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幼猫会携带弓形虫吗

导读: 猫身上一定有弓形虫吗? 猫能吃熟的鸡胸肉吗? 家猫身上一定会有弓形虫吗? 幼猫必须驱虫吗? 为什么有些猫会感染球虫?如果猫感染了球虫,应该如何给猫治疗? 朋友说猫终身携带弓形虫,是真的吗?说猫咪每次排便都会有弓形虫,求专业... 刚出生的小猫 没接触过外界 会有弓形虫吗 弓形虫对已经出生的婴儿危害还大吗'

猫身上一定有弓形虫吗?

弓形虫是由一种弓形虫寄生引起的感染,世界各地的弓形虫感染非常普遍,美、英的成年人中,大约16~40%发生过感染,有的调查达70%,而欧洲大陆和拉丁美洲的成年人,50~80%发生过感染,法国人高达90%。猫和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宿主,感染的猫粪便里排出囊合子,一般持续1周至20天,更长的极少;这段时间是传染期。世界各地的调查大约1%的猫粪便内含有弓形虫囊合子。猫粪里的囊合子须在外界发育2~5天才有传染性,所以几时处理猫粪非常重要。怎样防治弓形虫感染?
第一,注意饮食卫生,肉类要充分煮熟,避开生肉污染熟食。第二,猫要养在家里,喂熟食或成品猫粮,不让它们在外捕食。因为猫的传染是吃了感染的老鼠或鸟类,或者吃了污染猫粪的食物。第三,要注意日常卫生,每天清除猫的粪便,接触动物排泄物后要认真洗手。第四,除非孕妇血清检查证明已经有过弓形虫感染,否则孕妇怀孕期间要避免接触猫及其粪便。第五,弓形虫感染有多种简便有效的药物治疗,如磺胺类加乙胺嘧啶,和螺旋霉素等,治疗须按医嘱进行,孕妇感染及时治疗大约可使胎儿感染机会减少。根据前人的经验总结几点,对照以后你会发现,从猫身上得到此病的概率是多么的低。一:猫本身没有感染弓形虫,无论怎么接触他的bb也不会受到感染。二:如果猫感染了弓形虫,一生只排一次带有弓形虫的粪便。如果这时候妇女怀孕1-3个月间,又不小心把弓形虫卵吃进去,才会影响胎儿。据说弓形虫对六个月以上的胎儿都没有什么破坏性了。三:人的一生只感染一次弓形虫,之后就有了抗体。正常人感染了弓形虫几乎没有任何反应。个别人有头晕,发烧类似感冒的症状。四:如果你担心弓形虫病从口入,切完生肉要洗手和收拾猫bb后要洗手道理是一样的。五:其他任何家畜,宠物都有可能携带弓形虫,不只有猫。六:怀孕之前人和猫都做一个小小的弓形虫检查,即可安全放心孕育新生命。七:室内猫不食生肉,就已经杜绝所有感染的渠道。

刚出生的幼猫会携带弓形虫吗

猫能吃熟的鸡胸肉吗?

猫能吃熟的鸡胸肉。可以用水煮鸡胸肉作为猫食,还可以用鸡胸肉做鸡肉蔬菜猫饭。鸡肉蔬菜猫饭材料:鸡胸肉一块,鸡蛋一只,胡萝卜、土豆、南瓜少量。1、洗净猫饭的准备材料,将其沥水后放在砧板上,将鸡胸肉上划几刀。2、处理好鸡胸肉后,需要将土豆南瓜胡萝卜切成丁。3、锅内烧开水,依次将整块鸡胸肉、蔬菜丁、鸡蛋(可以煮至半熟即可)下锅煮熟。4、将煮熟后的猫饭材料一一取出装盘。5、将鸡肉、蔬菜丁、半熟鸡蛋拌匀,鸡肉蔬菜猫饭就完成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鸡胸猫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鸡肉蔬菜猫饭

家猫身上一定会有弓形虫吗?

