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吸蜜鹦鹉的地理分布、简介、外形特征

导读: 地理分布 鸟种简介 外形特征

姬吸蜜鹦鹉的图片

姬吸蜜鹦鹉,所属动物界,属鹦鹉科,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

地理分布

姬吸蜜鹦鹉
姬吸蜜鹦鹉【物种名称】 姬吸蜜鹦鹉

【又名】 迷你吸蜜鹦鹉、小吸蜜鹦鹉

【拉丁学名】 Glossopsitta pusilla

【英文名称】 Little Lorikeet

【科属分类】 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吸蜜鹦鹉族

鸟种简介

姬吸蜜鹦鹉
姬吸蜜鹦鹉身长:15公分(6吋)

亚种:目前并无已知亚种

外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鸟喙和眼睛之间、前额、喉咙、脸颊前端均为红色;耳羽为绿色,并带有浅绿色的放射状条纹;颈部和背部上方为古铜棕色,并带有浅绿;翅膀内侧覆羽黄绿色,主要飞行羽带有细窄的黄色滚边;尾巴内侧橄榄黄色,尾巴两侧带有橘红底色;鸟喙黑色,虹膜橙色。幼鸟的鸟喙为深橄榄棕色,脸部的红色羽毛颜色较暗,虹膜深色。

栖息环境和习性:迷你吸蜜主要栖息於任何充满盛开花朵的树林区、灌木丛、沿著水源处的树木林区、公园、果园等处;偶尔会前往农耕区活动。他们在繁殖季大多会成对活动,或是组成4到12只左右的小群体,偏好在高大的树木顶端活动;在林叶间活动的时候,因为体型娇小加上身体的羽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因此相当难以被察觉;平时喜欢和其他种类的吸蜜鹦鹉集结,对人类戒心不重,可在他们觅食的时候悄悄接近;飞行的速度相当快,并且会伴随刺耳的鸣叫,因此非常显而易见。

食物:迷你吸蜜主要以花粉、花蜜、当地种植和引进的水果、花朵(偏好桉树属植物)、浆果、昆虫以及其幼虫等为食。

外形特征

姬吸蜜鹦鹉
姬吸蜜鹦鹉【地理分布】 澳洲东部和东南部,塔斯马尼亚岛上可能也有族群

【繁殖】在野外他们主要的繁殖季为5月到隔年1月,会将巢筑在距离水源很近的空心桉树洞内,曾经有过和麝香吸蜜(Musk Lorikeet)在野外杂交生下混血後代的纪录;人工豢养的迷你吸蜜一次会产下3枚卵,孵化期22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39到46天,如果照顾饲养得宜,一年可以繁殖2次。

【保护级别】

塔布吸蜜鹦鹉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扩展阅读

塔布吸蜜鹦鹉的图片

塔布吸蜜鹦鹉(学名:Vini peruviana)羽色鲜艳,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

鸟种简介

塔布吸蜜鹦鹉
塔布吸蜜鹦鹉

塔布吸蜜鹦鹉:(又名:塔希吸蜜鹦鹉)

拉丁文名称:Vini peruviana

英文名称:Tahitian Lory

描述: 通常羽毛为亮深蓝色,冠羽带有较浅的条纹,有传统鹦鹉的鸟类面目,有耳羽,喉至上颌为白色,尾下部为蓝灰色,虹膜深,爪子有力,鸟喙橙色。雌雄外貌相同。幼鸟喙为黑色(发育至六个月后颜色开始改变 ),羽毛虽也是深蓝色但不太鲜艳,鸟爪为黑棕色。栖息于棕榈树林,香蕉园和椰子树种植园。

外形特征

体长: 18 cm (7 英寸)

分布:从前在库克岛所辖的23个岛屿,社会群岛和土阿莫土群岛均有分布。如今仅限于艾图塔基、别林斯高海岛、锡利群岛,朗伊奥拉,奥尔图和提卡浩这几个小岛上还有其踪迹。

生存状态和习性:濒临灭绝,现在仅在别林斯高海岛还有较为大的种群 (大约:250 对) 和锡利群岛 (300 到 400 对)。在各公园人工养殖合计起来也就在千余对。已列为华盛顿公约附录一之一级保育濒临绝种的鸟类。在繁殖季节以三个或略多的鸟集成小群。通常在树叶丛中可以看到和听到它们的鸣叫声。在自然界中喜食:花粉,花蜜和花朵,主要来自椰子棕榈树的软果。

繁殖:一般每窝下2枚鸟蛋,25天孵化期,九周后小鸟羽丰,十三周后小鸟可以出窝独立飞翔.

