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鵟鹰的简介、详细

导读: 鸟种简介 详细

白眼鵟鹰的图片

白眼鵟鹰(学名:Butastur teesa,英文名:White-eyed Buzzard)是鹰科鵟鹰属的鸟类。

白眼鵟鹰是中型猛禽,体长40—41厘米,眼睛为白色,十分醒目,并因此而得名。翅膀长而尖,脚也比较长,尾羽为方形,甚长而窄。前额和宽阔的眼后纹为白色,后颈也是白色,背部为暗褐色,具有黑色的羽轴纹。翅膀上的覆羽为褐色,具有白色斑点和横斑。喉部白色,具有黑色的中央纹,其余下体均为褐色。尾羽为棕褐色或棕色,具有宽的黑色亚端斑,有时还具有许多道窄的黑色横斑。飞翔的时候翅膀的下面为白色,内侧微具黑色的斑。虹膜为白色,嘴尖端黑色,基部和口裂为黄色,蜡膜也是黄色,脚和趾为橙黄色。

中文学名:白眼鵟鹰

拉丁学名:Butastur teesa

英文俗名:White-eyed Buzzard

命名作者:Franklin, 1831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鵟鹰属(Butastur)

繁殖区:东洋界 : Pakistan to Burm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89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白眼鵟鹰
白眼鵟鹰拉丁学名:Butastur teeas

英文名:White-eyed Buzzard Eagle

详细

白眼鵟鹰是留鸟,没有亚种分化,分布区从伊朗东部沿喜马拉雅山到印度、缅甸、泰国和我国西藏南部的错那, 隆子, 江孜, 聂拉木, 吉隆, 亚东, 林芝, 墨脱, 朗县, 米林, 察隅, 波密等地。但在我国极为罕见, 也可能是偶然到来的迷鸟。

白眼鵟鹰栖息于山脚平原、林缘灌丛、干旱原野、耕地以及村庄附近等开阔地区的树上,有时也在地面上活动。飞行时一般紧贴地面,很少翱翔和滑翔,即使有时翱翔时间也很短暂。叫声低沉,并且经常反复鸣叫不止。主要以小蛇、蛙、蜥蜴、鼠等为食,偶尔也吃小鸟和较大的昆虫如蝗虫、蚱蜢等。

繁殖期为3—6月。营巢于开阔地区孤立的树上、小块丛林或者疏林中的树上,巢甚为简陋,主要由细的树枝构成,几乎没有任何内垫物,每窝产卵2一3枚,偶尔也有多至4枚和少至1枚的。卵的颜色为白色或淡蓝白色,光滑无斑,仅有少数具少许淡灰色或淡红色斑点。孵卵由雌鸟承担。

白鳍企鹅的简介、详细资料、保护现状、地理分布、相关信息

白鳍企鹅的图片

白鳍企鹅,不同的地方是白鰭企鵝的翅膀上有一层白圈,且较高较重。

鸟种简介

白鳍企鹅
白鳍企鹅

白鳍企鹅是神仙企鹅的突变种,但也有人认为他们和神仙,企鵝是同一种企鵝。他们不同的地方是白鰭企鵝的翅膀上有一层白圈,且较高较重,其余的都和神仙企鵝一样。

详细资料

白鳍企鹅
白鳍企鹅

中文名:白鳍企鹅

英文名:White-flipperedPenguins

学名:Eudyptulaalbosignata

身高:68cm

体重:3.2kg左右

外型特色:白鳍企鹅的翅膀上有一层白圈,且较高较重,其余的都和神仙企鹅一样。

分布地区:分布于澳大利亚到新西兰一带。

主食:海中主要捕食各种鱼类、乌贼和甲壳动物。

白鳍企鹅是神仙企鹅的突变种,但也有人认为他们和神仙企鹅是同一种企鹅。他们不同的地方是白鳍企鹅的翅膀上有一层白圈,且较高较重,其余的都和神仙企鹅一样。

主食:海中主要捕食各种鱼类、乌贼和甲壳动物。相关信息有人说这是第18种企鹅,但大部份学者认为它是小蓝企鹅的亚种。雌性及雄性的小蓝企鹅具同型结构,无法从身体外观辨认。它们的寿命约18-20年。斯岛黄眉企鹅斯岛黄眉企鹅

【中文名称】斯岛黄眉企鹅

【中文别名】响弦角企鹅,斯内斯凤头企鹅,史纳尔岛企鹅

【拉丁学名】Eudyptesrobustus

【命名时间】Oliver,1953

【英文名称】SnaresPenguin,SnaresCrestedPenguin,SnaresIslandsPenguin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企鹅目、企鹅科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易危(VU)。

地理分布

分布于新西兰和斯图尔特岛。

相关信息

有人说这是第18种企鹅,但大部份学者认为它是小蓝企鹅的亚种。雌性及雄性的小蓝企鹅具同型结构,无法从身体外观辨认。它们的寿命约18-20年。

白鳍企鹅属(Eudyptula):鸟纲企鹅目企鹅科的一属。有两种,是最小型的企鹅。小鳍脚企鹅,又叫仙企鹅,分布于澳大利亚到新西兰一带,其中澳大利亚菲利浦岛的小鳍脚企鹅每年9-10月下午8:05准时登陆,成为一大奇观。白翅鳍脚企鹅,分布于新西兰南岛东部,有时被并入小鳍脚企鹅。