很多人怀孕的时候都说不能养猫是因为会有弓形虫寄生,是不是家猫身上都一定会寄生弓形虫?有没有办法避免…

幼猫必须驱虫吗?

猫是很多寄生虫的中间或终末宿主,因此必须驱虫。猫身上的寄生虫很多,除了体内的蛔虫、绦虫、线虫,体表的螨虫、草蜱和虱子外,还有人畜共患的弓形虫和布氏杆菌等,必须做好预防和杀虫。一、母体感染刚出生的幼猫会从母猫身体里得到一定的抵抗力,同时,也会感染一些寄生虫,比较常见的是蛔虫,母猫体内的蛔虫幼虫会通过胎盘感染给幼猫。除了胎盘以为,哺乳也会让幼猫出现感染情况,所以即使刚刚出生,从来没有出 门的幼猫也需要做好驱虫。二、主人的衣物、鞋子等外来物品在家里的猫感染疾病的几率的确要比外面散养或者流浪的猫咪小很多,但是,在家里的猫咪还是会接触主人从外面穿回的衣服和鞋子等物品,平常开窗户的时候空气中也会携带细菌或者大风天气也会有寄生虫被吹到屋里。三、外出活动现在养猫的家庭越来越多,很多主人觉得猫咪在家里呆着闷得慌,看见别人家的狗狗在外面自由自在,也想带着猫咪去外面散散心,外出感染体内外寄生虫的几率很高,还是要定期为猫主子做好驱虫事项。所以,寄生虫真是无孔不入,家长们一定要给猫主子做好体内外驱虫,这样才能够放心的拥抱、玩耍。

为什么有些猫会感染球虫?如果猫感染了球虫,应该如何给猫治疗?

球虫病(Coccidiosis)是猫咪比较常见的寄生虫类疾病,但与其他寄生虫病不同的是,常规体内驱虫药无法杀灭这一类球虫寄生虫,需要使用专门对付球虫的特殊驱虫药,使用不当会做无用功。常见感染猫咪的球虫有这几种,分别为:等孢子球虫(最常见)、刚地弓形虫(比较常见)、隐孢子虫、哈氏孢子虫、猫等孢子虫、犬等孢子虫、肉孢子虫。先解答您第一个问题,我认为与其问“为什么有些猫会感染球虫?不如了解一下球虫的传播方式,了解这些您应该就懂了。猫球虫寄生虫病的传播方式球虫的传播方式通常有这四种,也是猫咪可感染球虫的方式:
1、球虫可通过受感染的肉类进行传播,在冷冻条件下并不会杀死球虫,只能通过高温。从猫咪角度来讲,就是吃了感染球虫的生肉。2、母体传播。如果猫妈妈体内有球虫,猫宝宝出生后几周内也会感染球虫。小猫患上球虫病比较严重,症状同样也是水样便、血便,甚至停止进食、停止发育。如果不及时治疗或病情严重,猫咪会发生脱水甚至死亡。3、猫咪吃了被球虫感染的动物时,也会发生感染,如被感染的老鼠等。4、球虫的传播始于未成熟的球虫,这种球虫被称为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然后被别的生物摄入,发生感染。说通俗点健康的猫食入被感染球虫猫的粪便,才有小几率感染。说起来这个传播方式,不禁想起“猫很容易让人类感染弓形虫”这个谣言,刚地弓形虫是球虫的一种属,意味着人食入猫携带球虫的粪便才有很小几率感染,但人会吃吗?接下来回答您第二个问题,如何治疗猫“球虫病”。如何治疗猫球虫病?球虫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停止发展,逐渐恢复痊愈的疾病),治疗方案主要针对通过自身无法痊愈的猫咪。常规驱虫药对球虫无效,一般使用针对球虫的特殊体内驱虫药,如百球清等。需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或医嘱进行治疗。如果猫咪由于发病时间过长或病症严重,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或由于肠胃道出血而贫血时,需进行液体、电解质及血液产品进行额外治疗,住院。绝大多数感染球虫病的猫咪预后较好。再给您科普一些关于球虫的拓展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哪种情况的猫咪更容易感染球虫病通常在这五种情况下的猫咪,相比正常情况下,更容易感染球虫病。1、经常吃不明来源生肉类时,有几率感染。(熟肉无碍,高温会杀死球虫及虫卵)
2、经常外出捕猎的猫咪。3、幼猫(8周龄以下)更容易感染球虫病。4、术后虚弱或免疫受损的猫咪。5、生活环境卫生差且猫类居多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更严重的感染。如何诊断球虫病通常...

