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胜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文化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保护现状 鸟类文化

戴胜的图片

戴胜(学名:Upupa epops,英文名:Eurasian Hoopoe)是戴胜科戴胜属的鸟类 ,又名胡哱哱、花蒲扇、山和尚、鸡冠鸟、臭姑鸪、咕咕翅。头顶花冠似折扇,嘴极为细长、向下弯曲,常被误认为是啄木鸟,实际上啄木鸟嘴粗短。戴胜在地面找到虫子后,猛地甩头将虫子抛起,并张开嘴吞入。广布于欧、亚、非三洲。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东北地区,台湾、海南等省,西藏自治区都有分布。在长江以北为夏候鸟和旅鸟,在长江以南为留鸟。戴胜是以色列的国鸟,也是中国三有保护鸟类。

中文学名:戴胜

拉丁学名:Upupa epops

英文俗名:Eurasian Hoopoe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犀鸟目(Bucerotiformes)

中文科名:戴胜科(Upupidae)

中文属名:戴胜属(Upupa)

繁殖区:古北界, 东洋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63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栗色/棕色

次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戴胜:形态特征图
戴胜: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30厘米)、色彩鲜明的鸟类。雌雄外形相似。

具长而尖黑的耸立型粉棕色丝状冠羽。冠羽顶端有黑斑,冠羽平时褶叠倒伏不显,直竖时像一把打开的折扇,随同鸣叫时起时伏。受惊、鸣叫或在地上觅食时,冠能耸起。

头、上背、肩及下体粉棕,两翼及尾具黑白相间的条纹。嘴长且下弯。指名亚种冠羽黑色,羽尖下具次端白色斑。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低柔的单音调hoop-hoop hoop,同时作上下点头的演示。繁殖季节雄鸟偶有银铃般悦耳叫声。

地理分布

戴胜:地理分布图
戴胜: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非洲、欧亚大陆、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和候鸟。在中国绝大部地区有分布,高可至海拔3000米。

指名亚种为候鸟,可能繁殖于新疆西部;longirostris为云南南部、广西及海南岛的留鸟;saturata繁殖于中国其余地区及新疆南部,北方鸟冬季南下至长江以南越冬,偶见于台湾。

注:非洲类群有时被视为独立种。

生活习性

戴胜,作者陶俑
戴胜,作者陶俑
戴胜
戴胜

戴胜是当地的冬候鸟,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比较常见。栖息在开阔的田园、园林、郊野的树干上,有时也长时间伫立在农舍房顶或墙头。大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很少见到聚集成群的戴胜。性活泼,喜开阔潮湿地面,长长的嘴在地面翻动寻找食物。有警情时冠羽立起,起飞后松懈下来。平时都在地面寻食,用弯长的鸟喙插进土里翻掘出啄食昆虫、蚯蚓、螺类等。一旦受惊,立即飞向附近的高处。性情较为驯善,不太怕人。翱翔飞行的姿态很象一只展翅的花蝴蝶,一起一伏呈波浪式前进,边飞边鸣,叫声“呼-呼-呼”,十分奇特,也颇具风趣。

戴胜能适应多种生境,在山地、平原、林区、草地、农田、村边、果园、甚至石滩均能生存。

戴胜是有名的食虫鸟,大量捕食金针虫,蝼蛄、行军虫、步行虫和天牛幼虫等害虫,大约占到它总食量的88%。在保护森林和农田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是江苏省的保护鸟类。戴胜用它特殊的长嘴挖食各种昆虫和幼虫,嘴细长而尖,能插入泥土、石缝间搜寻蠕虫、蜘蛛等,也取食蚯蚓和螺类。

生长繁殖

戴胜:育雏,作者瑰丽夕阳
戴胜:育雏,作者瑰丽夕阳

每年5、6月份繁殖,戴胜在北方常选择天然树洞和啄木鸟凿空的蛀树孔里营巢产卵,有时也建窝在岩石缝隙、堤岸洼坑、断墙残垣的窟窿中。

每窝产卵5~9枚椭圆形的鸟卵。

雏鸟孵出后的犯壳可能被亲鸟吃掉或衔出巢外,但是堆积在窝内的秽物和雏鸟粪便便却从不清理,加上雌鸟在孵卵期间会从尾部的尾脂腺里分泌一种具有恶臭的褐色油液,国此弄得巢中又脏又臭、臭气四溢,污秽不堪,这就是它们俗称“臭姑姑”的由来。(注:有鸟友观察到戴胜亲鸟会清理巢穴,见词条引文)

