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尾鹪鹛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短尾鹪鹛-外形描述 短尾鹪鹛-叫声 短尾鹪鹛-地理分布 短尾鹪鹛-生活习性

短尾鹪鹛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短尾鹪鹛-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15厘米)的褐色鹪鹛。顶冠、颈背及上背多具深色的鳞斑。下体棕褐而微具纵纹,喉具黑白色纵纹。大覆羽及三级飞羽羽端可见些许细小的白色点斑。与灰岩鹪鹛的区别在体型较小,翼具白色点斑,上体强反差鳞状纹较多,喉部少粗重纹且尾短。

虹膜—褐色;嘴—褐色;脚—偏粉色。

短尾鹪鹛-叫声

叫声:多变的尖厉哨音如pew-ii或pewii-uu,重音在第二声。也作下降的哀叫声piu。告警时发出沙哑叽喳声带轻柔的尖声。

短尾鹪鹛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短尾鹪鹛-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阿萨姆至中国西南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分布狭窄且不常见。亚种venningi于云南极西部;亚种stevensi于云南东南部及广西(龙津)。

短尾鹪鹛-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多岩常绿林林下植被,尤喜石灰岩地区。性隐蔽,藏于岩石间。奔跑迅速,姿势似老鼠。

鳞胸鹪鹛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鳞胸鹪鹛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鳞胸鹪鹛-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10厘米)而无尾的似鹪鹩的鹛。有两种色型。浅色型:上体橄榄褐而略具鳞状斑,各羽尖均具皮黄色点;下体白,胸羽的羽中心色深,羽缘更深而成鳞状斑纹,两胁鳞斑橄榄褐色。茶色型:上体橄榄褐,羽尖具皮黄色点;下体同浅色型,但皮黄替代白色。雄雌同色。与小鳞[胸]鹪鹛的区别在体型较大,头顶及颈部皮黄色班驳。

虹膜—褐色;嘴—角质色;脚—粉褐。

鳞胸鹪鹛-叫声

叫声:单音或双音的sik 或seek…sik。鸣声为短颤音,似蓝短翅鸫鸣声的开始部分。告警时为尖厉刺耳的哨音及责骂声tsik,tsik。

鳞胸鹪鹛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鳞胸鹪鹛-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西南、缅甸西部及北部、越南北部。

分布状况:不常见。指名亚种为留鸟于西藏南部及东南部至云南西北部及四川。可能见于云南东南部(金屏)。

鳞胸鹪鹛-生活习性

习性:性隐蔽。悄悄移动时两翼轻振。栖于海拔1500~3660米的山区森林,冬季下至1100米,常沿多苔藓及蕨草的溪流两岸。

长尾奇鹛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长尾奇鹛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长尾奇鹛-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33.5厘米)的灰色及白色树栖型奇鹛。尾甚长而尖。体羽暗灰,顶冠色较深,近白色的臀部及白色翼斑于飞行时明显易见。尾羽羽端为较淡的灰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长尾奇鹛-叫声

叫声:吵嚷,不停地发出尖声的唧啾叫tsip-tsip-tsip-tsip,间杂着颤鸣。

长尾奇鹛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长尾奇鹛-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方、东南亚、马来半岛及苏门答腊。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留鸟于西藏东南部及云南西北部;可能见于云南南部及西南部。常见于海拔600~2500米左右的山区森林。

长尾奇鹛-生活习性

习性:结小群活动,藏隐于较高树木的顶部。飞行有力,同时作叫。

本文Hash:ed31b31e280eb183353f30ce12a67ae19feab1ac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