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海雀的外观及生活特性、须海雀的羽毛研究

导读: 外观及生活特性 须海雀的羽毛研究

须海雀的图片

须海雀(学名:Aethia pygmaea,英文名:Whiskered Auklet)是海雀科小海雀属的鸟类。

须海雀大多分布在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岛和千岛群岛上,它是夜行性海雀,其头部装饰在已知的六种海雀中最多,在须海雀眼睛上部和下部长有多根白色的长羽毛,在额头顶部还有一根黑色羽毛向外凸出翘着。须海雀通常把巢构建在火山岩石中,并有一条通往外面的狭长通道,通道的四壁是坚硬的岩石,它们也只在天黑的时候进入和离开巢穴。

中文学名:须海雀

拉丁学名:Aethia pygmaea

英文俗名:Whiskered Auklet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9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海雀科(Alcidae)

中文属名:小海雀属(Aethia)

繁殖区:古北界, 北美洲 : nc, nw Pacific coasts

非繁殖区:n 太平洋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观及生活特性

须海雀
须海雀

须海雀大多分布在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岛和千岛群岛上,是夜行性海雀,全身呈鼠灰色,其头部装饰在已知的六种海雀中最多,在须海雀眼睛上部和下部长有多根白色的长羽毛,在额头顶部还有一根黑色羽毛向外凸出翘着。须海雀会把巢构建在火山岩石中,并有一条通往外面的狭长通道,通道的四壁是坚硬的岩石,而它们也只在天黑的时候进入和离开巢穴。

须海雀的羽毛研究

加拿大科学家发现,“须海雀”(whiskeredauklets)的鸟类能利用头部的羽毛当“盲杖”,并通过敲击它来感触黑暗中的环境。科学家指出,这是首次发现并论证鸟类羽毛具有触觉功能,它为今后研究鸟类羽毛的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人们普遍认为须海雀美丽的羽毛仅仅具有装饰作用,但生物学家们近日通过实验发现须海雀能利用头部的羽毛当作黑暗中的“盲杖”,通过敲击它来感触黑暗中的环境。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MemorialUniversityofNewfoundland)的科学家萨姆巴斯·森维拉特(SampathSeneviratne)与伊恩·琼斯(IanJones)对这种鸟进行了研究。他们在研究前猜想,须海雀的面部羽毛如此与众不同,可能有什么特殊的用途,比如在黑暗中为它们辨别方向。为了论证这个猜想,他们首先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中的一小岛上逮到99只正在回巢的须海雀。接着他们将这些鸟放入了与其鸟巢内部结构相同的木制“迷宫”中,然后利用红外线视频照相机(infraredvideocamera)进行观察。实验中他们仔细观察须海雀躲避脑袋上方障碍物的全过程,并记录它们头部撞到障碍物的次数。研究人员总共实验了三次,第一次科学家们将须海雀头上的羽毛遮住,使羽毛与外界隔绝;第二次遮住须海雀的头部,并把头部的羽毛露出;第三次没有遮掩任何部位。结果发现当须海雀头部羽毛被遮住时,脑袋被撞击的次数是头部羽毛没有被遮住时的两倍多。加拿大安大略省皇后大学(QueensUniversity)的科研人员罗伯特·蒙哥马利(RobertMontgomerie)一直从事鸟类装饰性羽毛的进化研究,他说:“这个发现很新奇很有趣,我认为这是对羽毛具有触觉功能的首次研究论证。”

须海雀头部的白色羽毛就像一根突起的长钉子,被称作“嘴裂刚毛”(rictalbristles),虽然此前多位科学家都猜测到它可能具有触觉功能,但是几乎无人对此进行过实验论证。加拿大科学家论证鸟类羽毛具有触觉功能的实验意义重大,为今后研究鸟类羽毛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斑海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斑海雀的图片

斑海雀(学名:Brachyramphus marmoratus,英文名:Marbled Murrelet)是海雀科斑海雀属的鸟类。

斑海雀(学名:Brachyramphus marmoratus)为鹳形目鸥科的一种鸟类。体小(24厘米)的黑褐色及白色海雀,眼圈白嘴细长,颏、喉、颈、颈背、下体及肩羽白色,与体羽其余部分的深色成明显对比。栖于沿海及海岸附近。以小型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

中文学名:斑海雀

拉丁学名:Brachyramphus marmoratus

英文俗名:Marbled Murrelet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9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海雀科(Alcidae)

中文属名:斑海雀属(Brachyramphus)

繁殖区:北美洲 : nw coasts

非繁殖区:ne 太平洋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51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濒危物种

Endangered(EN)

有灭绝危机的物种!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斑海雀
斑海雀斑海雀嘴较细,尾短,几被藏于尾上覆羽之下。尾羽14枚。夏羽上体黑色,颈、背、腰、肩和尾上覆羽具赭褐色或淡黄褐色羽尖,在上体形成黄褐色或赭褐色横斑;头具窄的白色羽缘;飞羽黑色,翅上覆羽黑色而具灰色羽缘;头两侧黑灰色而缀有白色。尾羽黑色,外侧一对尾羽具有白色大理石样的斑。下体白色而具暗灰褐色羽缘。翅下覆羽褐灰色。冬羽上体暗灰色,基部较淡,头顶较暗,呈黑色,眼周围有一白圈,颈具白色领圈或羽簇,肩缀有白色,胸和下体白色。喉灰褐色,翅下覆羽灰色。