保护现状

戴胜,作者陶俑
戴胜,作者陶俑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即三有保护鸟类)。

鸟类文化

以色列国鸟
戴胜
戴胜

2008年5月29日,以色列总统西蒙·佩雷斯宣布,戴胜成为以色列的国鸟。据美国媒体报道,超过15万以色列人参加了“国鸟”评选投票,备选的是10种以色列本土鸟类。据称,当局发起“国鸟”评选的目的是呼吁民众保护鸟类。戴胜鸟获选原因是它美丽、尽职尽责,能照顾好自己的后代。

神话人物-西王母

戴胜,戴着叫“胜”的首饰。借指西王母。《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郭璞注:“胜,玉胜也。”后以“戴胜”借指西王母。《文选·思玄赋》(张衡):“戴胜愁其既欢兮,又消余之行迟。”李善注:“戴胜,谓西王母也。”

中国画中的戴胜
戴胜
戴胜

在中国画中,戴胜在写意画和工笔画中的形象是不同的。在写意画中,戴胜的主色是曙红(或朱砂)、藤黄(即柠檬黄)加较多的水调和以后产生的夕阳红,翅膀用狼毫笔蘸焦墨皴成,笔法与皴松树皮的笔法类似,眼睛用一圈一点绘成。在工笔画中,戴胜是用花枝翘蘸加水的赭石色画成。戴胜是中国画中经常表现的形象之一,经常配以萱草,作为母爱的象征。

钱币

《戴胜鸟》彩色一盎司银币又称作《中国珍禽》彩色银币。它是中 国金币总公司最新发行的一枚单枚套彩色银币。

戴胜鸟常见于温暖干燥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欧、非洲、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四季如春的云南地区也时常能看到它的身 影。戴胜鸟的外形极其独特,头顶五彩羽毛,尖长细窄的小嘴,错落有 致的羽纹、机警耿直的禀性,忠贞不渝的习性,使得它自古以来就成为 了宗教和传说中的象征物之一。从《戴胜鸟》彩银币的自身情况来看,《中国珍禽》系列金银币的 规模按照中国金币总公司的规划将不断地延续,紧随其后,该系列的后 续品种必将陆续推出。而据从有关方面了解到的情况称,按照中国金币 总公司的发行规划,中国金币总公司已根据1999年金银币市场的实际情 况,对2000年的金银纪念币的发行品种、发行数量、发行节奏、发行选 题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适当减少金银纪念币的发行频率和发行数 量,取消了一些题材、内容、市场影响较为有限的选题,重点突出一些 全新的、有较大市场卖点和号召力的选题和品种。而《戴胜鸟》彩银币 就是中国金币总公司重新制定营销战略后于新春佳节期间推出的,寓意 “千年伊始,戴胜如意”的一个非常吉祥、寓意深刻的彩色纪念银币。

从市场表现情况来看,《戴胜鸟》彩银币自2000年春节后面市以来 ,尽管钱币市场时时受到周边股票市场的影响导致资金和人气出现分流 ,市场价格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牵连和拖累,但《戴胜鸟》彩银币的市场销售势头却丝毫未见削弱。低廉的价格,满足了泉友们价廉 物美的集藏要求和口味,也满足了社会投资者提出的价格与价值必须两相符合的参与原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局部彩色的形式在该《戴胜鸟》彩银币上反映的玉兰花也是上海市的市花,它也是上海市的标志性 徽记(市花)首次进入国家发行的金银纪念币领域。

邮票
戴胜
戴胜

美丽的戴胜还在中国邮电部门1982年发行的益鸟邮票露过一面,另外在《山海经》和《古罗马神话故事》里还都有它身影。

由于过量伐木和人为捕杀,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已经很难见到戴胜一面了。

灰鹤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文化

灰鹤的图片

灰鹤(学名:Grus grus,英文名:Common Crane)是鹤科鹤属的鸟类,别名千岁鹤、玄鹤,中文俗称番薯鹤,英文名意为普通鹤。大型涉禽。全身的羽毛大部分为灰色,体长100~137厘米,体重3000~5500克。顶冠中心红色,自眼后有一道宽的白色条纹伸至颈背。灰鹤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文学名:灰鹤

