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体系分析(全球贸易体系变幻的棋局)

全球贸易体系有进入“战国时代”的危险。为了维护和扩大过去几十年贸易一体化带来的收益,各国必须开展合作,尽可能在不增加扭曲性贸易壁垒的前提下化解分歧

文 | 高占军

中信证券原董事总经理、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新型经济格局,新型多边主义”——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2018年10月11日在IMF与世界银行(WBG)联合年会上致辞的题目。她感慨道:在过去70多年里,全球经贸合作曾经推动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和繁荣,如今其所依据的各项原则和制度却遭到强烈抵制,面临重大挑战。她估计,当前贸易紧张局势的升级有可能在未来两年削减全球GDP将近1%。拉加德呼吁,必须缓和这些争端,为此必须改革、齐心协力修复而不是摧毁全球贸易制度。

(美国芝加哥一家超市内,趁着“黑色星期五”购物的民众。图/ 视觉中国)

在同一次会上,IMF发布了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18年-2019年的全球增长率由之前的3.9%下调了0.2个百分点至3.7%。报告认为,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以及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可能被削弱,这是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威胁,进而会引起金融市场动荡,最终导致投资和贸易减缓。全球供应链会因贸易壁垒的增加而遭到破坏,新技术的传播也由此受到阻碍,最终将导致全球生产率和福利下降。IMF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贸易、制造业和投资已出现减弱迹象。

基于规则的全球治理结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不夸张地说,全球贸易体系有进入“战国时代”的危险。为了维护和扩大过去几十年贸易一体化带来的收益,各国必须开展合作,尽可能在不增加扭曲性贸易壁垒的前提下化解分歧,否则,全球生产率和福利下降的苦果将由所有人来品尝。

美贸易政策根本改变

通过加征进口关税和启动“301调查”等方式,美国掀起了一轮罕见的贸易战。中国被动响应。但美国发动贸易战并非只针对中国,也包括欧洲和日本,反映了美国全球贸易政策的根本转变,即反思全球化,质疑自由贸易(free trade),强调公平贸易(fair trade)。特朗普执政后,先是退出TPP(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转而突出双边谈判,甚至对加拿大和墨西哥以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相威胁,全然不顾其长期特殊关系,均反映了这种政策转变。

为讨论这种政策转变的根源及其影响,首先要厘清两个基本事实:

事实一:贸易并非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下降的主因。

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下降并不是新近发生的事,自上世纪60年代(那时国际贸易还不很发达)就已开始并持续至今。尤其是,制造业就业岗位下降并非美国独有,发达工业国大都如此,就连制造业主要顺差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也不例外。这充分说明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的下降与贸易关系有限,否则,为什么贸易顺差国也出现制造业就业岗位的下降呢?

那么,主要工业国制造业就业岗位缘何下降?两大要素:一是因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二是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相对不足。美国著名贸易专家、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劳伦斯(Robert Lawrence)曾对此进行充分论证。

所以,即便美国无贸易逆差,即便美国如德国一样是贸易顺差国,其制造业岗位也会同样下降。当前,在美国已达到事实上的充分就业状态下,试图通过贸易政策改善就业,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事实二: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源出在美国国内。

经济学理论显示,长期看,一国的贸易差额与其储蓄缺口(储蓄与投资的差额)有关:如果储蓄大于投资,会产生贸易顺差,否则,会有贸易逆差。美国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储蓄持续低于投资,长期贸易逆差由此出现。

日美贸易便是一个突出案例。因日本对美国有大额贸易顺差,1985年美国通过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升值,均未能解决问题。沃尔克在他与行天丰雄合著的《时运变迁》(于杰译,中信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中写道:“本录的我所经历的诸多讽刺的事情之一是:自1971年美元反复贬值后,到对日本下跌60%及对德国马克下跌53%的价位时,美国的贸易和经常账户逆差却比上世纪60年代想象的要高很多。相反,在一些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中,那些汇率强势升值的国家,同时有更高的储蓄、更强大的生产率和更具竞争力的产业,而且最后是最强势的贸易差额。”

笔者预计,在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的贸易逆差会持续(因储蓄小于投资的状态很难改变),且可能进一步增加(因减税和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会加大财政赤字,其结果是拉大储蓄缺口,导致更大的贸易逆差);同时,美国制造业就业所占比重可能进一步下降(因科技进步和制造业产品需求下降的趋势不变)。基于上述预测,不能排除贸易争端长期化的可能。

