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岛秧鸡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不善于飞翔的奥科兰岛秧鸡、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不善于飞翔的奥科兰岛秧鸡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奥岛秧鸡的图片

奥岛秧鸡(学名:Lewinia muelleri,英文名:Auckland Rail)是秧鸡科卢氏秧鸡属的鸟类。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奥岛秧鸡奥岛秧鸡

【中文别名】奥克兰岛秧鸡

【拉丁学名】Lewinia muelleri

【命名时间】Rothschild, 1893

【英文名称】Auckland Rail

【科属分类】鸟纲、鹤形目、秧鸡科、林秧鸡属

中文学名:奥岛秧鸡

拉丁学名:Lewinia muelleri

英文俗名:Auckland Rail

命名作者:Rothschild, 1893

中文目名:鹤形目(Gruiformes)

中文科名:秧鸡科(Rallidae)

中文属名:卢氏秧鸡属(Lewinia)

繁殖区:澳洲界 : Auckland Islands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易危物种

Vulnerable(VU)

快成为濒危物种,有较高的灭绝危险!

外形特征

奥岛秧鸡(幼鸟)奥岛秧鸡是一种涉禽。身长21厘米左右。嘴峰比跗骨略长。嘴、腿和趾均甚细长,适于涉水。体羽松软,前额羽毛较硬。背部和翅膀的羽毛为褐色,上面布满了花斑纹。自脸颊以下、颈前胸青灰色。嘴黄色,基部橙红,嘴长度适中。直而侧扁稍弯曲,嘴长等于或长于跗跖;鼻孔呈缝状,位于鼻沟内。翅短,向后不超过尾长,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第1枚初级飞羽的长度介于第6枚和第8枚之间。尾羽短而圆。跗跖长短于中趾或中趾连爪的长度,趾细长.
奥岛秧鸡
奥岛秧鸡奥岛秧鸡(幼鸟)

地理分布

分布于奥克兰岛及其附近的岛屿。奥岛秧鸡分布图
奥岛秧鸡
奥岛秧鸡奥岛秧鸡分布图

不善于飞翔的奥科兰岛秧鸡

秧鸡属鹤形目,秧鸡科。有短而圆的翅膀,看起来不善于飞翔。但许多种秧鸡习惯于迁徙,在遥远的海岛上也有它们的家园。有些岛上的秧鸡后来都丧失了飞行能力,成了那里的永久居民。北美的秧鸡栖息在沼泽地或潮湿的草原上。分布最广的要数短喙秧鸡(又叫田鸡)和维吉尼亚秧鸡。维吉尼亚秧鸡身长23厘米,羽毛呈铁锈色,喙细长。有些种类的秧鸡生活在森林和灌木丛中,如产于新西兰的不会飞的新西兰秧鸡(又叫毛利鸡或林鸡)。它身长53厘米,是体型最大的秧鸡之一。

奥岛秧鸡
奥岛秧鸡奥科兰岛秧鸡

奥科兰岛秧鸡,澳大利亚豪勋爵岛林秧鸡属濒危动物。

生活习性

栖息于沼泽地的水草丛中,或湿地的红树林边,奔走迅捷,偶作短距离飞行。主要取食植物嫩芽和种子,兼食昆虫和小型水生动物。

生长繁殖

此秧鸡在树林丛中筑巢,巢搭用美洲宽大的热带雨林植物的枝叉间。用肥厚的大树叶作材料,鸟巢略呈盘状。卵粉白色,上面有斑点,一般是三枚。

马岛林秧鸡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马岛林秧鸡的图片

马岛林秧鸡(学名:Canirallus kioloides,英文名:Madagascan Wood Rail)是秧鸡科灰喉秧鸡属的鸟类。

马岛林秧鸡,属鸟纲、鹤形目、秧鸡科、林秧鸡属,嘴峰与跗骨等长,体羽松软,前额羽毛较硬,趾细长。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及其附近岛屿。

【中文名称】马岛林秧鸡

【中文别名】马达加斯加秧鸡

【拉丁学名】Canirallus kioloides

【命名时间】Pucheran, 1845

【英文名称】Madagascar Wood Rail

【科属分类】鸟纲、鹤形目、秧鸡科、林秧鸡属

中文学名:马岛林秧鸡

拉丁学名:Canirallus kioloides

英文俗名:Madagascan Wood Rail

命名作者:Pucheran, 1845

中文目名:鹤形目(Gruiformes)

