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皇鸠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活习性、保护现状、亚种分化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 保护现状 亚种分化

山皇鸠的图片

山皇鸠(学名:Ducula badia,英文名:Mountain Imperial Pigeon)是鸽鸠科皇鸠属的鸟类。

山皇鸠(学名:Ducula badia,英文名:Mountain Imperial Pigeon)是鸠鸽科皇鸠属的鸟类,别名大灰斑鸠。是中国体形最大的鸠鸽科鸟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山上的群体每日飞至低地进食。山皇鸠在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共分化为6个亚种。中国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的潞西、南部的西双版纳以及海南岛等地,以及西藏东南部。

中文学名:山皇鸠

拉丁学名:Ducula badia

英文俗名:Mountain Imperial Pigeon

命名作者:Raffles, 1822

中文目名:鸽形目(Columbiformes)

中文科名:鸽鸠科(Columbidae)

中文属名:皇鸠属(Ducula)

繁殖区:东洋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293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褐色

外形特征

山皇鸠:形态特征图
山皇鸠:形态特征图

体大(46厘米)的深色鸠。头、颈、胸及腹部酒红灰色;颏及喉白;上背及翼覆羽深紫;背及腰深灰褐;尾褐黑,具宽大的浅灰色端带;尾下覆羽皮黄。

虹膜-白、灰或红色;嘴-绯红,嘴端白色;脚-绯红。

叫声:倒吸一气后接两个抑郁低浑的broom…broom声。

地理分布

山皇鸠:地理分布图
山皇鸠: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印度、东南亚、婆罗洲、苏门答腊及爪哇西部。

分布状况:亚种griseicapilla为云南西南部、南部(西双版纳)以及海南岛的地方性常见鸟,于海拔400~2300米的山地森林;亚种insignis于西藏东南部。

生活习性

山皇鸠:cuprea亚种,摄于印度
山皇鸠:cuprea亚种,摄于印度

山皇鸠是留鸟,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常成小群活动,偶尔也见有40只左右的大群。多活动在林中高大乔木的树冠层。早晨和傍晚常栖于大树顶端枯枝上沐浴阳光。飞行快而有力,两翅煽动频繁,常发出呼呼作响的振翅声,特别是在大雨到来之前常成群低飞,十分活跃。叫声深沉,给人以悲哀的感觉,鸣叫时弯腰叩头。

主要以植物果实为食,尤其喜欢吃橄榄、乌榄、琼南以及无花果等果实,即使比它的头部大的果实也能全部吞下。

生活习性

山皇鸠:cuprea亚种,摄于印度
山皇鸠:cuprea亚种,摄于印度

繁殖期为4一6月,也有早在3一4月即开始产卵和迟至8一9月还在产卵的,或许有一部分个体一年繁殖2窝。营巢于深山密林中树上,偶尔在路旁树上营巢。巢呈平盘状,主要用枯枝在树杈之间堆集而成。每窝产卵1枚,偶尔2枚。卵的颜色为白色,大小为44一49×32一36毫米。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

保护现状

山皇鸠:摄于海南岛
山皇鸠:摄于海南岛

我国仅分布于云南和海南岛。数量稀少,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亚种分化

山皇鸠:摄于海南岛
山皇鸠:摄于海南岛

山皇鸠云南亚种(学名:Duculabadiagriseicapilla)。分布于中国南缘自中南半岛至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克伦丘陵。

绿皇鸠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亚种分化

绿皇鸠的图片

绿皇鸠(学名:Ducula aenea,英文名:Green Imperial Pigeon)是鸽鸠科皇鸠属的鸟类。

绿皇鸠(学名:Ducula aenea,英文名:Green Imperial Pigeon)是鸠鸽科皇鸠属的鸟类,别名大绿斑鸠、绿南鸠、大绿鸠、大青咖追。雄鸟头,颈,上背及下体大致为淡灰蓝色,背部、腰部为铜绿色,雌雄鸟外形相似。肩部以及翼覆羽铜绿色或墨绿色。生活于低山丘陵地带的阔叶林内,春夏季单只或成对活动,秋冬季结小群活动,主要在树上活动,极少下地觅食。食物以各种树木果实为主。留鸟。数量近来急剧减少。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思茅、广东等地,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文学名:绿皇鸠

拉丁学名:Ducula aenea

英文俗名:Green Imperial Pigeon

命名作者:Linnaeus, 1766

中文目名:鸽形目(Columbiformes)

