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鹰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凤头鹰-外形描述 凤头鹰-叫声 凤头鹰-地理分布 凤头鹰-生活习性 凤头鹰-别名俗名

凤头鹰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凤头鹰-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42厘米)的强健鹰类。具短羽冠。成年雄鸟:上体灰褐,两翼及尾具横斑,下体棕色,胸部具白色纵纹,腹部及大腿白色具近黑色粗横斑,颈白,有近黑色纵纹至喉,具两道黑色髭纹。亚成鸟及雌鸟:似成年雄鸟但下体纵纹及横斑均为褐色,上体褐色较淡。飞行时两翼显得比其他的同属鹰类较为短圆。

虹膜—褐色至成鸟的绿黄色;嘴—灰色,蜡膜黄色;脚—腿及脚黄色。

凤头鹰-叫声

叫声:he-he-he-he-he-he的尖厉叫声及拖长的吠声。

凤头鹰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凤头鹰-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西南、台湾、东南亚、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区域性非罕见,见于中国中南及西南包括海南岛(indicus)及台湾(formosae)

凤头鹰-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有密林覆盖处。繁殖期常在森林上空翱翔,同时发出响亮叫声。

凤头鹰-别名俗名

凤头雀鹰

凤头鹀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凤头鹀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凤头鹀-外形描述

描述:不会被误认的体大(17厘米)的深色鹀。具特征性的细长羽冠。雄鸟辉黑,两翼及尾栗色,尾端黑。雌鸟深橄榄褐色,上背及胸满布纵纹,较雄鸟的羽冠为短,翼羽色深且羽缘栗色。

虹膜—深褐;嘴—灰褐,下嘴基粉红;脚—紫褐。

凤头鹀-叫声

叫声:叫声为甚响而尖的pit-pit声;又于突出的栖处发出甜美鸣声,为单调重复的小节而声调下降。开始音节似喘息且犹豫,后接较清晰的结尾。

凤头鹀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凤头鹀-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东南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常见于中国华中、东南及西南的多草山坡;迷鸟至台湾。

凤头鹀-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中国南方大部丘陵开阔地面及矮草地。活动取食均多在地面,活泼易见。冬季于稻田取食。

鹰鸮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鹰鸮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鹰鸮-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30厘米)、大眼睛的深色似鹰样鸮鸟。面庞上无明显特征。上体深褐;下体皮黄,具宽阔的红褐色纵纹;臀、颏及嘴基部的点斑均白。

虹膜—亮黄;嘴—蓝灰,蜡膜绿色;脚—黄色。

鹰鸮-叫声

叫声:圆润的升调假嗓哨声pung-ok,第二音短促而调高,每一两秒钟重复一次,有时持续很长时间,通常于晨昏时分。

鹰鸮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鹰鸮-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次大陆、东北亚、中国、东南亚、苏拉威西、婆罗洲、苏门答腊及爪哇西部。

分布状况:留鸟及夏季繁殖候鸟均有但都不常见,于中低海拔高度,上至海拔1500米。亚种ussuriensis繁殖于中国东北至华中及华东,南迁越冬;burmanica 为中国南方及海南岛的留鸟;totogo 为台湾包括兰屿及澎湖列岛的留鸟;lugubris为西藏东南部的留鸟。

鹰鸮-生活习性

习性:性活跃,黄昏前活动于林缘地带,飞行追捕空中昆虫。有时以家庭为群围绕林中空地一起觅食。不时鸣叫,尤其是月悬空中时。

鹰鸮-别名俗名

酱色鹰鸺? 鸟猫王 青叶鸺?

本文Hash:6bec2fe0d5b0af34ac80247c9d26751dac176711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