曾被视为体现美国领导力的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突然转为特朗普政府极力反对和挑战的对象,表明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正在发生重大改变。这是经贸关系,也是政治博弈。对此,要有清醒认识,并制定长期策略。

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自2018年初以来,美国对进口自多个国家的太阳能电池板、洗衣机、钢铁、铝和25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并受到对方的相应报复。除中国外,美国与其盟友的贸易摩擦也相当尖锐,涉及加拿大、墨西哥、欧盟、日本和韩国等。虽美国与墨西哥和加拿大于9月底完成了对NAFTA的重新谈判,美韩自贸协定也于10月初签署,但美国与欧盟、日本、英国和印度的谈判才刚刚启动,而与中国的谈判仍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受贸易紧张态势影响,全球贸易量和工业生产在经历了2017年快速增长后,均开始放缓。IMF最近调低了全球GDP的增长预测,将2018年-2019年的经济增速均由3.9%下调至3.7%;其中,美国和中国2019年的GDP增速均较2018年下降0.4个百分点,但受基数影响,美国较2018年的2.9%下降幅度为13.8%,而中国下降6.1%。

随着贸易战的不断升级,各类资产价格的波动性显著加大,且分化明显,无论是股票、债券、货币还是大宗商品,莫不如此。

在股票市场,美国表现较好,而欧、亚普遍下跌;在债券市场,除中国外,几乎所有债市都在跌,而新兴市场和美国长期国债跌幅居前;在汇率市场,对美元上涨的货币则屈指可数,跌幅最大的则是阿根廷比索(-53.4%)和土耳其里拉(-38.5%);大宗商品普遍下跌,这显示市场对未来全球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担心加大。

引人瞩目的是,在各种不确定性增多的情况下,黄金却丧失了避险工具的功能。金价今年跌掉4.9%,主因是美国利率上升和美元升值,可能小部分也与中国和印度的需求下降有关。黄金没有利息,美联储加息降低黄金吸引力。美元升值,而黄金以美元定价,导致以其他国家货币来购买黄金变贵。

美国消费物价指数(CPI)8月和9月同比上涨分别为2.7%和2.3%,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升幅均为2.2%,超出2%的目标线,加之就业市场强劲,10月18日的美联储会议纪要已释放12月继续加息的预期,美元在一段时间内或仍将保持强势。

透视NAFTA谈判

NAFTA的重新谈判于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9月30日晚取得重大进展,美国和加拿大在截止时间前的最后一刻达成协议,从而结束了长达近14个月的僵持。

重新谈判NAFTA最早启动,焦点和冲突也极显著,从中可一窥特朗普的谈判策略及关注点。美国在协议达成后也声称,未来将把NAFTA重新谈判视为其他贸易谈判的“样板”。所以,认真研究NAFTA重新谈判的进程和内容,或可为中美贸易谈判及未来可能的WTO改革或重新谈判,提供借鉴。

特朗普在退出TPP不久,便于2017年8月16日启动了NAFTA的重新谈判。这轮谈判的戏剧性在于,直到协议达成的前几天,各方尚无一致预期。笔者观察,有三个因素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墨西哥已先于8月份做出了相当大的让步,这对加拿大无疑很具吸引力;二是特朗普对中期选举的重视,以及对换届后议会投票的担心,决心在9月底的最后期限前达成协议;三是加拿大对美国贸易出口的依赖性相当大,很难承受谈判破裂的负面影响。双方在最后时刻,都做了比较大的让步。关键的让步包括:在加拿大方面,开放奶制品市场;而在美国方面,则是保留原NAFTA的特别法庭,允许某一成员挑战其他成员施加的贸易壁垒。

谈判的核心涉及几个重要方面,包括改善劳动条件、原产地规则、争端解决机制、日落条款、农产品开放和关税豁免等。汽车产业是重点,因其关乎所有NAFTA原有25个章节条款的全部内容。

首先看劳动条件。劳动条件很少被包含在一个贸易协定中。WTO中没有,NAFTA也同样如此,因其通常被视为与贸易无关。但美国坚持,目的一为就业回流,二为争取民主党选票。

为此,美国要求一辆汽车要有40%的部分由最低平均工资为1小时16美元的工人生产。还要加强劳动保护。如果提高工资,加强劳动保护,墨西哥汽车产业的成本会大大提高。目前墨西哥的汽车装配工人的小时工资为8美元,一些零件生产企业只有4美元。在这些方面,美国占有优势。墨西哥认为40%这一比例过高,曾建议降为20%,以让企业有更多时间去适应和调整。

