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尾希鹛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火尾希鹛-外形描述 火尾希鹛-叫声 火尾希鹛-地理分布 火尾希鹛-生活习性

火尾希鹛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火尾希鹛-外形描述

描述:雄鸟:不会被误认的体小(14厘米)的林栖型鹛。宽阔的白色眉纹与黑色的顶冠、颈背及宽眼纹成对比,尾缘及初级飞羽羽缘均红。背橄榄灰色,两翼余部黑色而缘白,尾中央黑色,下体白而略沾奶色。雌鸟及幼鸟翼羽羽缘较淡,尾缘粉红。

虹膜—灰色;嘴—灰色;脚—灰色。

火尾希鹛-叫声

叫声:响亮而哀婉的3~4音的叫声,重复的chik及多种高音的叽喳声。鸣声为响亮清脆的twiyi twiyuyi..声。

火尾希鹛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火尾希鹛-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尼泊尔至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北部。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留鸟于西藏东南部和云南的西部及西北部;亚种jerdoni为留鸟于华中及华南,于海拔1800~3400米。

火尾希鹛-生活习性

习性:群栖性,常见山区阔叶林并加入”鸟潮”。

火尾绿鹛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火尾绿鹛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火尾绿鹛-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12.5厘米)而不会被误认的亮丽绿色鹛。外侧尾羽红色,翼斑橙红。顶冠羽端黑色而成斑纹。初级飞羽、眼先及眼窝黑色。胸沾红色,尾下黄褐。雌鸟比雄鸟略色暗且胸不沾红。

虹膜—红或褐色;嘴—黑色;脚—黄褐。

火尾绿鹛-叫声

叫声:平常无声。联络时发出tsi-tsit高叫。trrrr-trrr-trrr之前有高声尖叫。示警时重复tzip声。

火尾绿鹛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火尾绿鹛-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尼泊尔至中国西南及缅甸东北部。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有记录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及西北部。

火尾绿鹛-生活习性

习性:单独或结小群活动。栖于海拔3000~3660米的山区森林,冬季下至海拔2000米。与莺类或太阳鸟混群。从杜鹃丛中吸食花蜜。

斑喉希鹛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斑喉希鹛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斑喉希鹛-外形描述

描述:体略小(17.5厘米)的活泼似山雀之鹛。具耸立的棕褐色羽冠,喉黑白色或为黄色鳞状斑,下体偏黄,上体橄榄色。初级飞羽羽缘橙黄成亮丽斑纹,尾中央棕色而端黑,但两侧尾羽端黑而羽缘黄色。

虹膜—褐色;嘴—灰色;脚—灰色。

斑喉希鹛-叫声

叫声:含混的哨音chu-u-wee, chu-u-wee,第二声下落,其他为上扬音;也有金属般的chew声。

斑喉希鹛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斑喉希鹛-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印度阿萨姆、东南亚及中国南方。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见于西藏南部,亚种yunnanensis(包括castanicauda)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及四川西部,常于海拔2100~3600米。

斑喉希鹛-生活习性

习性:常见的有好奇心的鸟,栖于山区阔叶林及针叶林的低矮树木及树丛。结群而栖并加入”鸟潮”。

长尾奇鹛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长尾奇鹛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长尾奇鹛-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33.5厘米)的灰色及白色树栖型奇鹛。尾甚长而尖。体羽暗灰,顶冠色较深,近白色的臀部及白色翼斑于飞行时明显易见。尾羽羽端为较淡的灰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长尾奇鹛-叫声

叫声:吵嚷,不停地发出尖声的唧啾叫tsip-tsip-tsip-tsip,间杂着颤鸣。

长尾奇鹛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长尾奇鹛-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方、东南亚、马来半岛及苏门答腊。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留鸟于西藏东南部及云南西北部;可能见于云南南部及西南部。常见于海拔600~2500米左右的山区森林。

长尾奇鹛-生活习性

习性:结小群活动,藏隐于较高树木的顶部。飞行有力,同时作叫。

本文Hash:e5f3070effa933fde09ae64ef4ba3b24924288f3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