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滨鹬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岩滨鹬-外形描述 岩滨鹬-叫声 岩滨鹬-地理分布 岩滨鹬-生活习性

岩滨鹬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岩滨鹬-外形描述

描述:非繁殖期成鸟:体型略小(21厘米)而矮胖的烟灰色滨鹬。腿黄色,嘴基黄色。下背、中央尾羽及飞羽黑色。飞行时翼上白色横纹明显。眉线短而清晰。胸近白而具灰色杂斑。繁殖期鸟上体棕褐色,肩羽及三级飞羽羽缘暗栗色,胸略沾黑。

虹膜—褐色;嘴—黄色,端灰;脚—黄色。

岩滨鹬-叫声

叫声:短促的whit或tweet声,进食鸟群发出吱吱低声。

岩滨鹬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岩滨鹬-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阿拉斯加及阿留申群岛;越冬于美国西部沿海,定期至日本。

分布状况:偶见。春季在北戴河(河北)过境时有记录。

岩滨鹬-生活习性

习性:冬季栖于沿海裸岩,少至沙滩。喜群栖,与翻石鹬及其他涉禽混群。

红颈滨鹬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红颈滨鹬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红颈滨鹬-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15厘米)的灰褐色滨鹬。腿黑,上体色浅而具纵纹。冬羽:上体灰褐,多具杂斑及纵纹;眉线白;腰的中部及尾深褐;尾侧白;下体白。与长趾滨鹬区别在于灰色较深而羽色单调,腿黑色。春夏季头顶、颈的体羽及翅上覆羽棕色。与小滨鹬区别在嘴较粗厚,腿较短而两翼较长。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红颈滨鹬-叫声

叫声:细弱的笛音chit-chit-chit,音比小滨鹬稍粗稍低。

红颈滨鹬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红颈滨鹬-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北部;越冬于东南亚至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为中国东部及中部甚常见的迁徙过境鸟。一些冬候鸟留在海南岛、广东、香港及台湾沿海越冬。

红颈滨鹬-生活习性

习性:喜沿海滩涂,结大群活动,性活跃,敏捷行走或奔跑,拣起食物或兴奋时头上下点动或往后一甩。较长趾滨鹬更为滨海鸟。

白腰滨鹬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白腰滨鹬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白腰滨鹬-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17厘米)的滨鹬。上背具棕色鳞状纹,头顶具棕色条纹。下体白色,胸及两胁具箭头形粗纵纹。冬羽棕色消失,下体几全灰褐,仅上胸沾灰。飞行时尾上覆羽全白(但腰为灰色!)。嘴短而略下弯。

虹膜—褐色;嘴—褐色,基部至下颚黄褐;脚—灰色。

白腰滨鹬-叫声

叫声:飞行叫声为独特的尖细jeeeet或eeet声及短而清亮的tit或teep声。

白腰滨鹬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腰滨鹬-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阿拉斯加及加拿大北部;在南美洲越冬。

分布状况:迷鸟。香港有一不确切记录。河北北戴河有一记录。

白腰滨鹬-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沿海及内陆湿地。与其他涉禽混群。强于飞行。

小滨鹬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小滨鹬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小滨鹬-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14厘米)的偏灰色滨鹬。嘴短而粗,腿深灰,下体白色,上胸侧沾灰,暗色过眼纹模糊,眉纹白。甚似红胸滨鹬,但腿和嘴略长且嘴端较钝。春季的鸟具赤褐色的繁殖羽。与繁殖期的红胸滨鹬区别在于颏及喉白色,上背具乳白色”V”字形带斑,胸部多深色点斑。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小滨鹬-叫声

叫声:短而尖的独特stit声。飞行时作微弱的pi, pi, pi声。

小滨鹬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小滨鹬-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北欧及西北亚的苔原冻土带;迁至非洲、中东及印度。

分布状况:罕见迁徙过境鸟。1986年在香港有第一次记录,从此每年春季均有少量出现。于北戴河(河北)也有过记录。中国其他地方状况不详。

小滨鹬-生活习性

习性:相当温顺。进食时嘴快速啄食或翻拣。喜群居并与其他小型涉禽混群。

本文Hash:bbe8ba5f41a7a98e20e986f89360d631568f331c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