拉丁学名:Grus grus

英文俗名:Common Crane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鹤形目(Gruiformes)

中文科名:鹤科(Gruidae)

中文属名:鹤属(Grus)

繁殖区:古北界 : 广泛分布

非繁殖区:ne 非洲, n 东洋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02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灰鹤:形态特征图
灰鹤:形态特征图

体型中等(125厘米)的灰色鹤。前顶冠黑色,中心红色,头及颈深青灰色。自眼后有一道宽的白色条纹伸至颈背。体羽余部灰色,背部及长而密的三级飞羽略沾褐色。初级飞羽、次级飞羽都是黑褐色。

虹膜-褐色;嘴-污绿色,嘴端偏黄;脚-黑色。

叫声:配偶的二重唱为清亮持久的Kaw-Kaw-Kaw号角声。迁徙时成大群,发出的号角声如krraw。

灰鹤:左为成鸟,右为幼鸟
灰鹤:左为成鸟,右为幼鸟
灰鹤:尾部特征
灰鹤:尾部特征

地理分布

灰鹤:地理分布图
灰鹤:地理分布图
灰鹤
灰鹤

分布范围:古北界。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的东北及西北。冬季南移至中国南部及印度支那。喜湿地、沼泽地及浅湖。越来越稀少。

灰鹤有两个亚种:其中一个亚种分布在欧洲东部和北部,东至苏联的伯朝拉河和乌斯特乌萨;另外一个亚种分布在中亚至阿萨姆以东的部分地区。

灰鹤在国外繁殖于欧亚大陆的北部,越冬于非洲北部、伊朗、印度、缅甸和中南半岛北部等地,在中国繁殖于新疆天山和东北西北部和东部。迁徙期间见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青海、甘肃等地,越冬于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西至云南、贵州、四川、南至广东、广西和海南岛。有时北可达河南、山西、山东、甘肃和河北,春季于3月中下旬开始往繁殖地迁徙,秋季于9月末10月初迁往越冬地。

主要分布省份:

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西、山东、河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

升金湖、武夷山(福建)、黑河流域、大苏干湖、小苏干湖、豫北黄河故道湿地、巴音布鲁克、草海、东寨港红树林洪河、兴凯湖、东洞庭湖、目平湖、莫莫格、向海、鄱阳湖、双台河口、霸王河、乌梁素海湿地鸟类、白芨滩、青海湖鸟岛、荣成天鹅湖、庞泉沟、河津灰鹤、历山、攀枝花苏铁、金佛山、甘家湖梭梭林 珠江源头、纳帕海、碧塔海、白马雪山(云南)、高黎贡山、铜壁关、黄河三峡湿地、衡水湖湿地和鸟类 赛罕乌拉、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黄河三角洲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

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青海湖、赛里木湖、兴凯湖、北部天山山地、伊犁谷地、尤尔都斯盆地、南部天山山地、塔河上游平原、东昆仑阿尔金山山地、巴音布鲁克、哈巴河、阿尔泰

生活习性

灰鹤:飞行图
灰鹤:飞行图
灰鹤:飞行图
灰鹤:飞行图

灰鹤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河滩、旷野、湖泊以及农田地带,尤其是富有水边植物的开阔湖泊和沼泽地带。通常呈5至10余只的小群活动,迁徙期间有时集群多达40~50只,在越冬地甚至有多达数百只的群体。

性情机警,活动和觅食的时候常有一只担任警戒任务,不时地伸着长颈注视着四周的动静,一但发现有危险,立刻长鸣一声,并振翅飞翔,其他成员也立刻齐声长鸣,振翅而飞。飞行时常排列成“V”字或人字形,头部和颈部向前伸直,脚向后伸直。栖息时常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收于腹部。

主要以植物的叶、茎、嫩芽、块茎、草籽、玉米、谷粒、马铃薯、白菜、软体动物、昆虫、蛙、蜥蜴、鱼类等食物为食。

生长繁殖

灰鹤:亲子
灰鹤:亲子
灰鹤:一家子
灰鹤:一家子

灰鹤在繁殖期初次与其他鹤类相遇时,它们是相当兴奋的,雄鹤与雌鹤并排站着,发出喧闹的叫声,这是它特殊的习性。繁殖期为4~7月,常组成小群在一起进行求偶炫耀。求偶炫耀时两翅半张,身体不断地上下蹲伏、跳跃和鸣叫。配偶为一雄一雌制。通常营巢于沼泽草地中的干燥地面上,主要由枯枝、叶、芦苇和草茎堆集而成。