再看原产地规则。在原NAFTA协定中,要求一辆汽车的62.5%的比例在北美生产。美国建议提高至75%,且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和电池等核心部分必须来自北美。这有利于美国。而墨西哥认为不应高于70%。

争端解决和仲裁机制。在现有机制下(即ISDS, Investor-State Dispute Settlement),企业可以起诉一国政府,并由一个国际仲裁专家组来裁决。美国试图取消它,以限制加拿大和墨西哥企业获得美国政府采购的机会,而加拿大和墨西哥倾向于保留该条款。最后的结果是该机制得以保留,但其约束力较以前大大下降。除此之外,保留了原NAFTA协定下的特别法庭,允许成员挑战其他成员施加的关税或非关税贸易壁垒——这是加拿大顶着美国的压力,直到最后阶段仍未放弃的结果。

日落条款。增加了日落条款,但较最初的动议延长了续签到期的时间。该条款是美国要求增加的,含义是除非届时续签,否则若干年后自然到期。美国试图通过此举增加其影响力,而加拿大和墨西哥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都极力反对。美国最初提出若不续签则到期期限为5年,最终协议增至16年,同时三国每6年会谈一次来决定是否续签。

农业市场开放。来自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出口到加拿大的奶、芝士和其他奶制品价值6.37亿美元,顺差4.18亿美元;且至少自2010年以来,每年均为顺差。虽然如此,美国仍指责加拿大进行不公平贸易,其原因在于:加拿大奶制品市场有一个复杂的“供应管理”体系,政府设定产品价格和产量,进口产品有数量上限,对超出部分加征200%以上的关税。

对已加征和未来可能加征关税的处理。美国在6月份对进口自加拿大的钢铁和铝加征的关税,未能因谈判成功而马上取消,未来将单独处理。美国曾声称要对进口他国的机动车及其零部件加征关税,此次谈判的条件之一是,加拿大和墨西哥均将被豁免。

美国重新谈判NAFTA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让制造业回流美国。无论是原产地规则,还是提高劳动条件,均有此效果。即便因此可能提高成本,并降低北美地区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也在所不惜。此外,通过弱化企业起诉政府的条款以限制别国企业获得美国政府采购,以及增加日落条款以保持“威慑”,均有很强的倾向性。

在NAFTA谈判中,特朗普采取了“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的策略,即分别单独与加拿大和墨西哥谈判,使其相互竞争,以取得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

美国的谈判策略似乎逐渐清晰:先与墨西哥和加拿大谈;再与日本和欧洲谈;之后是印度和英国;最后是中国。算盘是:谈下了墨西哥,与加拿大就好谈;而谈下了其他经济体,与中国就好谈。中国较难对付,放在最后谈。

那么,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第一,同美国以外的其他经济体加强互动,一方面加快既有的贸易谈判进程,同时也要适时启动新的谈判。第二,与美国也总是要谈的。要做好准备,何时谈,什么条件下谈,谈什么,底线在哪里,能做哪些让步,向对方提什么要求,提前想清楚。第三,WTO改革与全球贸易体系的走向,关乎中国的未来,需尽早筹划,把握主动。

改革WTO

在此轮贸易摩擦中,美国被指公然违背WTO规则,挑起贸易战;而美国则称欧盟、中国、加拿大、土耳其和墨西哥等对其的关税报复,才是对WTO原则的侵犯。中国、欧盟、加拿大等在誓言捍卫WTO这一多边贸易体系的同时,也认识到必须对WTO进行根本改革,以适应形势的变化。

WTO的作用既重要又尴尬。说重要,WTO有164个签约成员,规则对所有成员都具约束力,其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虽耗时漫长,却非常有效。自WTO成立以来,已受理500余个案件,其中200多个有裁决,涵盖几乎所有的WTO协议,影响深远。

但面对不断升级的贸易战,WTO只能作壁上观,难有作为,凸显了这一最重要的多边组织的尴尬。WTO的主体是签约成员,成员之间彼此谈判,而WTO只提供谈判平台,并不评论和主动约束签约成员的行为,除非成员提起上诉。在制定规则方面,自2001年启动多哈谈判以来,始终未取得显著进展,令人失望,WTO自身也因此受到削弱(参见表1)。

