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缝叶莺的记录、外形特征

导读: 鸟种记录 外形特征

柬埔寨缝叶莺的图片

柬埔寨缝叶莺(学名:Orthotomus chaktomuk,英文名:Cambodian Tailorbird)是扇尾莺科缝叶莺属下的一种鸟。是2013年在柬埔寨湄公河涝原一带发现的特有物种。该物种的发现者已向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提议将柬埔寨缝叶莺以近危(IUCN 3.1)的保护状况列入《红皮书》。

中文学名:柬埔寨缝叶莺

拉丁学名:Orthotomus chaktomuk

英文俗名:Cambodian Tailorbird

命名作者:Mahood et al 2013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扇尾莺科(Cisticolidae)

中文属名:缝叶莺属(Orthotomus)

繁殖区:东洋界 : Phnom Phen (Cambodia)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栗色/棕色

鸟种记录

柬埔寨缝叶莺
柬埔寨缝叶莺

柬埔寨缝叶莺(英文名:CambodianTailorbird),是在柬埔寨新发现的一个全新鸟种,2009年卫生工作人员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市外郊区调查禽流感是否可以通过小鸟传播时意外发现。当时工作人员将其捕获并拍下照片,完后将其释放。柬埔寨野生生物保护协会会员西蒙·马胡德(SimonMahood)对这些图像进行研究后,确认是新发现的一种鸟。缝叶莺是一种热带鸟类,因其将树叶缝在一起建巢而得名。

2013年6月26日正式公布学名。物种名称“chaktomuk”源自金边市故名“四面城”之“四面”。

外形特征

体型和鹪鹩大致相当,有着白色的颊和浅褐色的冠 。它与其近亲黑喉缝叶莺有所不同;它们之间仅有细微的差别,体现在颜色和更快、更复杂的鸣叫上。从基因方面看,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但它们被认定是不同物种的原因是两种鸟即便生活在同一个区域,它们之间也不会繁育后代 。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柬埔寨缝叶莺和黑喉缝叶莺的区别:两者都具有栗头、黑喉,但柬埔寨缝叶莺上体灰色,而黑喉缝叶莺上体黄绿色。

柬埔寨缝叶莺
柬埔寨缝叶莺
黑喉缝叶莺:雄鸟
黑喉缝叶莺:雄鸟

四川短翅莺的外形特征、记录、分类地位

四川短翅莺的图片

四川短翅莺(学名:Locustella chengi,英文名:Sichuan Bush Warbler)是蝗莺科蝗莺属的鸟类,又译作四川灌木莺。主要分布在陕西、四川、贵州、湖北及湖南地区,繁殖期为5月前后。本鸟种的拉丁学名 Chengi 是为了纪念中国鸟类地理学的开拓者郑作新(Cheng Tso-hsin),他是中国现代鸟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这也是首次以中国科学家姓氏命名的中国特有鸟种。研究人员最早于1987年在四川省的灌木丛中听到这种莺沙哑的鸣叫声,但是他们直到2015年才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对这种鸟有了正式的描述。四川短翅莺与它的近亲高山短翅莺生活在同一区域,但叫声更尖利。

中文学名:四川短翅莺

拉丁学名:Locustella chengi

英文俗名:Sichuan Bush Warbler

命名作者:Alstr?m et al., 2015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蝗莺科(Locustellidae)

中文属名:蝗莺属(Locustell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尚未收录,是中国鸟类新纪录!

主要羽色:褐色

外形特征

四川短翅莺:Per Alstr?m et al.摄于四川老君山
四川短翅莺:Per Alstr?m et al.摄于四川老君山

这种四川灌木莺比它的近亲高山短翅莺(Russet Bush Warbler)的叫声更尖利。这两种莺出现在同一座山上。它们的大小略有不同,但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的叫声。

鸟类记录

1992年,瑞典小伙皮尔·奥斯特罗姆和好友厄本·奥尔森来到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的峨眉山观鸟发现四川短翅莺,之后念念不忘。

2014年,在四川南部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350米处,科研人员进行了野外鸣声回放实验。

2011年,已经成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外聘专家的皮尔回到中国。经过交流,皮尔发现中国不少学者也已经注意到了这种叫声特别的“高山短翅莺”,他决定把萦绕心头的疑问弄个水落石出。

2014年5月下旬,皮尔和戴波一行人来到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老君山,进行了野外考察。这项科研调查在中国广大南方地区都曾开展。在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后,声谱分析四川短翅莺鸣唱的频率在4000赫兹以下,而高山短翅莺则在6000赫兹左右;在四川地区,高山短翅莺多见于海拔1850米以上,而四川短翅莺则几乎全在海拔1900米以下;据基因序列分析,四川短翅莺和高山短翅莺的遗传距离差距平均约1.0%,“经过来自瑞典、中国、美国、英国和越南5国的16位科研人员,花费3年,最终确定了鸟类新种——四川短翅莺。”

分类地位

来自瑞典、中国、越南、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进行了DNA分析,分析显示四川短翅莺和高山短翅莺的关系很近,可能在85万年前由统一祖先分离出来。有关发现的细节发表在《鸟类研究杂志》(Avian Research)上。

栗头缝叶莺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栗头缝叶莺的图片

栗头缝叶莺(学名:Phyllergates cuculatus,英文名:Mountain Tailorbird)是树莺科伪缝叶莺属的鸟类。

栗头缝叶莺(学名:Orthotomus cuculatus)属雀形目莺科缝叶莺属,又叫做金头缝叶莺。顶冠栗色,腹部鲜黄色。喜群栖,常结小群但多隐匿于浓密覆盖下而难以看见。在我国分布于西南地区。

中文学名:栗头缝叶莺

拉丁学名:Phyllergates cuculatus

英文俗名:Mountain Tailorbird

命名作者:Temminck, 183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树莺科(Cettiidae)

中文属名:伪缝叶莺属(Phyllergates)

繁殖区:东洋界 : 广泛分布, also Sulawesi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967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栗头缝叶莺
栗头缝叶莺

体小(12厘米)的棕顶冠、黄色腹森林莺类。具明显的黄色眉纹,上体橄榄绿色,颏、喉及上胸部灰白,下胸及腹部为鲜艳黄色。

虹膜-褐色;嘴-上嘴黑色,下嘴色浅;脚-粉红。

叫声:甜美而多变的丁当鸣声,由2~3个重复声节组成,后接一pee-pee-cherrrree的颤音,与其他缝叶莺的鸣声甚异。叫声为kiz-kiz-kiz声。

栗头缝叶莺:亚成鸟
栗头缝叶莺:亚成鸟
栗头缝叶莺:成鸟
栗头缝叶莺:成鸟

地理分布

栗头缝叶莺
栗头缝叶莺

分布范围:印度北部至中国南方、菲律宾、东南亚、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

分布状况:亚种coronatus为留鸟,见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及南部、广西西南部(瑶山)及广东北部(八宝山)至福建北部(武夷山)。于海拔1000~2500米的较高山地不罕见。

生活习性

栗头缝叶莺
栗头缝叶莺

习性:栖于山区森林、开阔的山地灌丛及茂密竹丛。喜群栖,常结小群但多隐匿于浓密覆盖下而难以看见。易以鸣声分辨。不以树叶营袋形巢。

本文Hash:2f2f2a01f123f96ef3a91267b672d77e144ab1cb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