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头地鸫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橙头地鸫-外形描述 橙头地鸫-叫声 橙头地鸫-地理分布 橙头地鸫-生活习性 橙头地鸫-别名俗名

橙头地鸫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橙头地鸫-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2厘米)、头为橙黄色的地鸫。雄鸟:头、颈背及下体深橙褐,臀白,上体蓝灰,翼具白色横纹(亚种innotata翼上无横纹)。亚种courtoisi,melli及 aurimacula 的颊上具两道深色的垂直斑纹。雌鸟上体橄榄灰色。亚成鸟似雌鸟,但背具细纹及鳞状纹。

虹膜—褐色;嘴—略黑;脚—肉色。

橙头地鸫-叫声

叫声:当地最善鸣的鸟,鸣声甜美清晰。告警时发出高声刺耳的哨音 teer-teer-teerrr。

橙头地鸫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橙头地鸫-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巴基斯坦至中国南部、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有些亚种为候鸟。

分布状况:不常见留鸟及候鸟,高可至海拔1500米。亚种aurimacula为留鸟于海南岛;melli繁殖于贵州南部、广西及广东;innotata于云南西部及南部有记录;courtoisi 繁殖于安徽(霍山)。

橙头地鸫-生活习性

习性:性羞怯,喜多荫森林,常躲藏在浓密覆盖下的地面。从树上栖处鸣叫。

橙头地鸫-别名俗名

黑耳地鸫

褐头鸫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褐头鸫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褐头鸫-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3厘米)的浓褐色鸫。腹部及臀白色。雄雌两性各似白眉鸫的雄雌鸟但胸及两胁灰色而非黄褐色。似白腹鸫但白色的眉纹短,外侧尾羽羽端无白色。

虹膜—褐色;嘴—黑褐,嘴裂及下颚基部黄色;脚—棕黄。

褐头鸫-叫声

叫声:叫声比白眉鸫略显细薄,为zeee或sieee声。

褐头鸫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褐头鸫-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中国北方,越冬至印度东部及东亚。

分布状况:种群数量稀少。繁殖于河北、山西及北京的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一般见于海拔1000米以上。

褐头鸫-生活习性

习性:成群活动,冬季常与白眉鸫混群。

蓝头矶鸫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蓝头矶鸫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蓝头矶鸫-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19厘米)的矶鸫。两性异色。雄鸟:比栗腹矶鸫体小而纤细,区别为腰赤褐色,翼及上背较黑,翼上具白色块斑;甚似白喉矶鸫的雄鸟,但无白色喉块且颏赤褐色。雌鸟:上体纯橄榄褐,下体具白色及深褐色的扇贝纹;与雌蓝矶鸫的区别在背及尾橄榄褐,尾下覆羽白。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灰褐。

蓝头矶鸫-叫声

叫声:告警时发出粗哑喘息叫声。鸣声为单调重复多种似鸫的叫声,但音不甚清楚。

蓝头矶鸫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蓝头矶鸫-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及印度东北部丘陵,越冬至缅甸。

分布状况:在中国尚无记录,但推测可能见于并繁殖于西藏东南部。

蓝头矶鸫-生活习性

习性:性隐蔽,林栖性;有警情时立势甚直。炫耀表演时从树顶拍打双翅而下,两翼伸展,同时鸣唱。通常独处,但冬季与其他鸟混群。

本文Hash:80e358b72e688719de46f22ea9b24cda6799214d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