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头扇尾莺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亚种分化 生活习性

金头扇尾莺的图片

金头扇?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0/24966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草海ㄑ?i>Cisticola exilis,英文名:Golden-headed Cisticola)是扇尾莺科扇尾莺属的鸟类。栖于高草地、芦苇及稻田。繁殖期雄鸟顶冠金亮色。性隐蔽,有时停于高草杆或矮树丛。飞行起伏。

中文学名:金头扇尾莺

拉丁学名:Cisticola exilis

英文俗名:Golden-headed Cisticola

命名作者:Vigors & Horsfield, 182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扇尾莺科(Cisticolidae)

中文属名:扇尾莺属(Cisticola)

繁殖区:东洋界, 澳洲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914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外形特征

金头扇尾莺:形态特征图
金头扇尾莺:形态特征图

体小(11厘米)而具褐色纵纹的莺。

繁殖期雄鸟:顶冠亮金色,腰褐色。

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头顶密布黑色细纹。下体皮黄,喉近白,尾深褐,尾端皮黄。

虹膜-褐色;嘴-上嘴黑色,下嘴粉红;脚-浅褐。

叫声:繁殖期雄鸟于栖处或飞行时发出刺耳的buzz声,接响亮的流水般plook声,也作刺耳的高音责骂声。

金头扇尾莺:雄鸟,繁殖羽
金头扇尾莺:雄鸟,繁殖羽
金头扇尾莺:亚成鸟
金头扇尾莺:亚成鸟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非繁殖期的金头扇尾莺与棕扇尾莺的区别:金头扇尾莺的眉纹淡皮黄色而与颈侧及颈背同色。而棕扇尾莺的眉纹白色与颈侧颈背不同色。

金头扇尾莺非繁殖羽:眉纹与颈背颜色一致
金头扇尾莺非繁殖羽:眉纹与颈背颜色一致
棕扇尾莺:眉纹白色
棕扇尾莺:眉纹白色

地理分布

金头扇尾莺:地理分布图
金头扇尾莺: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菲律宾、东南亚、巽他群岛、苏拉威西岛、马鲁古群岛至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亚种curtoisi为中国华南及东南的留鸟;volitans于云南;tytleri在云南怒江以西及西藏东南部。地区性常见于高可至海拔1500米的适宜生态环境。

亚种分化

金头扇尾莺equicaudata亚种:雄鸟,繁殖羽
金头扇尾莺equicaudata亚种:雄鸟,繁殖羽

在中国包括三个亚种:

金头扇尾莺华南亚种(学名:Cisticola exilis courtois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安徽、江西、福建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

金头扇尾莺滇西亚种(学名:Cisticola exilis tytler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孟加拉国。

金头扇尾莺台湾亚种(学名:Cisticola exilis volitans)。分布于台湾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

生活习性

金头扇尾莺:雄鸟,繁殖羽
金头扇尾莺:雄鸟,繁殖羽

习性:栖于高草地、芦苇及稻田。性隐蔽,有时停于高草杆或矮树丛。飞行起伏。

金眶鹟莺的外形特征、亚种分化、超种划分、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金眶鹟莺的图片

金眶鹟莺(学名:Seicercus burkii,英文名: Green-crowned Warbler)属雀形目柳莺科鹟莺属,俗名:大吉黄、灰顶鹟莺、竹叶青。体小(13厘米)的偏黄色,具宽阔的绿灰色顶纹,多隐匿于林下层。有些亚种具一道黄色翼纹。注:有的亚种可根据鸣声的不同而分立为不同种。目前的IOC鸟类名录将金眶鹟莺划分为多个独立的鸟种,包括金眶鹟莺、韦氏鹟莺、灰冠鹟莺、峨嵋鹟莺、淡尾鹟莺、比氏鹟莺。

中文学名:金眶鹟莺

拉丁学名:Seicercus burkii

英文俗名:Green-crowned Warbler

命名作者:Burton, 183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柳莺科(Phylloscopidae)

中文属名:鹟莺属(Seicercus)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非繁殖区:n Ind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002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黄色

次要羽色:绿色

外形特征

金眶鹟莺
金眶鹟莺

体小(13厘米)的偏黄色莺。具宽阔的绿灰色顶纹,其两侧缘接黑色眉纹;下体黄;外侧尾羽的内翈白色。有些亚种具一道黄色翼纹。

虹膜-褐色;嘴-上嘴黑,下嘴色浅;脚-偏黄。

叫声:嘹亮的chip chiwoo声。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金眶鹟莺的眼圈黄色有别于白眶鹟莺和灰脸鹟莺。

