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鹀的分类地位、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导读: 分类地位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地理分布 地理分布 保护现状

朱鹀的图片

朱鹀(学名:Urocynchramus pylzowi,英文名:Przevalski’s Finch)是朱鹀科朱鹀属的鸟类。

朱鹀(学名:Urocynchramus pylzowi)其长度为45—47mm,头顶及上体几纯沙褐色;眉纹、眼先、颊以及颏、喉、胸呈淡玫瑰红色;腹部浅淡以至污白;第一枚飞羽很发达;尾羽长,外侧尾羽粉色。嘴细尖,似暗色朱雀(Carpodacus nipalensis)和大朱雀(Carpodacus rubicilla)。但嘴上下缘间有间隙,上嘴缘近基部处膨胀。尾长,呈凹形,和长尾山雀(Aegithalos caudatus)相似。跗蹠细长。体羽较红。该属仅有一种,为中国特产鸟类,仅分布于甘肃西北,青海和四川。

中文学名:朱鹀

拉丁学名:Urocynchramus pylzowi

英文俗名:Przevalski’s Finch

命名作者:Przewalski, 187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朱鹀科(Urocynchramidae)

中文属名:朱鹀属(Urocynchramus)

繁殖区:东洋界 : Tibet to c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99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分类地位

朱鹀
朱鹀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雀科 Fringillidae

属: 朱鹀属 Urocynchramus

种: 朱鹀 U. pylzowi

别名:地麻窜

外形特征

外形描述
朱鹀
朱鹀

雄鸟头顶黄褐色,背、肩沾红,均具黑褐纵纹,中央2对尾羽暗褐,其余尾羽淡粉红色;眉纹、眼先、颏至上胸均玫瑰红,腹和胁粉红,肛区白,尾下覆羽淡粉红色。雌鸟下体较白,喉、胸和胁具黑褐棕纹。繁殖期雄鸟的眉线、喉、胸及尾羽羽缘粉色。雌鸟胸皮黄色而具深色纵纹,尾基部浅粉橙色。

叫声描述

通常寂声。鸣声为急促的chitri-chitri-chitri-chitri。飞行或告警时发出清晰的银铃般的kvuit, kvuit叫声。

生活习性

栖于近水的灌丛及高山密丛。单独、成对或结小群活动。飞行弱而振翼多。栖息在高山草甸或灌丛中,主要以杂草种子为食,也吃昆虫。

注:此单型属有时被视作朱雀(参见M. de Shauensee, 1984)。

地理分布

朱鹀
朱鹀分布图

中国特有,分布在甘肃、青海、西藏和四川。

地理分布

不常见留鸟,见于青海、甘肃、四川北部及西部、西藏东部海拔3000~5000米。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雪鹀属的分类地位、亚种分化、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地理分布、保护现状、雪鹀属大全

雪鹀属的图片

雪鹀属(学名:Plectrophenax)是铁爪鹀科(学名:Calcariidae)的一属。

鹀(学名:Plectrophenax nivalis)为雀科雪鹀属的鸟类,俗名雪雀、路边雀。分布于欧亚、北美等地极北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河北等地,多生活于低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开阔区、有时也见于平原地区以及喜在路旁未全被雪覆盖的草丛中或在公路旁活动。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Lapland,Europe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铁爪鹀科(Calcariidae)

中文属名:雪鹀属(Plectrophenax)

中国野生鸟类:

分类地位

雪鹀属
雪鹀属雪鹀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雀科 Fringillidae

属: 雪鹀属 Plectrophenax

种: 雪鹀 P. nivalis

别名: 雪雀 、路边雀

年代: 1758

亚种分化

雪鹀属
雪鹀属雪鹀

雪鹀北方亚种(学名:Plectrophenax nivalis vlasowae)。分布于俄罗斯、日本、朝鲜半岛以及

中国大陆的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河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俄罗斯。

外形特征

雪鹀属
雪鹀属雪鹀

形体

体大(17厘米)而矮圆的黑白色鹀。形小的嘴黑色。繁殖期雄鸟特征明显,白色的头、下体及翼斑与

其余的黑色体羽成对比。繁殖期雌鸟对比不强烈,头顶、脸颊及颈背具近灰色纵纹,胸具橙褐色纵纹。第一冬的鸟黑色较少,且散有橙褐色,尤其在头顶及胸上。幼鸟的头及胸灰色。 虹膜-色深;嘴-成鸟黑色,幼鸟及第一冬鸟偏黄;脚-黑色。

叫声

立于巨砾或在振翼下行时作叫,鸣声仅为单调的短句交替。常有的飞行叫声为颤音tiriririt接流水般的tew声。两种叫声均似铁爪鹀但富有乐感。也作沙哑的djeee叫声。