塔布吸蜜鹦鹉塔布吸蜜鹦鹉18cm,体重31 – 34 g。这种鹦鹉鸟体为深蓝色,头顶带有浅蓝色的放射状羽毛;鸟喙和眼睛之间、耳语、喉咙和胸部上方为白色;尾巴内侧灰色;鸟喙橙色,虹膜深色。幼鸟的鸟喙带有黑色,需要6个月才能长成像成鸟般体色。同时体色较浅,虹膜为黑色。

地理分布

塔布吸蜜鹦鹉从前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库克岛所辖的23个岛屿,社会群岛和土阿莫土群岛均有分布。如今(2004年)仅限于艾图塔基、别林斯高海岛、锡利群岛,朗伊奥拉,奥尔图和提卡浩这几个小岛上还有其踪迹。

生活习性

塔布吸蜜鹦鹉塔布吸蜜鹦鹉主要栖息于棕榈树丛、花园、椰子园和香蕉园等地。在繁殖季它们会组成约3到4只左右的小群体;尽管体色亮丽,但是在浓密的林区活动时,仍然相当难以察觉它们,除非听见它们的叫声才会被人发现。这些小鸟平时非常活泼,一整天都精力相当充沛的到处攀爬活动,个性并不十分胆小怕生;飞行的时候会伴随比较尖锐的鸣叫,因此比较容易被人所发现。

塔布吸蜜鹦鹉
塔布吸蜜鹦鹉

生存状态濒临灭绝,现在(2004年)仅在别林斯高海岛还有较大的种群 (大约:250 对) 和锡利群岛 (300 到400 对)。在各公园人工养殖合计起来也就在千余对。在繁殖季节以三个或略多的鸟集成小群。通常在树叶丛中可以看到和听到它们的鸣叫声。在自然界中喜食:花粉,花蜜和花朵,主要来自椰子棕榈树等软性水果。

生长繁殖

塔布吸蜜鹦鹉塔布吸蜜鹦鹉在野外的繁殖季为5月到8月,会在枯死的树洞中或是腐烂的椰子树干中筑巢,有时候也会利用其他鸟类废弃的窝,甚至会在棕榈树的裂缝或是在树上已经开始腐败的椰子内筑巢;人工豢养的塔布吸蜜鹦鹉资料相当稀少,因为它们饲养难度非常高。塔布吸蜜鹦鹉一次会产下2枚卵,孵化期约25天,雌鸟通常在产下第2枚卵之后才会开始孵蛋;幼鸟羽毛长成约需9周;时常发生亲鸟弃巢或是根本不喂养幼雏的情况,因此必须及时取出人工养,幼鸟在13周大时可以完全独立。

塔布吸蜜鹦鹉
塔布吸蜜鹦鹉

保护现状

塔布吸蜜鹦鹉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塔布吸蜜鹦鹉
塔布吸蜜鹦鹉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一 1级。

扩展阅读

1.东篱小菊自译和编写

2.《世界鸟类名称》(科学出版社)57页

3.《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科学出版社)240页

小葵花鹦鹉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饲养、亚种分化、生长繁殖

小葵花鹦鹉的图片

小葵花鹦鹉(学名:Cacatua sulphurea,英文名:Yellow-crested Cockatoo)是凤头鹦鹉科白凤头鹦鹉属的鸟类。

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东部及东南部至昆士兰岛西部,新几内亚及北部、东部岛屿等地。葵花凤头鹦鹉体长40-50厘米,体羽主要为白色。

中文学名:小葵花鹦鹉

拉丁学名:Cacatua sulphurea

英文俗名:Yellow-crested Cockatoo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8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凤头鹦鹉科(Cacatuidae)

中文属名:白凤头鹦鹉属(Cacatua)

繁殖区:澳洲界 : Sulawesi, Lesser Sundas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206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一级保护物种

(极其濒危,禁止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极危物种

Critically Endangered(CR)

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绝灭!

鸟种简介

小葵花鹦鹉
小葵花鹦鹉小葵花鸚鵡

葵花鹦鹉,英文名cacatua galerita,其中还有、鲑色葵花凤头鹦鹉、大白葵花凤头鹦鹉等几种。

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东部及东南部至昆士兰岛西部,新几内亚及北部、东部岛屿等地。葵花凤头鹦鹉体长40-50厘米,体羽主要为白色。葵花凤头寿命很长,寿命一般为40年左右,也有的活到60-80年。葵花鹦鹉羽毛雪白漂亮,头顶有黄色冠羽,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冠羽便呈扇状竖立起来,就像一朵盛开的葵花。

