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石斑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保护现状

云石斑鸭的图片

云石斑鸭(学名:Marmaronetta angustirostris,英文名:Marbled Duck)是鸭科云石斑鸭属的鸟类。

云石斑鸭(学名:Marmaronetta angustirostris)为雁形目鸭科的鸟类。属体型较小的鸭类品种,身体相对瘦长,羽色浅灰。炫耀时雄雌两性都会发出带鼻音的尖叫。分布在地中海及亚洲西部以及云南西部和新疆西部。在繁殖期成小群活动。栖居于小而浅的湖泊及池塘。飞行慢而低。

中文学名:云石斑鸭

拉丁学名:Marmaronetta angustirostris

英文俗名:Marbled Duck

命名作者:Ménétries, 1832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云石斑鸭属(Marmaronetta)

繁殖区:古北界 : w, c

非繁殖区:非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97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易危物种

Vulnerable(VU)

快成为濒危物种,有较高的灭绝危险!

外形特征

云石斑鸭
云石斑鸭云石斑鸭雌雄相似。头后部具有短的悬垂羽冠。尤以雄鸟最为明显。头和颈淡灰色,头顶和羽冠具细的褐色横斑,围绕眼有一黑色斑,往后枕逐渐变淡一上下体羽淡沙褐色。肩暗褐色,具有大的淡皮黄白色斑点。翕、背、腰和尾上覆羽和肩相似,但底色稍淡,尾较尖,淡皮黄色,基部较暗。翅上面淡灰褐色,次级飞羽较淡。颊、颈侧和前颈灰白色,具不明显的褐色斑纹。胸、下体中部和尾下覆羽具窄的暗褐色横斑;两胁淡褐色,具大的皮黄白色斑点。翅下覆羽白色。

幼鸟和成鸟相似。但体羽斑点较暗和较散乱。下体也较灰。

虹膜褐色。嘴黑灰色,雄鸟具窄的淡灰色亚端细斑和基部,雌鸟嘴基具略绿色斑,脚和跗跖橄榄褐色、暗黄色或撖榄绿色。

大小量度为:体重240一600克,体长380一487毫米;嘴峰39一49毫米;翅186—215毫米;跗跖35~40毫米。

地理分布

云石斑鸭
云石斑鸭云石斑鸭分布图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中国见于新疆西南部。

生活习性

云石斑鸭
云石斑鸭云石斑鸭主要栖息于富有挺水植物和岸边植物的淡水或咸水湖泊、小的水库和流速平缓的河流中,也出现于鱼塘和沿海沼泽地带。常成小群活动。非繁殖期在一些重要水域中也常集成大群。多在清晨和黄昏活动。白天大部分时间多飘浮在挺水植物丛中或栖息在部分浸在水中的树枝干上。飞行快、直而低。

云石斑鸭主要在浅水处一边游泳一边觅食。也涉水觅食。有时也通过潜水或头扎入水中取食。食物主要为植物和小型无脊椎动物。

生长繁殖

云石斑鸭
云石斑鸭繁殖期5—7月。繁殖对在冬季即已形成。常成小群在一起营巢繁殖。巢彼此挨得很近。在种群密度低的地方。巢间距离也较大些。通常营巢于水边地上植物丛中。巢由枯草筑成,内放少量干草和绒羽。每窝产卵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多为10一11枚。在野外为7一13枚。卵的颜色为淡黄色、乳白色或褐色。卵的大小为42.5一51×31.5—36毫米,平均为46×32毫米,重31克。雌鸟单独承担孵卵任务。孵化期大约25—27天。

保护现状

云石斑鸭
云石斑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ver3.1——易危(VU)。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斑头秋沙鸭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斑头秋沙鸭的图片

斑头秋沙鸭(学名:Mergellus albellus,英文名:Smew),为雁形目鸭科斑头秋沙鸭属,单独成一属。又名白秋沙鸭,俗名花头锯嘴鸭、鱼鸭、狗头钻、小秋沙鸭、斑头秋沙鸭、熊猫鸟,或简称白秋沙,是一种细小的鸭,介乎秋沙鸭属及鹊鸭属之间,它们会与鹊鸭混种。是比较罕见的鸭类。

