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头雀鹛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亚种分化

褐头雀鹛的图片

褐头雀鹛(学名:Fulvetta cinereiceps,英文名:Grey-hooded Fulvetta)为莺科莺鹛属的鸟类。分布于不丹、印度、缅甸、老挝、越南、台湾以及中国的甘肃、陕西、四川、西藏、云南、湖北、湖南、福建以南地区等地,一般栖息于山坡灌丛、沟边树林、阔叶林下灌丛、杜鹃林以及滑竹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宝兴。

中文学名:褐头雀鹛

拉丁学名:Fulvetta cinereiceps

英文俗名:Grey-hooded Fulvetta

命名作者:Verreaux, J, 187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莺科(Sylviidae)

中文属名:莺鹛属(Fulvetta)

繁殖区:东洋界 :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12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褐头雀鹛:形态特征图
褐头雀鹛: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12厘米)的褐色雀鹛。

喉粉灰而具暗黑色纵纹。胸中央白色,两侧粉褐至栗色。初级飞羽羽缘白、黑而后棕色形成多彩翼纹。与棕头雀鹛的区别在头侧近灰;无眉纹及眼圈;喉及胸沾灰,具黑白色翼纹。亚种顶冠的色彩不一-亚种guttaticollis顶冠酒褐色,具灰褐色侧顶纹;fucata及berliozi无褐色侧顶纹;manipurensis顶冠巧克力棕色且无侧冠纹;tonkinensis顶冠烟褐,侧顶纹黑色;formosana顶冠褐色,侧冠纹灰色;fessa及指名亚种的顶冠烟褐而无侧冠纹。

虹膜-黄至粉红;嘴-黑色(雄鸟),褐色(雌鸟);脚-灰褐。

叫声:3~4音节的嘟声鸣唱。叫声为似山雀的cheep声。

地理分布

褐头雀鹛:地理分布图
褐头雀鹛: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印度东北部、中国南方及台湾、缅甸西部及北部、越南北部。

分布状况:常见且分布广泛的留鸟。指名亚种见于四川、贵州西部及云南东北部;manipurensis于云南西部;fessa于甘肃、陕西南部(秦岭)及宁夏(六盘山);fucata于贵州东北部及湖北西部;berliozi于湖南南部;guttaticollis于广东北部及福建西北部(武夷山);formosana于台湾。

生活习性

褐头雀鹛(摄于广西)
褐头雀鹛(摄于广西)

栖于海拔海拔1500~3400米的常绿林林下植被及混交林和针叶林的棘丛及竹林,在南方地区可下至1100米。

注:过去还包括路德雀鹛。

亚种分化

褐头雀鹛
褐头雀鹛

fessa亚种,区系:古北界,分布:陕西南部宁夏甘肃青海东部四川东北部

cinereiceps亚种,区系:东洋界,分布: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四川重庆湖北西部

manipurensis亚种,区系:东洋界,分布:云南西部和西北部

fucata亚种,区系:东洋界,分布:贵州北部湖北中部湖南

guttaticollis亚种,区系:东洋界,分布:福建西北部广东北部

formosana亚种,区系:东洋界,分布:台湾

tonkinensis亚种,区系:东洋界,分布:云南南部

褐头山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褐头山雀的图片

褐头山雀(学名:Poecile montanus,英文名:Willow Tit)是山雀科高山山雀属的鸟类,俗名唧唧鬼子。头顶及颏褐黑,上体褐灰,下体近白,无翼斑或项纹。分布于欧洲自英国、法国、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向东至前苏联、蒙古、以至日本、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一般生活于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士格劳宾登州的山地森林。

中文学名:褐头山雀

拉丁学名:Poecile montanus

英文俗名:Willow Tit

命名作者:Conrad von Baldenstein, 182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山雀科(Paridae)

中文属名:高山山雀属(Poecile)

繁殖区:古北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53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褐头山雀:形态特征图
褐头山雀:形态特征图

体小(11.5厘米)的山雀。头顶及颏褐黑,上体褐灰,下体近白,两胁皮黄,无翼斑或项纹。与沼泽山雀易混淆,但一般具浅色翼纹,黑色顶冠较大而少光泽,头显比例较大。

诸亚种略具差别–songarus的背部赭褐,两胁黄褐;stoetzneri相似但顶冠褐色;affinis顶冠褐色,下体沾粉色;weigoldicus顶冠黑褐色,下体带粉色;baicalensis上体灰,两胁仅略沾皮黄。

虹膜-褐色;嘴-略黑;脚-深蓝灰。

叫声:鼻音的dzee及tchay声,前有尖细的si-si声,且常由响而尖的tzit或 tzit-tzit导出,与沼泽山雀的爆破音pitchou成对比。鸣声随分布区域而异,基本上为相同音调的长音似duu-duu-duu-duu及s’pee-s’pee-s’pee-s’pee。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褐头山雀和沼泽山雀的区别:两者外形高度相似。

