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腰滨鹬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白腰滨鹬-外形描述 白腰滨鹬-叫声 白腰滨鹬-地理分布 白腰滨鹬-生活习性

白腰滨鹬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白腰滨鹬-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17厘米)的滨鹬。上背具棕色鳞状纹,头顶具棕色条纹。下体白色,胸及两胁具箭头形粗纵纹。冬羽棕色消失,下体几全灰褐,仅上胸沾灰。飞行时尾上覆羽全白(但腰为灰色!)。嘴短而略下弯。

虹膜—褐色;嘴—褐色,基部至下颚黄褐;脚—灰色。

白腰滨鹬-叫声

叫声:飞行叫声为独特的尖细jeeeet或eeet声及短而清亮的tit或teep声。

白腰滨鹬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腰滨鹬-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阿拉斯加及加拿大北部;在南美洲越冬。

分布状况:迷鸟。香港有一不确切记录。河北北戴河有一记录。

白腰滨鹬-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沿海及内陆湿地。与其他涉禽混群。强于飞行。

白腰草鹬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白腰草鹬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白腰草鹬-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3厘米),矮壮型,深绿褐色,腹部及臀白色。飞行时黑色的下翼、白色的腰部以及尾部的横斑极显著。上体绿褐色杂白点;两翼及下背几乎全黑;尾白,端部具黑色横斑。飞行时脚伸至尾后。野外看黑白色非常明显。与林鹬区别在近绿色的腿较短,外形较矮壮,下体点斑少,翼下色深。

虹膜—褐色;嘴—暗橄榄色;脚—橄榄绿色。

白腰草鹬-叫声

叫声:响亮如流水般的tlooeet-ooeet-ooeet,第二音节拖长。

白腰草鹬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腰草鹬-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冬季南迁远及非洲、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北婆罗洲及菲律宾。

分布状况:仅于新疆西部喀什及天山地区有过繁殖记录,迁徙时常见于中国大部地区,越冬于塔里木盆地,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中国东部大多数省份,长江流域及北纬30°以南的整个地区。极少至沿海。

白腰草鹬-生活习性

习性:常单独活动,喜小水塘及池塘、沼泽地及沟壑。受惊时起飞,似沙锥而呈锯齿形飞行。

白腰草鹬-别名俗名

绿鹬

白腰杓鹬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白腰杓鹬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白腰杓鹬-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55厘米)的杓鹬。嘴甚长而下弯;腰白,渐变成尾部色及褐色横纹。与大杓鹬区别在腰及尾较白,与中杓鹬区别在体型较大,头部无图纹,嘴相应较长。

虹膜—褐色;嘴—褐色;脚—青灰。

白腰杓鹬-叫声

叫声:响亮而哀伤的升调哭腔cur-lew。

白腰杓鹬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腰杓鹬-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北部;冬季南迁远及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迁徙时途经中国多数地区。数量不多,但冬季比大杓鹬常见。为长江下游、华南与东南沿海、海南岛、台湾及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定期候鸟。

白腰杓鹬-生活习性

习性:喜潮间带河口、河岸及沿海滩涂,常在近海处。多见单独活动,有时结小群或与其他种类混群。

白腰杓鹬-别名俗名

白腰鸲喽儿 大勺鹬 构捞 麻鹬

本文Hash:625c3e278be5e7eac64d651a1a1d34c45db6d14c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