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白鹮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长繁殖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长繁殖

澳洲白鹮的图片

澳洲白鹮(学名:Threskiornis moluccus,英文名:Australian White Ibis)是鹮科白鹮属的鸟类。分布于澳洲。澳洲白鹮在澳洲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都很繁盛,是澳洲大型涉禽中唯一适应了城市生活的种类,在城市公园中常能见到。澳洲白鹮过去曾被划入非洲白鹮(Threskionrnis aethiopica),外形与非洲白鹮和我国的黑头白鹮均有些相似。

中文学名:澳洲白鹮

拉丁学名:Threskiornis moluccus

英文俗名:Australian White Ibis

命名作者:Cuvier, 1829

中文目名:鹈形目(Pelecaniformes)

中文科名:鹮科(Threskiornithidae)

中文属名:白鹮属(Threskiornis)

繁殖区:澳洲界 : 广泛分布

外形特征

澳洲白鹮
澳洲白鹮

体长65-75cm,翼展1.25m。澳洲白鹮与非洲白鹮(圣鹮)和黑头白鹮相似,但分布不重叠,在当地远距离可能与琵鹭混淆,近距离几乎不会认错。

澳洲白鹮与非洲白鹮(又叫圣鹮)、黑头白鹮的区别:

(1)澳洲白鹮和圣鹮翅尖为黑色,黑头白鹮翅尖为白色;

(2)澳洲白鹮颈部裸露的黑色比黑头白鹮和圣鹮均略少。

地理分布

澳洲白鹮
澳洲白鹮

原本分布于澳洲东部和北部,以及新几内亚等地,近年扩散到澳洲西部和塔司马尼亚。

生长繁殖

澳洲白鹮
澳洲白鹮

北部繁殖于2月-5月,南部繁殖于6月-11月,干旱地区在雨后繁殖,产卵2-4枚。成群繁殖,并常与鹭、琵鹭混群。

澳洲潜鸭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澳洲潜鸭的图片

澳洲潜鸭(学名:Aythya australis,英文名:Hardhead)是鸭科潜鸭属的鸟类。

澳洲潜鸭(学名:Aythya australis )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身长42-60cm,体重840-900g。是一种中型鸭,属迁徙性鸟类。杂食性,吃水生动植物,特别是贻贝和淡水贝类。

中文学名:澳洲潜鸭

拉丁学名:Aythya australis

英文俗名:Hardhead

命名作者:Eyton, 1838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潜鸭属(Aythya)

繁殖区:澳洲界 : Austral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澳洲潜鸭身长42-60cm,体重840-900g。是一种中型鸭,游泳时总体呈现出巧克力棕色,在飞行中可看到下体白色。主翼内侧是白色并有棕色边。在飞行时或浅水位游泳时可见胸部有明显的白色斑纹。鸭喙蓝色喙尖有白色。雄鸭眼睛白色,雌鸭眼睛棕色。

生活习性

澳洲潜鸭属迁徙性鸟类。迁徙时成群,常成十多只至几十只的小群,很少有上百只的大群。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开阔地区富有水生植物的淡水湖泊、池塘和沼泽地带,冬季主要栖息于大的湖泊、水流缓慢的江河、河口、海湾和河口三角洲。

澳洲潜鸭杂食性,吃水生动植物,特别是贻贝和淡水贝类。常在水边浅水处植物茂盛的地方觅食。觅食活动主要在清晨和黄昏,白天多在岸上休息或飘浮在开阔的水面上睡觉。觅食方式主要靠潜水取食,一般多在水不太深的地方,有时也在水边浅水处将头伸入水,或尾朝上扎入水中取食。

生长繁殖

澳洲潜鸭:幼鸟
澳洲潜鸭:幼鸟澳洲潜鸭活动于厚厚的植被区、近水区、沿河流和渠道、死水潭周围、水坝。鸟巢用芦苇,草茎营建于植被丛中。雌鸭建造鸟巢并独自孵卵。

地理分布

澳洲潜鸭分布于澳洲界。

保护现状

澳洲潜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澳洲鸢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澳洲鸢的图片