生活习性

雪鹀属
雪鹀属雪鹀

多见于低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开阔区, 有时也见于平原地区, 喜在路旁未全被雪覆盖的草丛中或在公路旁活动 。栖于光裸地面。冬季群栖但一般不与其他种类混群。常规步调为快步疾走但也作并足跳行。未在取食群中的鸟作蛙跳式前行。群鸟升空作波状起伏的炫耀舞姿飞行然后突然降至面。 以杂草种子、昆虫为食。雪鹀为卵生,营巢于乔木和灌丛中,每窝产卵约5枚。 雪鹀多栖息在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常在河边岩石、荒山小树林中活动。冬季群栖但一般不与其他种类混群。常规步调为快步疾走但也作并足跳行。未在取食群中的鸟作蛙跳式前行。群鸟升空作波状起伏的炫耀舞姿飞行然后突然降至地面。

地理分布

繁殖于北极区苔原冻土带及海岸陡崖。越冬南迁至大约北纬50°。

中国境内分布: 黑龙江, 吉林,内蒙古, 新疆(天山), 河北。

中国境外分布: 欧亚, 北美等地极北地区

地理分布

数量甚少的亚种vlasowae越冬见于天山、阿尔泰山、内蒙古东部及黑龙江北部。偶有鸟至河北。

保护现状

雪鹀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雪鹀是“中日候鸟协定”保护候鸟种类。

雪鹀属鸟类大全

雪鹀雪鹀属:雪鹀
该鸟种在中国有分布

学名:Plectrophenax nivalis

英文名:Snow Bunting雪鹀属:麦氏鹀

学名:Plectrophenax hyperboreus

英文名:McKay’s Bunting

红喉姬鹟的分类地位、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红喉姬鹟的图片

红喉姬鹟(学名:Ficedula albicilla,英文名:Taiga Flycatcher),属雀形目鹟科姬鹟属,俗名白点颏、黑尾杰、红胸鹟、黄点颏。全长约13cm。雄鸟上体灰黄褐色,尾羽黑褐,尾羽基部白色,繁殖期雄鸟喉部橙黄色,非繁殖期则近白色,胸以下大致灰色。雌鸟似非繁殖期雄鸟,但胸部沾黄褐色。 中国为东北地区繁殖鸟,在南部沿海、海南越冬,迁徙时遍及东部地区。数量较多。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荷兰。

中文学名:红喉姬鹟

拉丁学名:Ficedula albicilla

英文俗名:Taiga Flycatcher

命名作者:Pallas, 181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鹟科(Muscicapidae)

中文属名:姬鹟属(Ficedula)

繁殖区:古北界 : c, e

非繁殖区:Southeast Asia through Borneo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738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橙色

分类地位

红喉姬鹟(Ficedula albicilla)和红胸姬鹟(Ficedula parva)原为红喉姬鹟(Ficedula parva)的两个亚种,近年来很多著者依据形态、鸣声、分子等证据,认为两者应为在古北界异域分布(allopatric)的对种(semispecies)。

外形特征

红喉姬鹟:形态特征图
红喉姬鹟:形态特征图
红喉姬鹟:形态特征图
红喉姬鹟:形态特征图

体型小(13厘米)的褐色鹟。尾色暗,基部外侧明显白色。

繁殖期雄鸟:胸红沾灰,但冬季难见。

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暗灰褐,喉近白,眼圈狭窄白色。尾及尾上覆羽黑色区别于北灰鹟。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遇警时发出粗糙的 trrrt声、静静的tic声及粗哑的tzit声。

红喉姬鹟:雄鸟
红喉姬鹟:雄鸟
红喉姬鹟
红喉姬鹟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红喉姬鹟雌鸟与白腹蓝鹟雌鸟的区别:红喉姬鹟雌鸟体型更小,尾更短。

红喉姬鹟和红胸姬鹟的区别:(1)红喉姬鹟上下嘴全黑,而红胸姬鹟可能上嘴黑、下嘴黄;(2)红喉姬鹟的红色区域仅限于喉部,而红胸姬鹟的红色区域延伸至胸部。

红喉姬鹟:雄鸟
红喉姬鹟:雄鸟
红胸姬鹟:雄鸟
红胸姬鹟:雄鸟

地理分布

红喉姬鹟:地理分布图
红喉姬鹟: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冬季迁徙至中国、菲律宾、东南亚及婆罗洲。

分布状况:迁徙经中国东半部。常见越冬于广西、广东及海南岛。

生活习性

红喉姬鹟:繁殖期雄鸟
红喉姬鹟:繁殖期雄鸟

栖息于针阔混交林和灌丛。性活泼而胆怯,常站立在枝头捕捉经过的昆虫。在树上或树洞中营巢,以草茎、苔藓和兽毛编织成深杯状,每窝产卵4~7枚。

中国为东北地区繁殖鸟,在南部沿海、海南越冬,迁徙时遍及东部地区。数量较多。

保护现状

红喉姬鹟
红喉姬鹟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658bb70d95344dba1060f337b5f228342b40f1d1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