每窝通常产卵2枚,偶尔少至1枚和多至3枚。卵的颜色为褐色或橄榄绿色,表面被有红褐色斑点。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化,孵化期为28~30天。灰鹤的雄鸟和雌鸟同其他许多鸟类一样,胸部在激素的控制下形成一个特殊的区域,称为孵化斑。

进入孵化状态以后,胸骨左右侧的两个区域就开始脱掉羽毛,皮肤变得松驰而且血管也显得十分丰富。当进入发情高潮时,孵化斑就变成红色,其表面的温度与它的体温接近。在孵化时,亲鸟向两侧摇摆以确保卵与孵化斑的充分接触,然后就这样连续数小时地伏在卵上,仅在为保持均匀的温度、湿度而进行翻卵,以及与配偶换孵时才站立起来。当卵破壳以后,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使孵化停止时,孵化斑便不再呈红色,而是变为平常的接近蓝色的皮肤。繁殖期过后,孵卵斑消失,胸部又重新长出羽毛。

雏鹤很早就能跟随双亲离巢走动,并从双亲嘴里取食,吃的全部都是蠕虫和昆虫。

保护现状

灰鹤
灰鹤

灰鹤是鹤类中数量较多,较为常见的一种,全世界约有10000只以上。在中国也尚有一定数量,在山西南部和贵州草海等较为集中的越冬地,每年越冬的种群数量都在2000只以上,其他如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和云南个旧等地,越冬种群数量也都在数百只,估计在我国越冬的种群总数为6000只左右。

致危因素

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灰鹤肉有益气的功效。因此被利用。

鸟类文化

灰鹤
灰鹤

中国古代对灰鹤的认识也很早,汉朝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前87?)曾在《史记·乐书》中记载:师旷援琴时,“有玄鹤二八,集乎廊门。”不过,古人又对灰鹤有误解。晋朝崔豹《古今注》中说,鹤千岁变苍,又千岁变黑,称为玄鹤。古代玄通元。《尔雅翼》将元鹤释为“鹤之老者”,故长寿鹤又称元鹤。这种说法一直到到明朝才由李时珍予以纠正,指出鹤“亦有灰色者”。

《三才图会》载:“雷山有元鹤者,粹黑如漆,共寿满三百六十岁,则纯黑。五者,有音乐之节则至,昔黄帝习乐于昆化山,有元鹤飞翔。”这些记载把这种鸟神化了。在欧洲,《圣经》中就已提到灰鹤;在埃及的庙堂和史前洞穴壁画上,也有这种鹤的形象。生活在公元前384-322年的亚里士多德曾对灰鹤的迁徙、休息、交尾、孵化等都进行了精确的记载。

鸿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文化

鸿雁的图片

鸿雁(学名:Anser cygnoides,英文名:Swan Goose)是鸭科雁属的鸟类,又叫原鹅、大雁、洪雁、冠雁、天鹅式大雁、随鹅、奇鹅、黑嘴雁、沙雁、草雁。雁形目鸭科鸟类。体长800~930毫米。背、肩三级飞羽及尾羽均暗褐色,羽缘淡棕色;下背和腰黑褐;前颈下部和胸均呈淡肉红色;头顶及枕部为棕褐色;头侧浅桂红色;须及喉棕红颈白色,后颈正中呈咖啡褐色。

中文学名:鸿雁

拉丁学名:Anser cygnoides

英文俗名:Swan Goose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雁属(Anser)

繁殖区:古北界 : e

非繁殖区:se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69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易危物种

Vulnerable(VU)

快成为濒危物种,有较高的灭绝危险!