地理分布

褐头山雀:地理分布图
褐头山雀: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欧洲及亚洲北部至日本。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中国东北部及西北阿尔泰山(baicalensis)、天山特克斯流域(songarus)、中北部(affinis)、中南及西南(weigoldicus)和北方(stoetzneri)的中等海拔针叶林。

亚种分化

褐头山雀
褐头山雀
褐头山雀
褐头山雀

1、褐头山雀西北亚种(学名:Parus montanus affinis),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宁夏、甘肃、青海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宁夏贺兰山和甘肃。

2、褐头山雀东北亚种(学名:Parus montanus baicalensis)。分布于前苏联、蒙古、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Kultuk。

3、褐头山雀新疆亚种(学名:Parus montanus songarus)。分布于前苏联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天山山脉。

4、褐头山雀华北亚种(学名:Parus montanus stotzneri),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河北承德。

5、褐头山雀西南亚种(学名:Parus montanus weigoldicus),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山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维西县巴迪公社境内。

注:Songar Tit(桑加山雀)P. m. songarus(包括stoetzneri)有时被视为独立物种(Harrap及Quinn, 1996),但肯定为montanus超种的一部分。

生活习性

褐头山雀
褐头山雀

褐头山雀栖息于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从海拔800米至4000米左右均有它们的分布。多结小群或大群活动,大群可达100余只,有时也见到成对或单独活动。性活泼,在林间枝叶间不回穿梭,很省在树停息,叫声如“zi-zi-zi-her-her”.据胃检,食物为昆虫,有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及鳞翅目的成虫及幼虫。

褐头山雀在林区多种昆虫,所食昆虫大多为森林害虫,因而对防治森林害虫有一定的作用。

生长繁殖

褐头山雀
褐头山雀

繁殖期为4-8月份,巢筑于树洞中,距地面1-5米,根据23个鸟巢统计,洞口大小为18*48-35*50毫米,洞深70-170毫米,内径5.0-11.0,外径7.0-13.6厘米,植物纤维、羽毛和兽毛等衬垫。雌雄均参加或巢活动。一般5月初开始产卵,每巢产卵7-9枚,卵呈白色,具浅红或肉桂色或红褐色斑点,钝端较多,有时形成杯状。

孵卵由雌鸟担任,孵化期为12-16天,雏过同后15-16天离巢飞出。

金胸雀鹛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

金胸雀鹛的图片

金胸雀鹛(学名:Lioparus chrysotis,英文名:Golden-breasted Fulvetta)是莺科金胸雀鹛属的鸟类。分布于缅甸、不丹、中国大陆、越南、印度和尼泊尔。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金胸雀鹛的平均体重约为5.5克。栖息地包括温带森林和温带疏灌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中文学名:金胸雀鹛

拉丁学名:Lioparus chrysotis

英文俗名:Golden-breasted Fulvetta

命名作者:Blyth, 1845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莺科(Sylviidae)

中文属名:金胸雀鹛属(Lioparus)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c Vietnam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05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黄色

次要羽色:灰色

外形特征

金胸雀鹛:形态特征图
金胸雀鹛: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26厘米)的深色噪鹛。具白色宽髭纹,颈部白色块与偏黑色的头成对比。诸亚种体羽略有差异,但一般为暗橄榄褐色,翼羽及尾羽羽缘带黄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褐色。

叫声:重复的3~4声单调哀伤的to-wee-you;告警时发出长而洪亮卷舌音whirr whirrer,也有沙哑似责骂的叫声。

地理分布

金胸雀鹛:地理分布图
金胸雀鹛: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尼泊尔至中国西南、缅甸东北部、越南的北部及中部。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亚种swinhoii见于甘肃南部(白水江)、陕西南部(秦岭)、四川、广西西北部、贵州、广东北部(八宝山)及云南东北部;amoena为留鸟于云南东南部;forresti于云南西部及西北部;指名亚种在西藏东南部。

亚种分化

金胸雀鹛
金胸雀鹛

金胸雀鹛滇东亚种(学名:Lioparus chrysotis amoena)。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越南北部Fansipan。

金胸雀鹛滇西亚种(学名:Lioparus chrysotis forresti)。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西北部怒江和龙川江间山脉。

金胸雀鹛西南亚种(学名:Lioparus chrysotis swinhoii),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宝兴。

生活习性

金胸雀鹛
金胸雀鹛

习性:典型的群栖型雀鹛,于海拔950~2600米的灌丛及常绿林。

本文Hash:3d1862b9c1ec355f8ecd15dab988a1d7bf099d5b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