中文科名:鸽鸠科(Columbidae)

中文属名:皇鸠属(Ducula)

繁殖区:东洋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292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绿色

次要羽色:灰色

外形特征

绿皇鸠:形态特征图
绿皇鸠:形态特征图

体大(43厘米)的绿色及灰色鸽。体形比绿鸠类和果鸠类大,嘴也较大,嘴基扩张,身体上的杂色通常较少。头、颈及下体浅粉灰色,尾下覆羽栗色,上体深绿并具特征性亮铜色。上背和两肩有时还带有紫红色的红铜色光泽。

虹膜—红褐;嘴—蓝灰;脚—深红。

叫声:响亮的单音oom,洪亮的kruk-kroorr,以及由数种咯咯叫声组成的全响叫声,最后以啭音收尾。

地理分布

绿皇鸠:地理分布图
绿皇鸠:地理分布图

绿皇鸠在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巴基斯坦、中南半岛、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中国有2亚种,云南亚种分布于云南,广东亚种分布于广东和海南。这2个亚种的区别主要是体形大小不同,其中云南亚种较大,翅膀的长度为238一252毫米,广东亚种较小,翅膀的长度为215一233毫米。

分布范围:印度至中国南部、东南亚、菲律宾、大巽他群岛及苏拉威西。

分布状况:低地常绿林中罕见的留鸟。亚种sylvatica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及海南岛;kwantungensis于广东南部(罗孚山)。

生活习性

绿皇鸠
绿皇鸠

绿皇鸠为留鸟,栖息于平原、河谷和丘陵地带的阔叶林和次生林中,也出现于居民点附近的小块丛林及榕树和橄榄树上。常单个或成对活动,冬天也成群活动。常在树冠层活动,特别是早晨和黄昏,常栖于大树顶端的枯枝上,一般很少下地,通常仅在需要啄食泥上和沙粒时才下地。飞行快速而有力,多在高空中,但拍翼并不频繁。叫声为“咕,咕,咕,……”,比较深沉,即使在附近鸣叫,听起来也好象是从远处传来的声音,终止前的一声比较延长,声音也很特别,很象是人类窃笑的声音。

主要以榕果等植物果实为食,特别是乌榄,即使体积大于它的头部,也能被它全部吞下。偶尔也吃昆虫。常与其他鸠鸽类在一起觅食,但种类却随着取食场所的不同而有差异,例如在榕树等结小形树果的树上大多与绿鸠类在一起,而在橄榄树以及结大形无花果的树上则大多与山皇鸠等大形鸠鸽类在一起。

生长繁殖

绿皇鸠
绿皇鸠

繁殖期为4—7月。雄鸟求偶时频频向雌鸟挺胸、点头、松开颈部的羽毛进行炫耀,并且绕着圈子走等。营巢于森林中的树木枝杈上。巢主要由枯枝构成,呈浅盘状,较为简陋,巢内也没有铺垫物。每窝产卵1一2枚。卵的颜色为白色,大小为41一51×31一37毫米。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

保护现状

绿皇鸠
绿皇鸠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栖息地破坏:森林过度砍伐,破坏了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

亚种分化

绿皇鸠
绿皇鸠

绿皇鸠广东亚种(学名:Ducula aenea kwantungensi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广东、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东罗浮山一带。

绿皇鸠云南亚种(学名:Ducula aenea sylvatica)。分布于尼泊尔、孟加拉、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哀鸽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形象象征

哀鸽的图片

哀鸽(学名:Zenaida macroura,英文名:Mourning Dove)是鸽鸠科哀鸠属的鸟类,又名泣鸽、哀鸠。因其哀伤的鸣叫而得名。全身为暗哑的浅灰褐色,翼上具黑色斑点,雌鸟和雄鸟外形相似。分布于中美洲和北美洲及其近海岛屿。哀鸽的栖息地有开放式和半开放式环境,包括农业区和城市区,对人类改变的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数量丰富,繁殖力极强,据估计全球共有1.3亿只。哀鸽一般是一夫一妻制,一窝产2枚蛋。雏鸟的双亲都会孵蛋并照顾雏鸟一段时间。

中文学名:哀鸽

拉丁学名:Zenaida macroura

英文俗名:Mourning Dove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鸽形目(Columbiformes)