外形特征

葵花凤头鹦鹉的羽毛雌雄同色,无法从羽色鉴别雌雄。雄鸟眼沙为黑色,雌鸟为褐色。

地理分布

分布在澳洲的北部、东部与南部及塔斯马尼亚、袋鼠岛,印尼的东摩鹿加群岛、新几内亚、国王岛、艾鲁岛等,也引进一些非原生地的地方如新西兰即为新西兰及数个岛屿。

饲养

小葵花鹦鹉
小葵花鹦鹉小葵花鸚鵡

食物以葵花籽、玉米、花生米、高粱、稻子为主,每天加喂些苹果和少量青菜。人工饲养应采用金属笼或金属架,架两边设有金属的食罐、水罐。葵花凤头鹦鹉嘴掾坚硬,破坏性强,饲主要经常检查锁链牢固情况,以免鹦鹉咬坏后逃跑。该鹦鹉聪明,乖巧,富有感情。鸣声响亮,善学人语,深受朗鹦鹉爱好者喜爱。葵花凤头鹦鹉是美丽优雅的大型凤头鹦鹉,早期走私到台湾的凤头鹦鹉中常能见它们的踪影,由于天性活泼聪明,常被训练至马戏团表演,它们在澳洲当地是普遍且便宜的宠物鸟,在许多农耕区甚至被视为农业害鸟,叫声大而响亮、破坏力强是其缺点 。

葵花鹦鹉是一种相当长寿的动物,如果喂养的方法得当,它们的寿命一般在40年左右。但是在野外因为有天敌,它们的寿命会比家养条件下短很多。

亚种分化

小葵花鹦鹉
小葵花鹦鹉葵花鹦鹉

葵花凤头鹦鹉(小巴丹)是最常见的走私鹦鹉之一,共有4种亚种,包括了美丽的橘冠凤头鹦鹉,小葵花凤头鹦鹉是很普遍宠物鸟,生性聪明活泼,饲养牠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注意力与时间与其互动,与人类有良好互动的小葵花凤头鹦鹉会很友善,牠们在野外的数量原本很多,但在70年代开始其数量年年骤减,人类的捕捉是其族群衰退的最大因素,其次则为栖地的破坏;繁殖成果很常见,性别易于分辨,幼鸟与公鸟一样有着深黑褐色的虹膜,所以一岁内的幼鸟较难辨别性别,母鸟的虹膜则明显的呈红棕色。体长:约33-38cm(13-15 吋)分布:所有亚种均分布在印尼境内,主要在弗洛瑞斯海的许多岛屿上,包括苏拉威希、苏巴、帝汶等邻近岛屿,曾经引进到新加坡与香港。

生长繁殖

小葵花鹦鹉
小葵花鹦鹉气定神凝的葵花鹦鹉

天然食物包括了种子、水果、谷物、浆果、坚果、嫩芽、花苞等,繁殖季节因地而异,大多始于9-10月与4-5月,一次产2-3颗卵, 公母鸟轮 流孵蛋,孵化期约28天,10周后幼鸟羽毛长成,但仍会依赖亲鸟一起生活约2个月;人工繁殖的小葵花 凤头鹦鹉不难照顾,适应环境后身体会很强健,且能耐低温,啃咬破坏力很强,巢箱与笼舍需相当坚固,若饲养一对常会发生公鸟对母鸟十分具侵略性与攻击性的行为,公鸟常会追着母鸟跑,甚至攻击母鸟,有时会发生使母鸟致死的情况,给予公鸟适当的剪翅以及提供牠们宽敞的鸟舍会使情形改善,最好也能提供一些树枝或玩具供其啃咬,小葵花凤头鹦鹉以及橘冠凤头鹦鹉由于近年大量的野生鸟出口与走私,已经由二级升为一级保育名单。

繁殖:除了避免购买野生鸟外,公鸟与母鸟是否合得来也须注意,不然会容易发生上述公鸟攻击母鸟的情形,繁殖期间公鸟对母鸟会更具攻击性,此情形若发生,过小的笼舍会使母鸟因受攻击却无处多藏而死亡,所以饲养于较大的鸟舍中较为理想,而使用有两个出入口的T?中统蚕淇梢允鼓改窠喜灰资芄竦难现毓セ鳎辉荚?3至4岁时始有繁殖能力,人工繁殖鸟的繁殖难度不高,一窝约产2至3颗蛋,亲鸟会轮孵蛋,孵化期约22-25天, 幼鸟太晚移出巢外有时会遭公鸟攻击,8至10周大时羽毛长成。

本文Hash:a9aecaf98c78c8cd63afc2afa2d591a0c5c77a07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