朋友说猫终身携带弓形虫,是真的吗?说猫咪每次排便都会有弓形虫,求专业...

猫 弓形虫 9 人赞同了该回答 今天来和大家聊聊弓形虫。本 分为5个部分: 1、弓形虫是什么,怎么感染 2、感染后的症状 3、弓形虫控制行为的研究 4、弓形虫的诊断 ...

刚出生的小猫 没接触过外界 会有弓形虫吗

你对弓形虫太不了解了,建议好好了解一下。弓形虫是由一种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人和动物的感染。人和动物的弓形虫感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英、美调查成人感染率一般约为16-40%,有的达70%,而欧洲大陆和拉丁美洲调查的成人感染率为50-80%,法国人高达90%。1985-1990年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大都在10%以下。(其实这也说明在西方国家也存在弓形虫,而且感染率远比国内要高很多,这很可能是由于他们他们习惯吃半熟的牛羊肉造成的!但西方国家的卫生部门也并没有因为这么高的感染率而建议人们不养猫,这是为什么呢!明眼人一看就明白,那是因为猫并不是人感染弓形虫的主要原因!人感染弓形虫绝大多数没有临床症状,或者很轻,以致不知道什么时候感染的,这种感染称为隐性感染。只有少数人的原发性感染(即第一次或初次的感染)有临床症状,如淋巴结肿大、发热、疲乏、头痛、咽痛、肌肉关节痛和腹痛,几天或数周后随着人体产生免疫力而自愈。而且从此对弓形虫感染具有了天然的免疫力!(在猫和人类相伴的几千年时间里,弓形虫病一直都没有什么大规模的爆发流行,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只有当被感染者是严重免疫缺陷的病人,如艾滋病人或是肿瘤病人时,弓形虫感染症状可以非常严重,常表现为脑炎,甚至引起死亡。通过以上的说明应该很确切的明白其实猫并不是导致人感染弓形虫的最大元凶,发生感染的最大可能是不慎吃了没有煮熟的感染了弓形虫的猪牛羊肉以及鸡鸭等家禽肉!人通过猫感染弓形虫的原因是接触到了猫粪便中的弓形虫囊合子。你说你接触过猫粪便,但是猫在一生中只是在刚刚感染了弓形虫后的半个月左右时间内,通过粪便排泄囊合子,而且这个囊合子也只在排出体外24小时后才具有感染性的!而且猫一生只能排出一颗这样的粪便!对于家养的猫来说,只要你不给猫吃生肉,每天及时清理猫咪的粪便,管理好猫沙,你也很难接触到具有感染性的弓形虫囊合子!说真的,通过猫感染弓形虫病比起我们吃烧烤吃火锅时误食了没有煮熟的猪牛羊肉而感染弓形虫的可能性要小的多!但目前的事实是,无论是医生还是媒体,都把这个最大的传播途径掩盖起来!甚至完全不宣传!而是把罪过完全归咎于我们可爱的猫咪!

弓形虫对已经出生的婴儿危害还大吗'

你好,根据您对这个描述,宝宝感染的机会是很低的。只要通过,吃了煮的不熟的肉制品,奶制品,蛋类传播。另外,出生后的宝宝受到弓形体的危害要小得多。建议要勤洗手,特别是照顾宝宝前,要洗手

本文Hash:92540c8888590f1b9b719ff678818536b5ddb140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