幼鸟和冬羽相似。但下喉和胸具褐灰色羽缘。背具窄的白色羽缘。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前面暗灰色,缀有蓝色,后面和蹼黑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为:体重雄性100克,雌性140克,体长雄性263—289毫米,雌性265—295毫米。嘴峰雄性16一19毫米,雌性16—20毫米;翅雄性138~145毫米,雌性138—143毫米;尾雄性37毫米,雌性36毫米。跗跖雄性22毫米,雌性24毫米。

地理分布

斑海雀
斑海雀中国国内分布:辽宁(本溪桓仁、旅顺)、吉林(松花湖)、黑龙江(扎龙、松嫩平原、齐齐哈尔、兴凯湖)、山东(青岛);福建(福州);包括渤海、黄海和东海;

中国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远东沿海自堪察加半岛沿鄂霍次克海岸向南,包括萨哈林岛、千岛群岛与日本北海道,向东经过阿留申群岛至北美洲西海岸,自阿拉斯加至洛杉矶北部,在上述地区之间的太平洋海域至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包括琉球群岛等海区越冬。

生活习性

斑海雀
斑海雀斑海雀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岸、岛屿。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洋和沿海地区,有时也出现于大的内陆湖泊中。主要以小鱼为食。也吃虾、甲壳类和软体动物。

斑海雀的繁殖期为6~7月。营巢于海岛松树枝杈上,距地高7米。巢由苔藓筑成。每窝产卵1枚。卵的颜色为淡蓝绿色,具暗色斑点。卵的大小为62.5×41.2毫米。

在中国为旅鸟。据以往的资料记载仅分布在青岛和大连沿海。在中国于1984年5月18日在吉林地区的松花湖发现一只雌性个体,标本保存在永吉县旺起林场。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冠海雀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冠海雀的图片

冠海雀(学名:Synthliboramphus wumizusume,英文名:Japanese Murrelet)是海雀科扁嘴海雀属的鸟类。

冠海雀(学名:Synthliboramphus wumizusume)是一种鹳形目扁嘴海雀属的鸟类。体小(25厘米)的黑、灰及白色海雀。额、头顶及颈背青黑,颊及上喉灰色。主要分布于日本及附近海域,迷鸟至萨哈林岛等。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岸和沿海岛屿。

中文学名:冠海雀

拉丁学名:Synthliboramphus wumizusume

英文俗名:Japanese Murrelet

命名作者:Temminck, 1836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海雀科(Alcidae)

中文属名:扁嘴海雀属(Synthliboramphus)

繁殖区:古北界 : Japan, coasts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53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易危物种

Vulnerable(VU)

快成为濒危物种,有较高的灭绝危险!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鸟种简介

冠海雀
冠海雀中文名: 冠海雀

拉丁文名: Synthliboramphus wumizusume

命名人及年代: (Temminck, 1835)

外形特征

冠海雀
冠海雀

冠海雀夏羽:嘴粗短,呈圆锥状。前额黑色,具有后面尖的长形羽冠,颜色也为黑色。眼睑白色,羽冠通常由6—7厘米长的12枚窄的羽毛构成。头顶至眼上缘和枕为白色。中部具黑色羽毛。颈具长的白色丝状羽,嘴基、颏、喉、眼先经眼一直到后枕黑色,形成一个包括颏、喉在内的宽阔的颈圈。背、肩和翅上覆羽石板灰色。飞羽灰黑色。内侧基部白色。尾羽灰黑色。前颈两侧黑色。胸、腹和尾下覆羽白色。两胁黑色。

冬羽没有羽冠或羽冠较短。头顶石板黑色。两侧各有一条宽的白色带斑。

幼鸟和成鸟冬羽相似。

虹膜褐色。嘴和脚铅灰色。

大小量度为:体长240~26O毫米,嘴蜂16~19毫米,翅120—130毫米,尾32—37毫米,跗跖24—27毫米。

地理分布

冠海雀
冠海雀冠海雀国内分布于台湾沿海。国外繁殖于日本伊豆半岛、神子元岛、伊豆诸岛、山口县、福冈县等沿海岛屿。冬季游荡到日本的北海道、九洲、冲绳以及朝鲜和俄罗斯萨哈林岛。

生活习性

冠海雀
冠海雀冠海雀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岸和沿海岛屿。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沿海近海海面上。常成小群活动。主要以小鱼和海洋无脊椎动物为食。

冠海雀繁殖于海岛和海岸上。每窝产卵2枚,卵的颜色为黄褐色或白色。被有一些灰色或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52~56×33 6—36毫米,平均53.37×35.05毫米。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10df918fc67127bffa2633fa71bb4629e0ea6b36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