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地鸫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虎斑地鸫-外形描述 虎斑地鸫-叫声 虎斑地鸫-地理分布 虎斑地鸫-生活习性 虎斑地鸫-别名俗名

虎斑地鸫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虎斑地鸫-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28厘米)并具粗大的褐色鳞状斑纹的地鸫。上体褐色,下体白,黑色及金皮黄色的羽缘使其通体满布鳞状斑纹。

虹膜—褐色;嘴—深褐;脚—带粉色。

虎斑地鸫-叫声

叫声:轻柔而单调的哨音及短促单薄的tzeet声。指名亚种鸣声多变,为缓慢断续的 chirrup…chwee…chueu… weep…chirrol…chup…

虎斑地鸫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虎斑地鸫-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广布于欧洲及印度至中国、东南亚、菲律宾、苏门答腊、爪哇、巴厘岛及龙目岛。

分布状况:甚常见留鸟及季候鸟,高可至海拔3000米。北方的亚种aurea繁殖于中国东北且迁徙时经中国全境,越冬于华南及东南包括台湾;南方的亚种 socia繁殖于西藏南部及东部至四川、云南西北部、贵州、广西西部,越冬至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及西藏东南部;亚种horsfieldi为留鸟于台湾;日本亚种toratugumi越冬于台湾;指名亚种于喜马拉雅山脉,可能在西藏东南部也有见。

虎斑地鸫-生活习性

习性:栖居茂密森林,于森林地面取食。

虎斑地鸫-别名俗名

顿鸡

斑鸫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斑鸫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斑鸫-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5厘米)而具明显黑白色图纹的鸫。具浅棕色的翼线和棕色的宽阔翼斑。雄鸟(亚种eunomus):耳羽及胸上横纹黑色而与白色的喉、眉纹及臀成对比,下腹部黑色而具白色鳞状斑纹。雌鸟褐色及皮黄色较暗淡,斑纹同雄鸟,下胸黑色点斑较小。较为罕见的指名亚种尾偏红,下体及眉线橘黄。

虹膜—褐色;嘴—上嘴偏黑,下嘴黄色;脚—褐色。

斑鸫-叫声

叫声:轻柔而甚悦耳的尖细叫声chuck-chuck或 kwa-kwa-kwa,也有似椋鸟的swic声。告警时发出快速的kveveg声。→斑鸫叫声

斑鸫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斑鸫-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迁徙至喜马拉雅山脉、中国。

分布状况:迁徙时常见。指名亚种及eunomus经中国包括台湾,于北纬33°以南越冬。

斑鸫-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开阔的多草地带及田野。冬季成大群。

斑鸫-别名俗名

斑点鸫 穿草鸡 窜儿鸡 红麦必?

橙头地鸫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橙头地鸫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橙头地鸫-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2厘米)、头为橙黄色的地鸫。雄鸟:头、颈背及下体深橙褐,臀白,上体蓝灰,翼具白色横纹(亚种innotata翼上无横纹)。亚种courtoisi,melli及 aurimacula 的颊上具两道深色的垂直斑纹。雌鸟上体橄榄灰色。亚成鸟似雌鸟,但背具细纹及鳞状纹。

虹膜—褐色;嘴—略黑;脚—肉色。

橙头地鸫-叫声

叫声:当地最善鸣的鸟,鸣声甜美清晰。告警时发出高声刺耳的哨音 teer-teer-teerrr。

橙头地鸫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橙头地鸫-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巴基斯坦至中国南部、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有些亚种为候鸟。

分布状况:不常见留鸟及候鸟,高可至海拔1500米。亚种aurimacula为留鸟于海南岛;melli繁殖于贵州南部、广西及广东;innotata于云南西部及南部有记录;courtoisi 繁殖于安徽(霍山)。

橙头地鸫-生活习性

习性:性羞怯,喜多荫森林,常躲藏在浓密覆盖下的地面。从树上栖处鸣叫。

橙头地鸫-别名俗名

黑耳地鸫

本文Hash:205864537453a271d65263291949f259ca6e40dc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