中文科名:鸽鸠科(Columbidae)

中文属名:哀鸠属(Zenaida)

繁殖区:北美洲, 中美洲 : 广泛分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外形特征

哀鸽:形态特征图
哀鸽:形态特征图

哀鸽,较小的个体长31cm。哀鸽平均重量为110-170g。翅膀为宽阔的椭圆形,头部较圆,长尾巴尖端为锥形。(学名中的“macroura”是希腊语单词,意思是“大尾巴”。)哀鸽每只脚有4根脚趾,3根向前,1根向后,腿较短,为淡红色。喙为暗色,通常为黑褐色,较短。

哀鸽的全身羽毛一般是浅灰褐色,翅膀下部颜色较浅,头和胸腹部为粉红色。翅膀上有黑色斑点,外层尾羽为白色,与内层的黑色羽毛对比强烈。眼部下方有一个明显的新月形黑色羽毛区域。眼睛为黑色,周围皮肤较薄。

成年雄鸟:颈部两侧有亮葡萄紫色斑块,胸部及胸部以上为亮粉色。成年雄鸟的顶冠是很明显的蓝灰色。极少数雄鸟的肩部以上和颈部存在彩色羽毛斑块。

成年雌鸟:在体态上与雄性差别不大,但总体上灰色羽毛要多于雄性。

幼鸟:羽色暗哑。

哀鸽的鸣叫声很有特点,听起来像是“咕——呜-呜-呜——”。(“咕——”为重音,之后渐弱。近些听,在第一声“咕”前可以听到喉咙中的摩擦声和咯咯声。)在其飞行时,翅膀的拍打会发出啸声。

哀鸽的所有亚种看起来都差不多,不容易区分。相比普通哀鸽,指名亚种(Z.m.macroura)的翅膀更短,羽色更深且偏黄;东部亚种(Z.m.carolinensis)的翅膀和脚趾更长,喙更短,羽色更深;西部亚种的翅膀更长,喙更长,脚趾更短,羽色更为暗淡;巴拿马亚种的翅膀和腿更短,喙更长,羽色偏灰;IslaClarión亚种的脚掌更大,喙更大,羽色为更暗哑的棕褐色。

生活习性

哀鸽
哀鸽
哀鸽
哀鸽

哀鸽的栖息地有开放式和半开放式环境,包括农业区和城市区,对人类改变的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这种鸟数量很多,据估计全球共有1.3亿只。在很多地区,哀鸽是狩猎运动的目标猎物之一,它的肉也被人们食用。在哀鸽的分布区内,经常可以听到它发出“呜-呜-呜-呜-”的哀鸣,也经常会听到其飞过时翅膀发出的尖啸声。哀鸽非常善于飞行,时速最快能达到88千米/小时(24.5米/秒)。

哀鸽通常全身灰褐色且颜色暗哑,雌鸟和雄鸟外形相似。哀鸽一般是一夫一妻制,一窝产2枚蛋。雏鸟的双亲都会照顾雏鸟一段时间。哀鸽繁殖力很旺盛,一对哀鸽每年常会产好几窝蛋。在温暖地区,一对哀鸽一季产卵最多能达到6窝。哀鸽主要吃植物种子,本土植物和外来植物的种子都会取食。

哀鸽的鸣叫声很出名。它发出的叫声常给人有悲哀的感觉,它也由此而得名。哀鸽经常成对或一小群在一起觅食,并且它们在许多地方栖息:包括天地农家小院和花园。哀鸽的大部分羽毛为棕色,略参杂一些粉红色羽毛,尾巴尖尖的,很漂亮。在繁殖季节,雄哀鸽的飞行表演很特殊,它迅速拍打着翅膀向空中飞翔,然后滑到地面上以引起雌鸽的注意

地理分布

哀鸽
哀鸽

哀鸽一夫一妻制哀鸽的分布区非常广泛,区域面积接近1100万平方公里。哀鸽在大安的列斯群岛、墨西哥大部分地区、美国本土、加拿大最南端和最北端是一种留鸟。夏天,在加拿大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和美国中部的最北端都能看到这种鸟,而到了冬天,则会在中美洲看到它们。哀鸽在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南美洲是一种迷鸟。哀鸽在古北界西部至少出现过7次,5次在不列颠群岛,1次在亚速尔群岛,1次在冰岛。在1963年,哀鸽被引入夏威夷。截至1998年,哀鸽的数量在夏威夷北科纳区仍然很少。自从索哥罗鸠在索哥罗岛上灭绝后,哀鸽最早是在1988年出现在索哥罗岛上。