亚种分化

金眶鹟莺
金眶鹟莺
金眶鹟莺,有的亚种具有一道翼斑
金眶鹟莺,有的亚种具有一道翼斑

金眶鹟莺指名亚种(学名:Seicercus burkii burki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

金眶鹟莺西南亚种(学名:Seicercus burkii distinct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

金眶鹟莺云南亚种(学名:Seicercus burkii tephrocephal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

金眶鹟莺华南亚种(学名:Seicercus burkii valentin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湖北、广西、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陕西。

超种划分

金眶鹟莺超种的划分是因1999年几乎同时发表的两篇相互独立的论文而导致的。分别是

1、PER ALSTROM & URBAN OLSSON 的 The Golden-spectacled Warbler: a complex of sibling species, including a previously undescribed species

2、Martens, J., Eck, S., Packert, M. & Sun, Y-H. 的 The Golden-spectacled Warbler Seicercus burkii – a species swarm (Aves: Passeriformes: Sylviidae)

3、2000年PER ALSTROM 和 URBAN OLSSON又写了一篇论文Golden-spectacled Warbler systematics对上述两篇论文的异同进行了非常重要的总结。

结合第三篇论文中的描述,有人总结了金眶鹟莺超种下6种鹟莺的除声音和尾羽之外的形态区分:

1、金眶鹟莺
金眶鹟莺
金眶鹟莺

金眶鹟莺(学名:Seicercus burkii,英文名: Green-crowned Warbler)没有亚种划分,侧冠纹黑长,基本上可以到嘴,只有灰冠鹟莺和峨眉鹟莺的侧冠纹类似,顶冠纹绿色,侧冠纹下方仍然是绿色,金色眼圈不完整,在眼后方断裂。

需要注意的是金眶鹟莺并不是完全绿色,是带有淡灰色的渲染,跟脸颊以及上体的绿色不一样,带有点对比。跟韦氏鹟莺的区别在于侧冠纹一直延伸到嘴基,眼圈不完整。

跟其他的区别在于顶冠纹绿色,侧冠纹下方绿色,眼圈不完整。大覆羽上的翼斑不能作为关键区分点,另外灰冠鹟莺幼鸟的顶冠纹绿色而不带灰色,所以很容易混淆,但是两者在中国的分布不相重叠。

2、韦氏鹟莺
韦氏鹟莺
韦氏鹟莺

韦氏鹟莺(学名:Seicercus whistleri,英文俗名:Whistler’s Warbler)包括whistleri和nemoralis两个亚种,两者的区别在于nemoralis的侧冠纹在前额部分更长,并且更黑一些,而whistleri只到眼中上方甚至眼后,两者绝大多数带有一条翼斑,金色眼圈完整。nemoralis幼鸟同成鸟相反,顶冠纹绿色而没有灰色,这点要注意。

跟灰冠鹟莺和峨嵋鹟莺区别在于侧冠纹不到嘴基且黑色浅一些,顶冠纹绿色多灰色少,带有一条翼斑,且分布区域在中国不重叠。

从图鉴上看跟淡尾鹟莺和比氏鹟莺大致的区别在于顶冠纹绿色多灰色少,实际情况稍微麻烦一些,韦氏鹟莺的两个亚种顶冠纹也不是纯绿色,都带有灰色渲染,尤其是nemoralis亚种,有时甚至灰色多于绿色,也许鉴别时分布区域更有参考意义。

3、灰冠鹟莺
灰冠鹟莺
灰冠鹟莺

灰冠鹟莺(学名:Seicercus tephrocephalus,英文名:Grey-crowned Warbler)没有亚种划分,头部图案颜色对比明显,黑色的侧冠纹到嘴基,顶冠纹亮灰色,偶尔带点绿色,前额只有少数带有绿色,侧冠纹下侧灰色带较宽,少数有一条翼斑,大多数没有,幼鸟同成鸟相反,顶冠纹绿色而没有灰色,这点要注意。

跟峨嵋鹟莺非常相似,除了声音和尾羽的区别外,野外情况下基本无法区分,这一点在鉴别时要注意。第一篇论文中提到峨嵋鹟莺的头部图案对比不明显,我理解为侧冠纹和顶冠纹都带有灰色的缘故,且侧冠纹最前端不如灰冠鹟莺长和清晰。