外形特征

鸿雁:形态特征图
鸿雁:形态特征图

体大(88厘米)而颈长的雁。鸿雁雌雄相似,雄鸟上嘴基部有一疣状突。雌鸟体型略小,两翅较短,嘴基疣状突也不明显。

黑且长的嘴与前额成一直线,一道狭窄白线环绕嘴基。上体灰褐但羽缘皮黄。前颈白,头顶及颈背红褐,前颈与后颈有一道明显界线。腿粉红,臀部近白,飞羽黑。与小白额雁及白额雁区别在于嘴为黑色,额及前颈白色较少。

雏鸟体被绒羽,上体黄灰褐色,下体淡黄色,额和两颊淡黄色,眼周及眼先灰褐色,额基无白纹。嘴黑色,嘴尖淡黄色,虹膜淡黄色。幼鸟上体灰褐色,上嘴基部无白纹。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深橘黄。

叫声:飞行时作典型雁叫,升调的拖长音。

生活习性

鸿雁
鸿雁

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和平原草地上的湖泊、水塘、河流、沼泽及其附近地区,特别是平原上湖泊附近水生植物茂密的地方,有时亦出现在山地平原和河谷地区。冬季则多栖息在大的湖泊、水库、海滨、河口和海湾及其附近草地和农田。

结群
鸿雁
鸿雁

性喜结群,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集成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即使在繁殖季节,亦常见4~5只或6~7只一起休息和觅食。善游泳,飞行力亦强,但飞行时显得有些笨重。警惕性强,行动极为谨慎小心,休息时群中常有几只‘哨鸟’站在较高的地方引颈观望,如有人走近,则一声高叫,随即而飞,其他鸟也立刻起飞。飞行时颈向前伸直,脚贴在腹下,一个接着一个,排列极整齐,成‘一’字或‘人’字形,速度缓慢,徐徐向前。边飞边叫,声音洪亮、清晰、单声,但拖得较长,似‘嗯-嗯-’声,数里外亦可听见。

食性

主要以各种草本植物的叶、芽、包括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芦苇、藻类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食物,特别是繁殖季节。冬季也常到偏远的农田、麦地、豆地觅食农作物。觅食多在傍晚和夜间。通常天一黑即成群飞往觅食地,清晨才返回湖泊或江河中休息和游泳,有时也在岸边草地上或沙滩上休息。

生长繁殖

鸿雁
鸿雁

繁殖在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繁殖期4~6月。3月末4月初迁入中国东北繁殖地。

求偶
鸿雁
鸿雁

对的形成多在迁徙途中和进入繁殖地后,也有部分在越冬地即已形成。求偶行为在饲养条件下的观察,雄鸟首先在雌鸟前面激动的游动,同时尾垂直竖起,并反复的进行头浸水运动,有点像觅食动作。交配时雄鸟开始张开翅,雌鸟开始鸣叫,同时雌雄鸟都伸长脖子,两翅半张,雄鸟上到雌鸟背上进行交配。

营巢

常成对营巢繁殖。巢多筑在草原湖泊岸边沼泽地上或芦苇丛中,亦有在靠近山地的河流岸边营巢的。营巢地方通常植物茂密,环境偏僻,难于进入,很少在开阔而又裸露的荒漠平原上营巢。巢材为干芦苇和干草,巢中心呈凹陷状,内垫以细软的禾本科植物、干草和绒羽。

产卵

每窝产卵4~8枚,多为5~6枚。卵呈乳白色或淡黄色,大小为76~89mm×53~59mm,平均重130.5g。雌鸟单独孵卵,雄鸟通常守候在巢附近警戒。如有入侵者,它们常常伪装成跛脚或一只翅膀塌下,装成受伤的样子将入侵者从巢附近引诱开,然后又偷偷回到巢前,孵化期28~30天。

育雏

雏鸟孵出后,由双亲带领着游水,或在湖边沙滩和草地上休息和觅食。发现危险,双亲中一只发出惊叫,同时护送小鸟隐蔽于附近草丛中或游至远处。换羽期开始后成鸟离开幼鸟,集中在湖泊、海滨、河岸等人迹罕至之处换羽。时间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换羽时飞羽几乎同时脱下,在一定时间内丧失飞翔能力。幼鸟2~3年性成熟。

地理分布

鸿雁分布图
鸿雁分布图

鸿雁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

中国繁殖于东北,迁徙途经中国东部至长江下游越冬。

中国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河北、河南、山东及长江下游、台湾有分布。国外见于西伯利亚等地区。

是家鹅的祖先,为重要的遗传资源,应予保护。

保护现状

鸿雁
鸿雁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ver3.1——易危(VU)。

列入《华盛顿公约》世界濒危鸟类名录CITES 附录I。

鸟类文化

鸿雁传书
鸿雁
鸿雁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

诗歌中的象征
鸿雁
鸿雁

解释: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本文Hash:19cc017b8b409a72e90f7d41a0e5ec16bedc9b9f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