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斑雕鸮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导读: 鸟种简介 地理分布 保护现状

蝶斑雕鸮(学名:Bubo leucostictus,英文名:Akun Eagle-Owl)是鸱鸮科雕鸮属的鸟类。

蝶斑雕鸮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

中文学名:蝶斑雕鸮

拉丁学名:Bubo leucostictus

英文俗名:Akun Eagle-Owl

命名作者:Hartlaub, 1855

中文目名:鸮形目(Strigiformes)

中文科名:鸱鸮科(Strigidae)

中文属名:雕鸮属(Bubo)

繁殖区:非洲 : c, w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鸟种简介

中文名称 蝶斑雕鸮

拉丁学名 Bubo leucostictus

命名时间 Hartlaub, 1855

地理分布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

林雕鸮的名称、分类地位、地理分布、保护现状、简介

林雕鸮的图片

林雕鸮(学名:Bubo nipalensis,英文名:Spot-bellied Eagle-Owl)是鸱鸮科雕鸮属的鸟类。

动物简介: 全长约63cm。上体黑褐渲染皮黄色,下体黄白色。腹中部为白色,喉部和胸部有深褐色的横斑,这种横斑至腹部被隔断成“V”型斑点。耳羽发达,羽色呈黑、白相间。嘴黄色。虹膜褐色。脚上长满羽毛。

中文学名:林雕鸮

拉丁学名:Bubo nipalensis

英文俗名:Spot-bellied Eagle-Owl

命名作者:Hodgson, 1836

中文目名:鸮形目(Strigiformes)

中文科名:鸱鸮科(Strigidae)

中文属名:雕鸮属(Bubo)

繁殖区:东洋界 : s India and Sri Lanka, Himalayas to Southeast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234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名称

中文名:林雕鸮 拉丁名:Bubo nipalensis 英文名:Forest Eagle Owl

分类地位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鸟纲->今鸟亚纲-> ->今颚总目->鸮形目-> -> ->鸱鸮科-> ->

林雕鸮
林雕鸮林雕鸮

地理分布

中国为云南省东南部河口,四川宝兴、会东、雅安等地罕见留鸟,而且其中四川的记录也可能以往鉴定上的错误,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

国外分布于印度南部、缅甸中部、老挝、越南、斯里兰卡和尼泊尔。

保护现状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列为未定

CITES 1995年列入附录II

鸟种简介

全长约63cm。上体黑褐渲染皮黄色,下体黄白色。腹中部为白色,喉部和胸部有深褐色的横斑,这种横斑至腹部被隔断成“V”型斑点。耳羽发达,羽色呈黑、白相间。嘴黄色。虹膜褐色。脚上长满羽毛。

栖息于海拔900~3000m的热带雨林及常绿阔叶林中。大多单独活动。白天隐藏在森林深处被茂密树叶遮盖的树枝上,傍晚到开阔地或溪流边觅寻猎物,能捕食孔雀、原鸡等雉类,亦捕食豺、野兔、幼鹿、蜥蜴、蛇和鱼类。通常发出低而尖的似笛鸣的悲鸣。繁殖期2~7月, 也许一年能繁殖2窝。营巢于古老的树洞中、旧鹰巢或陡峭悬崖的缝隙中, 有时也利用鹰的旧巢。每窝产卵1枚,卵呈卵圆形,白色,表面光滑无斑。双亲共同孵卵。

棕斑林鸮的名称类别、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棕斑林鸮的图片

棕斑林鸮(学名:Strix rufipes,英文名:Rufous-legged Owl)是鸱鸮科林鸮属的鸟类。

棕斑林鸮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

中文学名:棕斑林鸮

拉丁学名:Strix rufipes

英文俗名:Rufous-legged Owl

命名作者:King, PP, 1827

中文目名:鸮形目(Strigiformes)

中文科名:鸱鸮科(Strigidae)

中文属名:林鸮属(Strix)

繁殖区:南美洲 : c Chile to Tierra del Fuego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名称类别

【拉丁学名】Strixrufipes

【命名时间】King,1828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鸮形目、鸱鸮科、林鸮属

鸟种简介

棕斑林鴞(學名Strixrufipes),又名棕腳林鴞,是一種沒有耳羽的中等貓頭鷹。其上身呈赤褐色,有白色斑紋;頭及頸的白色斑紋較多。它們的面部呈赤色,眼睛深色,腳呈橙褐色至玉桂色。它們長約33-38厘米及重300-400克。它們分佈在由智利中部及西阿根廷至火地群島,有時更遠至福克蘭群島。它們棲息在潮濕山區森林及半開放的低地森林,主要吃細小哺乳動物、鳥類及昆蟲。它們會在樹穴築巢,繁殖期在10月,每次會生2-3顆蛋。雖然它們未受威脅,但失去棲息地對它們有很大的影響。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

本文Hash:f57ad74e97e2fb205340dbaf13925ee2d2476e6b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