跟比氏鹟莺和淡尾鹟莺区别在于侧冠纹黑长,到嘴基,头顶灰色浓,只带少许或者没有绿色,比氏鹟莺绝大多数带有一条翼斑跟灰冠鹟莺相反。

在第1篇文章中描述灰冠鹟莺的眼圈是完整的(n=45),实际上照片资料显示部分灰冠鹟莺的眼圈是不完整的,无法得知是个例还是存在其他种类。

4、峨嵋鹟莺
峨嵋鹟莺
峨嵋鹟莺

峨嵋鹟莺(学名:Seicercus omeiensis,英文名:Martens’s Warbler)没有亚种划分,形态描述同灰冠鹟莺。

同比氏鹟莺的区别同灰冠鹟莺,不过大覆羽上的翼斑没有参考意义。同valentini非常像,不过侧冠纹前端更黑更清晰。

5、淡尾鹟莺
淡尾鹟莺
淡尾鹟莺

淡尾鹟莺(学名:Seicercus soror,英文名:Alstr?m’s Warbler)没有亚种划分,侧冠纹灰黑色,前端不清晰,只到眼前,顶冠纹灰带有淡绿色,前额色绿,眼先黄绿色,黑色侧冠纹下方带有较窄的灰色条纹,金色眼圈完整。

同比氏鹟莺非常相似,跟valentini亚种的区别在于后者侧冠纹更黑和眼前更清晰一些,同时顶冠纹和前额绿色较少,跟latouchei亚种非常像,只是前额绿色少一些,但这点很难把握。

大覆羽上的翼斑方面因为少部分淡尾鹟莺有或清晰或模糊的翼斑,所以只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如果拿在手里外部尾羽白色的多少可以用来区分,但对野外及照片鉴别没什么用处。

6、比氏鹟莺
比氏鹟莺
比氏鹟莺

比氏鹟莺(学名:Seicercus valentini,英文名:Bianchi’s Warbler)包括valentini和latouchei两个亚种,顶冠纹灰色,黑色侧冠纹下方带有灰色条纹,眼圈完整,绝大多数带有一条翼斑。valentini侧冠纹更黑且眼前更长一些,顶冠纹灰色多,绿色少。

地理分布

金眶鹟莺
金眶鹟莺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北部、中国华中及华南、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西藏南部及东南部;distinctus繁殖于陕西南部、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的极东南部,有时至广东越冬;亚种tephrocephalus于云南西北部,越冬至云南南部;valentini于华中及东南,部分鸟至云南越冬。繁殖于海拔1800~3600米的山区森林及林地。候鸟定期至香港。

生活习性

习性:多隐匿于林下层。

芦莺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

芦莺的图片

芦莺(学名:Acrocephalus scirpaceus,英文名:Eurasian Reed Warbler)是苇莺科苇莺属的鸟类,又叫芦苇莺。纯色无纵纹。栖于高芦苇中。扬头垂尾在芦苇中侧身穿行。偶见于新疆西部,迷鸟见于江苏。

中文学名:芦莺

拉丁学名:Acrocephalus scirpaceus

英文俗名:Eurasian Reed Warbler

命名作者:Hermann, 1804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苇莺科(Acrocephalidae)

中文属名:苇莺属(Acrocephalus)

繁殖区:古北界 : Europe and nw Africa to c Asia; Arabian Penin

非繁殖区:c 非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958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外形特征

芦莺:形态特征图
芦莺: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13厘米)的纯色无纵纹苇莺。具模糊的白色眉纹,眼纹短而色深,耳羽色略暗,嘴长、翅短圆,羽色单纯,雌雄相似,性格谨慎,主要吃昆虫。上体橄榄褐色,腰及尾上覆羽色调较暖。下体白色,胸侧及两胁栗黄。头形略尖。

虹膜-浅褐;嘴-上嘴色深,下嘴粉红;脚-黄褐。

叫声:重复单调而沉闷的两至四声阵发性低鸣,有时模仿其他鸟叫声。叫声为平静的churr声。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芦苇莺与布氏苇莺的区别:芦苇莺甚似布氏苇莺,但上嘴色较深,浅色眼先宽而清晰,色彩较深而暖。

芦苇莺与远东苇莺及稻田苇莺的区别:芦苇莺无深色的上眉纹。

芦苇莺与钝翅苇莺的区别:芦苇莺棕色较少,橄榄色调较重,腰色暗淡,两翼较长。

地理分布

芦莺:地理分布图
芦莺: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繁殖于欧洲、小亚细亚、中亚;越冬至非洲。

分布状况:偶见。亚种fuscus为迷鸟在江苏曾有记录,但有见于天山。最近见于新疆西部。

生活习性

芦苇莺
芦苇莺

栖于高芦苇中。扬头垂尾在芦苇中侧身穿行。好奇但又显紧张。飞行低且尾展开。

芦苇莺常被杜鹃捉弄,为杜鹃抚养子女。

亚种分化

芦苇莺西方亚种(学名:Acrocephalusscirpaceusfusc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江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阿拉伯半岛北部。

本文Hash:55c5d31a620e08470a1d4aed838817a664fdab2c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