澳洲鸢(学名:Elanus axillaris)是一种中型猛禽,外表很酷,具有高超的飞行和滑翔能力,振翅空中悬停的绝技更是鹰科中独一无二。特征是有黑白分明的羽毛,明亮的红眼睛,腿部黄色。主要以田间的鼠类、昆虫、小鸟、野兔、昆虫和爬行动物等为食。白天常见停息在大树树梢或电线杆上,当有小鸟和昆虫飞过时,才突然猛冲过去扑食。飞翔的高度较低,采用盘旋、翱翔等方式,有时也进行鼓翼飞翔。在鼓翼飞翔时两翅煽动较轻,显得相当轻盈,发现地面上的猎物时突然直扑而下。一般单独活动,活动在白天,多在早晨和黄昏进行。

鸟种简介

又名: 黑肩鸢

澳洲鸢
澳洲鸢澳洲鸢(图1)

学名:Elanusaxillaris

英文名:Black-shoulderedKite

外形特征

黑肩鸢身长33到38厘米,翼展80到95厘米,体重2910克。成年黑肩鸢的身体呈淡灰色,头部呈白色,身躯的下半部分亦呈白色,而翅膀内部的尖端呈黑色。当它们在栖息的状态时,它们黑色的肩膀就会显得很突出。它们的喙基非常宽,因此可以张得很大。

地理分布

黑肩鸢分布于几乎整个澳大利亚,但其实它们主要还是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和西南部相对较肥沃的地方。它们在整个南非亦极为常见。它们鲜少进入沙漠深处,在北塔斯马尼亚和托列斯海峡见到它们纯属偶然。它们主要生活在草原,但是亦可在树林中找到它们。

生活习性

栖息于有树木和灌木的开阔原野、农田、疏林和草原地区,从平原到4000m多的高山均见有踪影。主要以田间鼠类、昆虫、小鸟、野兔和爬行类为食。觅食方式主要通过守候在电线杆上和高大树木顶端,等候过往小鸟和昆虫,然后突然俯冲而下捕之;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无声无息地在天空长时间地盘旋、滑翔、观察地面动静,发现猎物再俯冲而下抓取。
澳洲鸢
澳洲鸢澳洲鸢(图2)

常单独在早晨和黄昏活动,白天常见停息在大树树梢或电线杆上,当有小鸟和昆虫飞过时,才突然猛冲过去扑食。有时也在空中盘旋、翱翔,并不时地将两翅上举成‘V’字形滑翔。间或也鼓翼飞翔,两翅扇动较轻,显得相当轻盈,发现地面食物时突然直扑而下。

黑肩鸢主要靠进食老鼠维生。它们有时亦会捕猎一些大小相当的动物,包括草蜢、小型的爬行动物、鸟类甚至是兔子(非常少数)等,但鼠和其他大小跟鼠差不多的哺乳动物占它们所有捕猎对象的十分之九。它们对鼠数量的影响极为重要:每一只成年的黑肩鸢在环境许可下可以每天吃下两到三只鼠,而一只雄性的黑肩鸢可在一小时之内捕猎不少于14只鼠并带回巢,让自己羽毛初长的雏鸟进食。

像其他黑肩鸢属的成员般,黑肩鸢会在草原上寻找捕猎的对象。在捕猎时,它们一般会在空中盘旋。一般来说,鸢都会在10到50米以内的上空盘旋,仔细地往下看,这以后的数秒或有时一分钟,它们会飞到另一地方,再度盘旋,进行搜索。当黑肩鸢看到一只鼠或其他猎物时,它们就会一声不响地降到猎物头上,翅膀高举,用爪抓紧猎物。它们约有三分之二的攻击是成功的。它们可以在途中吃掉猎物或把猎物带回巢。

生长繁殖

春季于4-5月到达繁殖地,秋季于10-11月离开繁殖地。巢于平原或山地丘陵地区的树上或高的灌木上。巢较松散而简陋,主要由枯树枝构成,里面有时放有细草根和草茎,或根本无任何内垫物。每窝产卵3-5枚,白色或淡黄色、具深红色或红褐色斑,呈卵圆形,大小为36-42mm×29-32mm,平均39mm×31mm。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和育雏,孵化期25-28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经过30-35天的喂养,雏鸟即可飞翔离巢。

保护现状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濒危物种,生效年代:1997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本文Hash:68fd44fffbcdf6d3f0f83009f7aa192652daecea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