中文科名:秧鸡科(Rallidae)

中文属名:灰喉秧鸡属(Canirallus)

繁殖区:非洲 : Madagascar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马岛林秧鸡
马岛林秧鸡

马岛林秧鸡是马岛林秧鸡一种中型涉禽。嘴峰与跗骨等长,或者较长。体形似鸡,但嘴、腿和趾均甚细长,适于涉水。体羽松软,前额羽毛较硬。身体部分和翅膀基本为橄榄褐色或褐黑色。胸腹棕红色,下体暗褐色,嘴黄色,嘴长度适中。直而侧扁稍弯曲,嘴长等于或长于跗跖;鼻孔呈缝状,位于鼻沟内。翅短,向后不超过尾长,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第1枚初级飞羽的长度介于第6枚和第8枚之间。尾羽短而圆。跗跖长短于中趾或中趾连爪的长度;趾细长。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包括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马岛林秧鸡分布图

马岛林秧鸡
马岛林秧鸡马岛林秧鸡分布图

生活习性

马岛林秧鸡
马岛林秧鸡

栖息于沼泽地的水草丛中,或湿地的红树林边,奔走迅捷,偶作短距离飞行。主要取食植物嫩芽和种子,兼食昆虫和小型水生动物。

生长繁殖

此秧鸡在树林丛中筑巢,巢一般架在宽大的雨林植物的枝叉间。用肥厚的大树叶作材料,

豪岛秧鸡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豪岛秧鸡的图片

豪岛秧鸡(学名:Gallirallus sylvestris,英文名:Lord Howe Woodhen)是秧鸡科纹秧鸡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豪岛秧鸡

拉丁学名:Gallirallus sylvestris

英文俗名:Lord Howe Woodhen

命名作者:Sclater, PL, 1870

中文目名:鹤形目(Gruiformes)

中文科名:秧鸡科(Rallidae)

中文属名:纹秧鸡属(Gallirallus)

繁殖区:澳洲界 : Lord Howe Island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一级保护物种

(极其濒危,禁止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濒危物种

Endangered(EN)

有灭绝危机的物种!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豪岛秧鸡

豪岛秧鸡
豪岛秧鸡

中文别名:森秧鸡、罗德哈威秧鸡

拉丁学名:Gallirallus sylvestris

命名者:Sclater,

命名时间:1869

英文名称:Lord Howe Rail

科属分类:鸟纲、鹤形目、秧鸡科、纹秧鸡属

外形特征

豪岛秧鸡是以它栖息的太平洋西南部澳大利亚属豪勋爵岛(Lord Howe Island)命名。是一种独特的有明亮的栗色羽

豪岛秧鸡
豪岛秧鸡

毛的不能飞的鸟黄褐色的披羽闪着彩色的光。长而弯曲的喙略带粉红灰色,腿是黑灰色的,眼睛红色。身材短胖呈橄榄褐色,尾巴短小。前额羽毛较硬;嘴长直而侧扁稍弯曲,嘴长等于或长于跗跖;鼻孔呈缝状,位于鼻沟内。翅短,向后不超过尾长,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第1枚初级飞羽的长度介于第6枚和第8枚之间。尾羽短而圆。跗跖长短于中趾或中趾连爪的长度;趾细长,趾间无蹼。上体褐色有黑色条纹,面部和下体前部为灰色或灰蓝色。雌雄羽色相似。

地理分布

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

豪岛秧鸡
豪岛秧鸡分布图

生活习性

栖息在亚热带森林,主要吃蚯蚓、甲壳类、果实、海鸥及海燕的蛋。

生长繁殖

单配制,有领域性,有时配对关系可维持数年。豪岛秧鸡两性共同营巢,巢筑在草丛或芦苇丛中,也把巢建在灌丛中。雌雄共同喂养照顾雏鸟,有时前窝产的未成年鸟和同窝内的其他成鸟也参与照顾雏鸟。

豪岛秧鸡
豪岛秧鸡

本文Hash:11f5473ece9392e4122398a69e61a86153008a22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