中文学名:斑头秋沙鸭

拉丁学名:Mergellus albellus

英文俗名:Smew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斑头秋沙鸭属(Mergellus)

繁殖区:古北界 : 广泛分布

非繁殖区:s, e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1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斑头秋沙鸭
斑头秋沙鸭

体型小(40厘米)而优雅的黑白色鸭。

繁殖期雄鸟全身雪白色,但眼罩、枕纹、上背、初级飞羽及胸侧的狭窄条纹为黑色。体侧具灰色蠕虫状细纹。雄鸟的黑色眼罩就像是长了熊猫眼,因此又被鸟人们戏称为“熊猫鸟”。飞行时黑白分明,特征十分显著。

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上体灰色,具两道白色翼斑,下体白,眼周近黑,额、顶及枕部栗色。

雌性及雏鸭胸部、前额及顶冠则呈灰色,很易与棕硬尾鸭混淆。

与普通秋沙鸭的区别在于喉白色。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灰色。

通常无声。雄鸟发情时发出呱呱低声及啸音。雌鸟发出低沉的哮声。

白秋沙鸭。上为雄鸟,下为雌鸟。
白秋沙鸭。上为雄鸟,下为雌鸟。
非繁殖期的雄鸟和雌鸟。
非繁殖期的雄鸟和雌鸟。

生活习性

斑头秋沙鸭:非繁殖期的雄鸟
斑头秋沙鸭:非繁殖期的雄鸟

在湖泊、河流、池塘、湿地活动。它们较为害羞,当受干扰后很易会发红。栖于小池塘及河流,在树洞中繁殖。通常是5—7只小群活动,到了冬天集成大群,秋季与红头潜鸭混群。善于游泳,一般在水面上活动。

鸟喙呈钩状及有锯齿,可以帮助捕捉鱼类。觅取甲壳类、水生半翅目、鞘翅目昆虫,小鱼,蛙等食物。

地理分布

斑头秋沙鸭
斑头秋沙鸭

分布范围:北欧及北亚,越冬于印度北部、中国及日本。

分布状况:繁殖于内蒙古东北部的沼泽地区,冬季南迁时经过中国大部分地区。分布广泛但通常并不常见。

生长繁殖

白秋沙鸭夫妇,飞行照。作者:夜行者98。北京。
白秋沙鸭夫妇,飞行照。作者:夜行者98。北京。

白秋沙鸭于每年5月繁殖,每次会产下6-9个奶油色的蛋。它们会在树孔上筑巢。在繁殖期里把巢穴建造在崖壁、岩棚、河边乔木洞内,巢穴内铺有苔藓、绒羽。

每窝产卵6—9枚,多的可达到14枚;卵呈白或淡黄色。

28天左右可孵出幼雏。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三有保护鸟类。

斑头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斑头鸭的图片

斑头鸭(学名:Anas andium,英文名:Andean Teal)是鸭科鸭属的鸟类。

斑头鸭(学名:Anas flavirostris )属鸭科鸭属中型游禽。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

中文学名:斑头鸭

拉丁学名:Anas andium

英文俗名:Andean Teal

命名作者:Sclater, PL & Salvin, 1873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鸭属(Anas)

繁殖区:南美洲 : Colombia, Ecuador

外形特征

斑头鸭有四个亚种,因为分布的地区不同羽毛颜色有差别。它们都具有褐色与黄色交织的斑驳的上体与双翅。其中两种具有黄色的鸭嘴,其他两种阿氏斑头鸭亚种(Anas flavirostris altipetens)和安第斯斑头鸭亚种(Anas flavirostris andium)有全黑的鸭嘴。安第斯斑头鸭亚种(Anas flavirostris andium)头部的白色略多,青铜色翼镜拥有较少。阿克氏斑头鸭亚种(Anas flavirostris xyptera)腹侧白色较多。
斑头鸭
斑头鸭

