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等地。栖息于开阔的森林、草地等环境中。生活于林缘和村落、农田附近。成群活动。以植物种子、嫩芽、果实和昆虫等为食。巢营于树上,呈壶状。

胡锦鸟平均寿命可达7年。它喜干不喜湿,喜高温,在高温环境中仍能保持安静,甚至不影响产蛋。

特点

羽色华丽多彩,娇小玲珑,是当前最受各国欢迎的高档观赏鸟之一。它鸣声低、婉转悦耳。品种有红头、黑头和黄头三种,以红头为主,黑头和黄头均为红头的变种。在进出口交易中,黑头鸟因数量少而被视为上品,黄头鸟则更是珍贵。

生长繁殖

胡锦鸟
胡锦鸟胡锦鸟

繁殖前,公鸟和母鸟会共同筑巢,然后母鸟产下7至8个蛋,白天时双亲都会一起进行孵育的工作,晚上则由母鸟担任,孵化期大约是14天,20天后离巢。若母鸟不会照顾幼鸟,则通常由十姐妹担任假母的工作。

人工饲养的胡锦鸟通常是不育雏的,所以需要十姐妹来代育;胡锦鸟的孵化期为14~16日,经过20~22日之后羽毛会长成,幼鸟的羽色为不显眼的淡绿色,若在春夏之际孵化的幼鸟,经过2~3个月之后,淡绿色的毛羽会逐渐褪去,变成颜色漂亮的胡锦,若是在秋冬之际孵化的幼鸟,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换羽,约5~6个月。

出生后约一年,成熟的胡锦便有繁殖能力,胡锦鸟的繁殖期为每年的九月到四月(各地因气温不同而有变化),每个月可下2~3次蛋,每次约4~5颗,每生过3次之后应取掉巢箱或草巢让母鸟休息一个月,以免母鸟身体过于虚弱而死亡。

一对胡锦所产下的所有蛋数,大约需要3~4对十姐妹分散来个别照顾,因为胡锦鸟幼鸟的食量非常大,约是十姐妹幼鸟的一倍,所以身为代母的十姐妹,几乎是胡锦产量的主宰,建议所有想繁殖胡锦鸟的鸟友,先从十姐妹开始训练。

人工饲养

饲养观赏鸟作为一项有益健康的休闲活动,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饲养观赏鸟需要付出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而这种付出又能够在欣赏它们的过程中得到回报。观赏鸟可以给人们营造一种活泼轻松的环境,它们以特有的体态、动作、羽色和鸣声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放松。

设备
胡锦鸟
胡锦鸟胡锦鸟

饲养七彩文鸟所需的设备比较简单,资金投入不多。随着观赏鸟饲养技术的改进,可以成功地进行人工繁育,使其又可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副业来发展。

饲养七彩文鸟的观赏笼可选择金丝雀笼。也可以自制镀镍、镀铬的金属笼挂于客厅内,显得高雅别致。七彩文鸟多成对饲养,它适应能力差,又不耐寒,所以应该用箱形笼进行繁殖,笼的尺寸为45厘米×40厘米×40厘米,除正面外,笼的其余几面要用布或塑料膜遮挡住,笼顶也要遮光。笼内要架设栖杆2根,其中一根要位于人工巢附近。

人工巢为草编球巢,宜大不宜小,巢材为细草茎叶,放在笼底任鸟自由衔取,人工巢宜安放在比较阴暗的笼角。饲料主要为带壳的草籽、粟谷、稻谷、高粱等,或者用稗子2份、谷子(小米)7份、黍子1份混合而成。经常给些青菜叶、干净的砂粒、骨粉或牡蛎粉、墨鱼骨等。繁殖期加喂蛋黄与小米之比为1:5的蛋米。

饲养和管理

胡锦鸟种鸟的饲养和管理:应该注意保持营养均衡,鸡蛋米可以在原来加蛋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鸡蛋黄,并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和钙、磷等矿物质,每天必须适当喂青菜和野菜。春季昼夜温差大,对尚不能归巢的幼鸟危害较大,养鸟者此时应每天检查,将不能归巢的幼鸟带回巢箱,由亲鸟用体温来保证其安全度夜。

夏季:防寄生虫。

盛夏:天气炎热,饲养管理的重点是防暑降温。夏季气温较高,是寄生虫繁殖最快的时期,要及时发现并及时打药消灭,保证鸟能安全度夏。

秋季:鸟笼应当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挂好巢箱,垫好絮物。遇到阴天应用白炽灯补充光照,以刺激和促进鸟性腺的发育,使之尽快产蛋。

冬季:寒冷,时有大风和降雪,鸟舍要注意保温,冬季七彩文鸟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原因是鸟舍内换气不良,因此冬季只注意保温是不够的,还要注意通风换气。

其他注意事项:每天打扫鸟笼卫生,包括清除粪便,清洗饮水器、食具、沙盒、巢壶等。还要定期消毒,保持饮水、饲料、沙的清洁新鲜。夏、秋季要防蝇、防蚊、防风,炎暑期间防阳光直射,梅雨季节防鸟体受潮。悬挂地点要避风,保持安静。

注意事项

胡锦鸟的原产地是干燥而温暖的澳洲大陆,建议鸟友在饲养胡锦鸟时,请特别注意温度与湿度的变化,每当冬季寒流来时,若日间气温已低于15摄氏度,建议在夜间时应加保温灯,而春夏梅雨的季节时,请多加注意胡锦鸟气管的健康,若有胡锦鸟幼鸟正处于换毛期,更应多加照料与关护。

胡锦鸟最常发生的健康问题为气管咳嗽、感冒,空气的清新与流通与否十分重要,若饲养在室内而鸟数又多请加装抽风扇,不但能保持空气流通,还不会让鸟儿吹风受寒。

本文Hash:c8bc8a77130ecffd9e71443f60f91f2e6135340e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