WTO多哈谈判已持续多年,为何迟迟难获进展?原因之一是WTO遵循“单一承诺”(Single Undertaking)原则,即除非所有的成员都同意,否则不会有任何协议。多哈谈判最初目标雄心勃勃:减少农业壁垒和补贴、降低发达国家的税率、推动贸易便利化等。164个成员,彼此千差万别,若想达成充分一致,难度极大。

第二,多哈谈判自启动至今,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2001年谈判启动之时,初衷之一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多下调发达经济体的关税和壁垒,因为那个时候,发展中国家经历了20年的低增长,境况艰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中国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而发达经济体增长减速,后又于2008年陷入危机。

第三,多哈谈判还试图在竞争政策、投资和政府采购的透明化方面取得进展,但因达不成共识,很快在2003年的坎昆会议上被放弃。一些国家,如印度,强烈反对在多哈谈判完成之前加入新的议题,进一步导致僵局。

在笔者看来,WTO多哈谈判已死,不能期待按原有计划谈下去,改变或追加新的谈判议题,至关重要。新的议题可以包括投资、制定电子商务交易规则和贸易便利化等。

必须改变谈判方式。164个WTO成员,诉求差异极大,很难达成共识。可就某些议题展开局部谈判,仅限有兴趣的成员参加,提高成功的概率。谈成之后,其他成员随时可申请加入。

要强化WTO的功能。除了组织谈判、提供争端解决机制外,WTO作为一个组织,要赋予其维持秩序的权力。如果只是听任成员之间相互争执,甚至不经由WTO程序便轻易直接诉诸关税大棍,极有可能出现失控。

如何提高争端解决机制的效率也是一个大问题。一个案件,往往耗时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有裁决,裁决之后,甚至可能不被成员遵守,有的拖了十年以上仍未有最终解决,令人头疼。同样是国际经济组织,但相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来说,WTO的人手不足和经费短缺是个很大的问题,影响效率提升。

重视WTO上诉机构大法官的任命,维护WTO的争端解决机制。随着越来越多的上诉机构成员离职,必须尽快通过新成员的任命程序,否则争端解决机制就可能陷入瘫痪。因特朗普政府阻挠对现有人选的任命,最迟将于2019年12月破坏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届时上诉机构成员将不足听取诉讼的最少人数3人。

加拿大和欧盟已经对如何改革和加强WTO提出了具体建议,中国应尽快就此提出自己的主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WTO是多边贸易体制,此外还有区域和双边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双边投资协定均是其中重要内容。一国在全球的贸易地位越来越依赖于区域或双边贸易协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RTAs)的签署。截至2018年10月,中国已与2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6个自贸区协定;成立了一个优惠贸易安排(《亚太贸易协定》);正在进行13个自贸区谈判;同时有10个自贸区已纳入研究视野。要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谈判。积极接触并在条件成熟时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适时启动与欧盟、英国的贸易谈判(参见表1)。

继续推动改革和开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改善投资环境,减少国家补贴和政府干预。这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有助提高在国际上的权威性和话语权。另外,中国加入WTO在2016年便已满15年,但至今未获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已向WTO提出诉案;通过上述措施加强可信度,将提高获胜的概率。以改革开放引领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也有助中国实现贸易和经济转型。最近在这些方面出台和即将出台的政策,体现了这一方向。

(编辑:袁满)

(本文首刊于《财经》2019年刊:预测与战略)

,

全球贸易顺差逆差解读(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

全球贸易顺差逆差解读?关注智慧股市101,看股海浮沉一、贸易顺差:,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全球贸易顺差逆差解读?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全球贸易顺差逆差解读

关注智慧股市101,看股海浮沉。

一、贸易顺差:

(一)贸易顺差的定义:

贸易顺差就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通常按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互相买卖各 种货物,互相进口与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额大过乙方的出口金额,或甲方的进口金额 少于乙方的进口金额,其中的差额,对甲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顺差。即出口>进口。 反之,对乙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逆差。一般就贸易双方的利益来讲,其中得到贸易顺 差的一方是占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贸易逆差的一方则是吃亏的一方。可以这么看,贸 易是为了赚钱,而贸易顺差的一方,就是净赚进了钱;而贸易逆差的一方,则是净付 出了钱。

(二)贸易顺差的影响:

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本国经济 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巨额的贸易顺差 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给人民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也给国际上贸易保护主 义势力以口实,认为巨额顺差反映的是人民币被低估。这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金 融风险,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难度。比较简单的对策就是拉动国内消 费。