和尚鹦哥的简介、详细介绍

和尚鹦哥的图片

和尚鹦哥约有4种左右的亚种,它们的生命力非常强韧,寿命长达25~30年,能耐严寒,而它们的说话能力是中型鹦鹉中不错的种类之一,在全世界所有的鹦鹉中只有它们与一些爱情鸟是自己筑巢繁殖的,手养的和尚鹦哥十分可爱,喜欢亲近主人,市售多为野生鸟,近年来进口的野生鸟数量非常多,价格相当低下,和尚鹦哥有许多种的变种:蓝色、白色、黄色、肉桂色等,但是变种的价格比原生种贵很多, 仅有蓝色较常见,约有4种亚种。

鸟种简介

【物种名称】 和尚鹦鹉

和尚鹦哥
和尚鹦哥点击查看大图

【又 名】 和尚鹦哥、僧鹦鹉

【拉丁学名】 Myiopsitta monachus

【英文名称】 Monk Parakeet

【科属分类】 鸟纲(Aves)、鹦形目(Psittaciformes)、鹦鹉科(Psittacidae)

详细介绍

【整体概述】

和尚鹦哥约有4种左右的亚种,它们的生命力非常强韧,能耐严寒,而它们的说话能力是中型鹦鹉中不错的种类之一,在全世界所有的鹦鹉中只有它们与一些爱情鸟是自己筑巢繁殖的,手养的和尚鹦哥十分可爱,喜欢亲近主人,市售多为野生鸟,近年来进口的野生鸟数量非常多,价格相当低下,和尚鹦哥有许多种的变种:蓝色、白色、黄色、肉桂色等,但是变种的价格比原生种贵很多, 仅有蓝色较常见,约有4种亚种。

体长:27-33cm(10.5-13吋)

由于和尚鹦鹉的超强生命力,使得即使身处自然环境相差许多的非原生地也能顺利存活,以美国为例,许多逃脱后的和尚鹦鹉都在当地顺利的生存下来,而且由于它们完全自己筑巢的本领使它们不需树洞就可繁殖,而且十分多产,使得美国野外的和尚鹦哥越来越多,在都市经常筑巢在电线竿上,即使像芝加哥、纽约冬天如此严寒会下雪的气候,它们也能安然生存,有鉴于此情形,美国农业局为了怕它们过度繁殖成为破坏农作物的害鸟,特别制定了禁令,约有10个州左右不能饲养、贩卖、繁殖和尚鹦哥,加州、乔治亚等等,有些州如要饲养需经过登记,并给予套上脚环,也有一些州只准许繁殖业者或鸟商有执照地繁殖与贩卖,但是并无发现它们有明显地造成农产品的危害。

在南美洲它们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干燥开阔林地、有荆棘灌木丛与仙人掌的热带稀树草原、棕榈树林、农业耕作区等地区,常在树间与地上觅食,有时会与鸽子等其它种类的鸟一起觅食,群居性,大部分的和尚鹦哥都将巢密集的筑在彼此附近,通常筑巢所需的树枝来自于灌木丛,它们将巢穴做的非常大,进入巢穴后约分有3 个巢室,最里面的是下蛋育雏的巢室,公鸟则在最外面的巢室巡视保护它们的巢穴,繁殖期在10-12月,通常产4-6颗蛋,也有1-11颗的纪录,常至农田觅食而造成农业损失;笼养的和尚鹦鹉生命力非常强韧,喜爱洗澡,有时非常吵杂,可成群饲养,由于啃咬力强,须提供新鲜树枝供啃咬,巢箱边缘最好加上坚硬的金属以防啃咬破坏。

【地理分布】

分布在南美洲的玻利维亚至巴塔哥尼亚间的安第斯山脉以东地区,包括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乌拉圭等国家,许多逃脱和尚鹦哥也在美国的加州、佛罗里达州、芝加哥、纽约等地及一些欧洲国家生存定居。

【繁殖】

和尚鹦哥是容易繁殖的种类,适合入门者繁殖,全年均可繁殖,成群饲养繁殖的效果也不错,由于它们能自己筑巢,如不用巢箱繁殖,须准备大量的树枝供它们作巢,不过不用巢箱比较麻烦,幼鸟也不易移出手养,一窝约生4-8颗蛋,孵化期23-26天,8-10个星期羽毛长成。

红眼绿鹃的地理分布、详细介绍

红眼绿鹃的图片 

地理分布

拉丁文学名:Vireo gilvus

绿鹃科(Vireonidae)

详细介绍

绿鹃是栖息于森林或树丛中的小型鸣禽,绿鹃是栖息于森林或树丛中的小型鸣禽,上体多灰绿色,下体多白色或黄色,以昆虫为食,有些种类嘴似莺而较厚,另一些种类嘴似伯劳。绿鹃分布于美洲,迁徙时偶尔会进入其它洲,共有约4属44种。

本文Hash:830f101193d0788b3bfc6607bffd482f4c66beb3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