哀鸽占据了大多数环境适宜的地方,包括城市区、农田、牧场、草地和疏林地区,不过它们不喜欢沼泽和密林。广为人知的是,哀鸽常把在城市里的树上筑巢,如纽约市、芝加哥和亚特兰大,以及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落基山脉的森林中。

大部分哀鸽的迁徙路径主要是陆路。在春季,向北方的迁徙要从3月底持续到5月;而在秋季,向南方的迁徙要从8月底持续到11月,而且通常是在白天成群结队的进行。加拿大的哀鸽迁徙得最远,可能会在墨西哥或是更为偏南的地区越冬。在偏南地区度过夏季的哀鸽会停留更长时间,迁徙的次数也更少。在其分布区南部,哀鸽是一种留鸟,全年定居。

亚种分化

哀鸽与斑颊哀鸽(Zenaidaauriculata)和索哥罗鸠(Zenaidagraysoni)有近缘关系。部分专家将它们归类为一个超种,而这三种鸟有时被分在独立的Zenaidura属内,但目前的分类法是将它们与其他物种分在哀鸽属(Zenaida)内。另外,索哥罗鸠有时被认为与哀鸽属同一物种,不过,它们无论是生活习性、鸣叫声还是体态都有所不同,由此可以断定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物种。而如果将这3个物种作为哀鸽属的一个独立的亚属,会导致并系群的产生,从而扰乱哀鸽属的演化支。

哀鸽共有5个亚种:

Z.m.carolinensis(Linnaeus,1766),分布区东部

Z.m.clarionensis(C.H.Townsend,1890),IslaClarión

Z.m.macroura(Linnaeus,1758),指名亚种,加勒比地区

Z.m.marginella(Woodhouse,1852),分布区西部

Z.m.turturilla(Wetmore,1956),巴拿马

3个亚种中大部分哀鸽的分布区很少有重叠,其中有3种是在美国或加拿大。指名亚种分布在大安的列斯群岛全境。而近期此亚种又入侵佛罗里达礁岛群。东部亚种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东部,以及百慕大和巴哈马。西部亚种主要分布于北美洲西部和墨西哥部分地区,而大部分加拿大哀鸽亦是此亚种。巴拿马亚种地处中美洲。IslaClarión亚种只分布于墨西哥太平洋沿海的克拉里昂岛(ClarionIsland)。

哀鸽的学名Zenaidamacroura是1838年由法国动物学家夏尔·吕西安·波拿巴为纪念他的妻子Zéna?de公主而赋予的。“哀鸽”就是因其哀伤的鸣叫而得名。

生活习性

正在孵蛋的雌鸽哀鸽的食物绝大部分是种子,占其膳食的99%。它们很少吃蜗牛或昆虫。哀鸽会吃足够的食物来填满嗉囊,然后在飞行的间隙休息时消化食物。哀鸽常会吞下粗砂,如小砂砾和沙子以帮助消化。它们经常也会在地上和鸟类喂食器中寻找食物。在喂食器附近有很多种鸟,而哀鸽也会被吸引,因此在北美洲任何鸟类都会食用的几类种子的最大生产地聚集了更多的哀鸽。它们最喜欢玉米、小米、红花和向日葵种子。哀鸽并不刨挖种子,而是吃一眼就能看到的种子。它们有时也会落在植物上啄食其中的种子。

哀鸽对几种植物特别偏爱。相比其他鸟类,哀鸽对松果、枫香树种子、美洲商陆种子、苋菜种子、金丝雀虉草种子、玉米、芝麻和小麦特别喜爱。当哀鸽喜爱的食物短缺时,它们会吃其他植物的种子,包括荞麦、黑麦、八仙草和蓼。

哀鸽会遭受多种寄生虫和动物疾病的侵害,包括绦虫、线虫、螨虫和虱子。寄生于哀鸽口部的禽毛滴虫(Trichomonasgallinae)会造成很严重的疾病。有时哀鸽毫无征兆的感染它,而这种寄生虫会使口部和食道等部位长出很多黄色块状物,最终会导致宿主因饥饿而死。鸟痘也是一种昆虫传播的病毒性疾病。