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出 超”。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 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通常情况下,一国不宜长期大量出现对外贸易顺差, 因为此举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例如,美、日两国双边关系市场发生 波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长期处于巨额顺差状况。与此同时,大量外汇盈余通常 会致使一国市场上本币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中国贸易顺差的特点:

1、区域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中国贸易顺差集中在欧盟、美国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

2、贸易顺差集中在加工贸易领域:

加工贸易是中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

3、贸易主体集中在民营和外资企业:

中国贸易主体主要集中在民营和外资企业。

(四)我国贸易顺差的成因分析:

1、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

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顺差是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我国大量劳动 力储备所带来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使得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而欧美发达国家则在资产和技术上相对丰富。我国对欧盟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机 械及运输设备、纺织及服装品、来料加工制成品、化学及相关制品、食品及活性动 物等资源性或劳动密集型商品,而欧盟对我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贸易中 拥有绝对贸易顺差,尤其是高端运输设备、钢铁制品、化学及相关制品。

2、国际产业转移:

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拉动我国出口的支柱产业。我国处于国际产业链条末端—— 加工组装阶段,导致我国贸易顺差中涵盖了日、韩、东盟和台湾地区对欧美的贸易 顺差。

3、出口导向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为缓解资金、外汇短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确立了 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奖出限入”的优惠政策和“进口替 代”措施,鼓励出口。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压低了人民币汇率,有力促进了出口;1 998年以后,国家调整了出121退税率,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出口和利用外资; 2005年初纺织品配额取消,促使我国纺织品出口“井喷”式扩大。这都使得我国出口商 品竞争优势进一步得以发挥,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

(五)降低我国贸易顺差的措施:

1、实行贸易政策中性化战略:

为了改变贸易不平衡状况,最大限度分享经济全球化好处,我国应对贸易战略 进行调整,摒弃“出口至上”的贸易战略,实行出口、进口和内销并重的平衡贸易战 略,即中性贸易政策。

中性贸易政策是指一个国家贸易政策既不扩大出口也不鼓励进口。显然,这种 政策在价值取向上追求无限接近公平的贸易秩序。为此,我国贸易政策应以国内经 济发展要求为基础,采取开放型的公平与保护并存的贸易政策,扩大出口战略让位 于贸易平衡战略;从出口导向战略转变为进出口结合战略;从数量扩张战略转变为 品牌战略;从单纯双边贸易战略转向参与区域性合作战略。

2、加强进口贸易发展:

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是“进出”共同作用的结果。进口是推动出口 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弥补供给缺口、缓和贸易摩擦、诱导国内需求、激 发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要树立“进出”并重的贸易思想。

(1)进口关税政策灵活化。

(2)适度增加进口,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3)优化进口结构,实施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4)建立健全进口风险防范机制。

3、出口政策规范化:

近年来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进口增长率远低于出口增长率是其直接原因。若能 缩小两者差距,贸易顺差的增长就会放缓,减缓出口增速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共识。

(1)增强政府出口调控能力和服务功能。

(2)完善加工贸易政策,改变增长方式。

(3)发挥出口退税的杠杆作用。

(4)改革结售汇制,释放部分外汇需求。

(注意:

结售汇制:结售汇制度,这是外汇管理的核心制度之一。有强制结售汇制度和 意愿结售汇制度之分。

强制结售汇制度是指:所有的外汇必须卖给银行,所有的外汇支出向银行购买。

意愿结售汇制度是指:除国家规定的外汇账户可以保留外,企业和个人必须将 多余的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必须把高 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头寸的外汇在银行间市场卖出。在这套 制度里,央行是银行间市场最大的接盘者,从而形成国家 的外汇储备。)

每日股文,明天见!

上一篇:倾销与反倾销(一)——公司分析

半导体未来最有潜力的公司(全球半导体公司市值百强出炉)

中国大陆半导体市场增速领先全球,中国台湾2021年半导体市场规模高达147.1亿美元,市场份额在全球领先,较上一年增长15.7%。

据央视网报道,美国国会参议院近期通过了对“芯片法案”的程序性投票,为参众两院对该法案进行表决铺平道路。央视网国际锐评,美方的芯片法案“护栏”不过是给自己设置的路障。

多重因素影响下,半导体频上热搜,自8月3日A股以来半导体产业持续大涨。此前特朗普的一系列禁令,也加速了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国产化进程。

当前,半导体已成为高铁、核能、5G、手机、电脑等大多数高科技产业的基石,同时也成为衡量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中国半导体产业迎来高速发展阶段。放眼全球,各国(地区)半导体产业规模如何,半导体公司市占率如何、公司规模排名如何?