地理分布

斑头鸭分布图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习性

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冬季喜集群生活,活动多选择在水边沼泽地区的野草丛间。主要漂浮在水面上,在水下获得食物,以植物为主食,有时也吃动物性食物。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斑头鸭(图4)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雄性常常保持警觉,而雌鸭睡。往往中午休息时间多于早上或傍晚。春季到来前比较懒惰贪睡,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活跃,游泳、散步或飞行。主要以沼泽地和湖泊区的植根、草籽、叶、草果、稻谷等为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

生长繁殖

繁殖季节为4-6月份,用植物草茎营建成一个碗状形巢,鸟巢高于附近的水泽,隐蔽于水草丛中。每巢产卵4至12枚,孵化时间21至25天。幼鸟49天离巢,通常由雌鸭单独孵化,孵化后依然由雌鸭照顾,小鸭跟随雌鸭身后觅食。

亚种分化

4种

1.Anas flavirostris altipetens 阿氏斑头鸭亚种分布于安地斯东部的委内瑞拉西北部和哥伦比亚。

2.Anas flavirostris andium 安第斯斑头鸭亚种分布于安地斯地区的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北部。

3.Anas flavirostris oxyptera 阿克氏斑头鸭亚种分布于从秘鲁中部沿安地斯到阿根廷西北部。

4.Anas flavirostris flavirostris 斑头鸭指名亚种分布于阿根廷南部、 福克兰岛和南佐治亚州。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花斑船鸭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花斑船鸭的图片

花斑船鸭(学名:Tachyeres patachonicus,英文名:Flying Steamer Duck)是鸭科船鸭属的鸟类。

花斑船鸭(学名:Tachyeres patachonicus)是属于鸭科的一种群居型水鸭。分布于南美洲,有一些特征和南美洲的草雁很相似,是陆栖性较强的的类群,适应潜水,是船鸭属中唯一会飞的水鸭,用翅膀帮助潜水,雄鸭领土意识强烈,以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等为食。

中文学名:花斑船鸭

拉丁学名:Tachyeres patachonicus

英文俗名:Flying Steamer Duck

命名作者:King, PP, 1831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船鸭属(Tachyeres)

繁殖区:南美洲 : s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中文学名: 花斑船鸭

花斑船鸭
花斑船鸭

拉丁学名: Tachyeres patachonicu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雁形目

科: 鸭科

属: 船鸭属

命名时间: King, 1828

英文名称: Flying Steamerduck

花斑船鸭
花斑船鸭花斑船鸭(图2)

英文名称: Flying Steamer-duck

英文名称: Flying Steamer Duck

外形特征

花斑船鸭
花斑船鸭花斑船鸭(图3)

花斑船鸭是船鸭属中唯一会飞的水鸭,在水面上浮游时,圆翅膀滑水时酷似船的桨一样摆动,故名“船鸭”。成鸭有青灰色的头颈,脸颊红棕色,胸部和上体棕色并有密集的鱼鳞状白色斑纹,尾巴尖黑色;虹膜黑色,白眼圈,白眼纹;鸭喙靠近喙基黄色,其余灰白色;翅膀上有白色翼镜,腹部以下白色,黄腿蹼。

地理分布

分布于智利南部,阿根廷极南端,火地岛和福克兰岛,主要这些是地区的沿海线。

花斑船鸭
花斑船鸭花斑船鸭分布图

生活习性

栖息于内陆淡水水域。主要以甲壳动物、软体动物、虾和小鱼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常见几只至20多只的小群在水边浅水处和水面觅食。

生长繁殖

花斑船鸭
花斑船鸭花斑船鸭(图4)

一般在靠近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泽地的边缘上繁殖,繁殖期9-10月。对的结合较为固定。交配在水中或地上进行。巢建在水边的草丛或灌木丛中,也有的建在岩石裂缝或是沙质斜坡上。巢由少量枯草和大量绒羽构成,雌鸭用植物衬里,开始产卵后从自己身上拔下大量绒羽放于巢内。每巢产卵5-10枚。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鸭单独承担,雄鸭在巢附近警戒,遇危险时则高声鸣叫以示警,孵化期27-30天,雏鸭早成性,孵出后即长满了绒羽,并会游泳和潜水。2龄时性成熟。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本文Hash:24d376dfb53684ccea2fc463516cdabb6b0a12c2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