哀鸽的主要天敌是昼行性猛禽,如隼和鹰。在筑巢时,鸦、鹩哥、家猫或鼠、蛇也会掠食它们的蛋。牛鹂极少数情况下也会把自己的蛋产入哀鸽的巢里。在这种情况下,略少於1/3的牛鹂蛋会被哀鸽拒绝孵化,而且哀鸽的素食习惯也不适合牛鹂的生长。

生长繁殖

哀鸽繁殖力很旺盛。在温暖地区,一对哀鸽一季产卵最多能达到6窝。这种快速的繁殖对于物种的生存很重要,因为哀鸽的死亡率很高。每年,成鸟的死亡率达到58%,幼雏的死亡率达到69%。哀鸽是一夫一妻制,会结合成亲密的伴侣。在繁殖期,同一地区的哀鸽伴侣有时会各自寻找新的配偶;而有时伴侣会保持固定,相伴越冬。另外,孤鸽在需要时也会寻找新的配偶。

交配

正在交配的哀鸽求偶以雄鸟嘈杂的飞行开始,接着优雅的滑行,伸展开翅膀,低下头,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着陆后,雄鸟会高高挺起胸,点着头,大声鸣叫并接近雌鸟。一对哀鸽伴侣经常会用喙互相梳理对方的羽毛。

筑巢

然后雄鸟会带着雌鸟去看可以筑巢的地点,雌鸟就会选择其中一个地点筑巢,接着雄鸟飞出去收集材料,带回来给雌鸟。雄鸟会站在雌鸟的背上把材料给雌鸟,然后雌鸟就会用这些材料筑巢。鸟巢由小树枝、针叶或是草叶构成,因此是一种非常脆弱的建筑。这些哀鸽有时也会需要其他哀鸽、其他鸟类或者树栖哺乳动物,如松鼠废弃不用的巢。

大多数哀鸽都生活在落叶林和针叶林里,有时在灌木丛、藤本植物或是人造结构如建筑物和悬挂的花盆中也能发现它们。当的确没有适合筑巢的高处地点时,哀鸽就会在地面上筑巢。

产卵

一般情况下,哀鸽每次总是孵2枚蛋。不过有时,雌鸟会把蛋产在其他哀鸽的巢中。哀鸽蛋又小又白。雄鸟和雌鸟都会孵蛋,雄鸟从早晨到下午孵蛋,雌鸟在晚上和白天剩余的时间孵蛋。哀鸽是深爱子女的父母,它们很少把雏鸟单独留在巢中而不照料它们。

育雏

孵化需要花费近2周时间。刚孵出的雏鸽很无助,浑身长满绒羽,而父母非常尽责地照料它们。在雏鸽生命最初的几天里,哀鸽会给雏鸽喂食鸽乳。随着成鸟摄食更多种子和其他食物,鸽乳分泌也会增加。雏鸽在出生11-15日后会长出羽毛,这发生于雏鸽成年之前,但羽毛长出不久后它们就有能力消化成鸟吃的食物了。它们在长出羽毛后,仍会在父母身边停留数周,让父母喂养它们。

保护现状

据国际鸟盟估计,全球哀鸽的个体数量接近1.3亿。由于数目巨大、分布区广泛,哀鸽被认定为无危物种,这意味着此物种并没有即刻风险。哀鸽作为一种狩猎运动的猎物被妥善管理,每年约有4500万哀鸽被狩猎者猎捕。有一些证据表明,在分布区西部,哀鸽的数量大幅下降。

哀鸽已对人类改变的环境非常适应。开拓者和移民砍伐掉曾覆盖北美洲大部分地区的森林,同时,也为哀鸽开辟了新的栖息地。

形象象征

东部哀鸽(Z.m.carolinensis)是威斯康辛州官方的象征和平的符号。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威斯康辛州猎捕哀鸽也是合法的。哀鸽也是密西根州代表和平的州鸟。

哀鸽以“CarolinaTurtle-Dove”的名字在奥杜邦的《美洲鸟类图谱》(BirdsofAmerica)第286插页上出现过。

美国文学中常常出现哀鸽的形象,而哀鸽的意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当代美国和加拿大诗人,如罗伯特·勃莱、杰瑞德·卡特、罗琳·尼德克以及查尔斯·赖特的诗歌作品中。

本文Hash:8cb67fd23442cc7ed739f04a63afce79636f9e45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