中国大陆半导体市场增速领先全球

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正不断壮大,增速也较快,连续2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

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数据,2021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达到64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其中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19.3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增速超过日本、韩国等,在全球位居前列。

中国台湾2021年半导体市场规模高达147.1亿美元,市场份额在全球领先,较上一年增长15.7%。

中国半导体产业对进口依赖度有所下降

国内半导体产业因起步较晚,自给率较低,因此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超过美国、日本等国家。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以半导体产业占比最大的集成电路看,2021年国内集成电路产品进口总额达到4325.54亿美元,较上一年增加两成以上;今年上半年集成电路产品进口总额超过7400亿元,再超去年全年。

在与出口总额对比后发现,国内半导体产业对进口的依赖度正逐年下降。2019年至2021年,国内集成电路出口总额持续超千亿,2021年创新高。进口占出口的比值由2008年的5.31下降至2021年的2.81。

全球前十半导体公司市占率合计超过50%

作为重要发源地之一,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全球领先。根据Gartner最新公布的2021年十大半导体企业榜单中,美国半导体企业占据七个席位,包括英特尔、美光科技、高通等。

从全球市占率(营业收入/全球半导体公司营收)来看,排名前十半导体公司市占率接近55%。韩国三星电子、美国英特尔2021年市占率居首遥遥领先,分别达到12.3%、12.2%;中国仅台湾联发科上榜,市占率3%,位居全球第七位,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晶圆半导体公司,在移动终端、智能家居应用、无线连接技术及物联网产品等市场位居领先地位。

全球半导体市值百强榜出炉

国内半导体在全球处于什么位置?为保证数据完整性,数据宝以市值来对比(截至8月5日,全部换算为人民币)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美国、韩国、日本、德国、荷兰、挪威等国家(地区)的半导体公司。

按照市值排名,“全球半导体市值百强”的入围门槛由去年末的311.51亿元降低至当前的235.51亿元;位居前六位的公司市值均超过1万亿元,这6家公司的市值合计11.71万亿元,与2021年上海 北京 深圳的GDP基本持平;英伟达、台积电、阿斯麦、博通稳居前四位,市值均超过1.5万亿元。

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台积电市值去年末近4万亿元,当前约3.1万亿元,与深圳市2021年GDP基本持平。

美光科技年内下跌近30%,市值由去年末的6651亿元降至4822亿元,排名由去年末的第9位下滑至当前的第11位。另外,联发科、北欧半导体等因下跌致使名次均有下滑,目前分别居第18位、第20位。

排名前20的半导体公司,年内几乎全线下跌,北欧半导体、联发科、英伟达等7家公司跌幅超过30%,台积电跌幅超15%。

中国贡献超一半公司

六成A股上涨空间超10%

从中国来看,中国公司(含A股、港股、中国台湾股票或其它注册地在国内公司)数量占比超过半数,多达53家,市值合计6.35万亿元,台积电市值贡献近一半。其中A股公司36家。

市值前50公司中,中国占据21席,A股公司有14家。中芯国际、北方华创、韦尔股份、紫光国微、三安光电等5股市值均超过千亿,位居全球百强榜的第20至第第35名之间,仅紫光国微因股价跌幅较窄,名次有所上升。韦尔股份去年末市值超过2700亿元,居第21位,当前市值仅剩1347亿元,下滑5个名次;中芯国际超越韦尔股份,居A股首位,公司是国内最先进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安路科技-U、新洁能等股首次入围全球半导体市值百强公司。

整体来看,国内半导体公司在全球市值、市占率排名相对一般。国产半导体公司未来将如何发展?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均认为,随着美国芯片法案的决议,以及中国大陆对电子制造、终端品牌和市场等需求优势下,我国半导体产业链有望加速发展。

数据宝统计,上榜百强的36家A股公司中,获机构看好股超七成,上涨空间超10%的公司近六成。主营半导体分立器件的韦尔股份上涨空间接近60%,格科微、立昂微股价上涨空间超过50%;中芯国际、兆易创新股价上涨空间超过30%。若未来能接近机构预测目标价,这些公司的市值将取得重大抬升。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本文Hash:0ca3d0e1a0cde0aef8b98b4cef77eb197f549c48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