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分类地位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白眉丝刺莺(学名:Sericornis frontalis,英文名:White-browed Scrubwren)是细嘴莺科丝刺莺属的鸟类。
白眉丝刺莺(Sericornis frontalis)是一种生活在澳洲沿岸的雀。它们是吃昆虫的,并生活在下层丛林,在近城市的地方也可以发现它们。它们长11-14厘米,主要呈褐色,眼眉呈白色,三个亚种之间也很不同。它们很少运动,并且会进行合作生殖。根据鸟类DNA分类系统,白眉丝刺莺被分类在斑啄果鸟科中,但已证实是错误的。现时将它们分类在刺嘴莺科中。较大的褐色丝刺莺有时会被认为是它们的亚种。
中文学名:白眉丝刺莺
拉丁学名:Sericornis frontalis
英文俗名:White-browed Scrubwren
命名作者:Vigors & Horsfield, 182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细嘴莺科(Acanthizidae)
中文属名:丝刺莺属(Sericornis)
繁殖区:澳洲界 : w, s, e Austral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白眉丝刺莺
白眉丝刺莺长约11.5厘米,上身呈橄榄褐色,瞳孔及白色的眉毛特别显眼。颈部呈白色,frontalis及laevigaster亚种有轻微的斑纹,而maculatus则有斑点。frontalis的耳羽呈灰色,laevigaster的是黑色,maculatus的则是褐色。喙幼而呈黑色。雌鸟整体较深色。
分类地位
白眉丝刺莺分布图
白眉丝刺莺最初是由自然学家Nicholas Aylward Vigors及Thomas Horsfield于1827年描述。种小名是拉丁文“眉毛”的意思。它以下有三个亚种:
S. f. frontalis:指名亚种,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海岸的新南威尔士至南澳州的阿德莱德。
S. f. laevigaster:分布在昆士兰海岸,由新南威尔士北部至阿瑟登高原。
S. f. maculatus:出没于南澳州海岸,由袋鼠岛至阿德莱德以西的鲨鱼湾。它们在与指名亚种在重叠的分布地上一起生活。
另外,在塔斯曼尼亚及巴斯海峡临岛的褐色丝刺莺有时被认为是白眉丝刺莺的一个亚种。
生活习性
白眉丝刺莺
白眉丝刺莺喜欢生活在森林或灌林地区。在悉尼未开垦的林地它们很普遍。
生长繁殖
白眉丝刺莺的蛋
白眉丝刺莺喂养雏鸟
白眉丝刺莺于每年的6月或7月至11月或12月进行繁殖。它们的巢圆拱形,以干草、叶子、树枝、树皮等来制造,多在地面上的密林处。它们一胎会产二或三只蛋,蛋呈紫褐色至白色,约20 x 15毫米大。
白眉丝刺莺主要是吃昆虫的。它们很难被观察到,但经常唱歌,所以很易知道它们的所在。它们一般会以一群约6只一起生活,会进行合作生殖,即所有成员会协助喂养雏鸟。
本文Hash:ec1319b5529989ccb3ad0daf1810ed561a2e8d3b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