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头潜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保护现状

青头潜鸭的图片

青头潜鸭(学名:Aythya baeri,英文名:Baer’s Pochard)是鸭科潜鸭属的鸟类,又名东方白眼鸭(♂)、白目凫(♂)、青头鸭。雄鸟头部黑绿色具金属光泽,雌体纯褐色。体圆,很少鸣叫,为深水鸟类,善于收拢翅膀潜水。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繁殖期雄鸭协助雌鸭选择营巢地点,在地面刨出浅坑或集一堆苇草筑巢。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养育。在沿海或较大的湖泊越冬。罕见鸟类,为极危物种。

中文学名:青头潜鸭

拉丁学名:Aythya baeri

英文俗名:Baer’s Pochard

命名作者:Radde, 1863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潜鸭属(Aythya)

繁殖区:古北界 : e

非繁殖区:s China, Southeast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02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极危物种

Critically Endangered(CR)

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绝灭!

外形特征

青头潜鸭:形态特征图
青头潜鸭:形态特征图

适中(45厘米)的近黑色潜鸭。胸深褐,腹部及两肋白色;翼下羽及二级飞羽白色,飞行时可见黑色翼缘。

繁殖期雄鸟:头亮绿色,偏黑。

雌鸟:头颈黑褐,头侧、颈侧棕褐,眼先与嘴基之间有一栗红色近似圆形斑,眼褐色或淡黄色。颏部有一三角形白色小斑。

虹膜-雄鸟白色,雌鸟褐;嘴-蓝灰;脚-灰色。 叫声:雄雌两性求偶期均有粗哑的graaaak叫声;其余时节相当安静。

青头潜鸭:雄鸟
青头潜鸭:雄鸟
青头潜鸭:雌鸟
青头潜鸭:雌鸟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青头潜鸭与雄性凤头潜鸭的区别:青头潜鸭头部无冠羽,体型较小,两侧白色块线条不够整齐,尾下羽白色(注:凤头潜鸭尾下羽偶尔也为白色)。

青头潜鸭与白眼潜鸭的区别:青头潜鸭的棕色多些,赤褐色少些,腹部白色延及体侧。

地理分布

青头潜鸭:地理分布图
青头潜鸭: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西伯利亚及中国东北。在东南亚越冬。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在中国过去常见,现在为罕见季节性候鸟。在中国东北繁殖;迁徙时见于中国东部,越冬于华南大部地区。在香港的米埔偶有记录。 习性:怯生,成对活动。与其他鸭混合。栖于池塘,湖泊及缓水。

生活习性

青头潜鸭
青头潜鸭
青头潜鸭
青头潜鸭

繁殖期主要栖息在富有芦苇和蒲草等水生植物的小湖中,在山区森林地带多水草的小型湖泊、水塘和沼泽地带也常出入。冬季多栖息在大的湖泊、江河、海湾、河口、水塘和沿海沼泽地带。不喜欢水流湍急的河流。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水边水生植物丛中或附近水面上。秋季和冬季也集成数十只甚至近百只的大群。有时也与凤头潜鸭或其他潜鸭混群栖息。性胆怯、翅强而有力,飞行甚快、也能很快的在地上行走。善潜水和游泳,在水面起飞也甚灵活。受惊时能立刻从水面冲起。

主要以各种水草的根、叶、茎和种子等为食,也吃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甲壳类、蛙等动物性食物。觅食方式主要通过潜水,但也能在水边浅水处直接伸头摄食。

青头潜鸭在中国为迁徙性鸟类。每年3月中旬即从南方越冬地迁往北方繁殖;秋季于10月中旬开始迁往南方,少数迟至11月初。迁徙时集成10余只或数十只的小群飞行,队形常呈楔形。飞行高度一般不高,多呈低空飞行。

生长繁殖

青头潜鸭:雌鸟
青头潜鸭:雌鸟

繁殖期为5—7月。也有少数迟至8月初。营巢于水边地上草丛中或水边浅水处芦苇丛和蒲草丛中。巢用干草构成。每窝产卵6一9枚。卵为淡黄色或淡褐色,大小为27—40×50一55毫米。雌鸟孵卵。雄鸟在雌鸟开始孵卵后即离开雌鸟前往换羽地换羽。孵化期27天。雏鸟雌性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跟随亲鸟活动和觅食。大约经过150多天的雏鸟期生活后即能飞翔。

保护现状

青头潜鸭:雄鸟
青头潜鸭:雄鸟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极危物种(CR)。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02年12月11日电,连日来,苏北东台市弶港边防派出所干警解救放生138只国家野生保护动物“青头潜鸭”的事迹,在黄海之滨广为传诵。最近3年来,该所已经先后8次解救、放生野生动物。

赤嘴潜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赤嘴潜鸭的图片

赤嘴潜鸭(学名:Netta rufina,英文名:Red-crested Pochard)是鸭科狭嘴潜鸭属的鸟类,英文名直译为红冠潜鸭。繁殖期雄鸭易识别,锈色的头部和橘红色的嘴与黑色前半身形成对比。雌体纯褐色。为深水鸟类,善于收拢翅膀潜水。栖于有植被或芦苇的湖泊或缓水河流。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繁殖期雄鸭协助雌鸭选择营巢地点,在地面刨出浅坑或集一堆苇草筑巢。繁殖于东欧及西亚;越冬于地中海、中东、印度及缅甸。

中文学名:赤嘴潜鸭

拉丁学名:Netta rufina

英文俗名:Red-crested Pochard

命名作者:Pallas, 1773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狭嘴潜鸭属(Netta)

繁殖区:古北界 : w, c

非繁殖区:n Ind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98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栗色/棕色

次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赤嘴潜鸭:形态特征图
赤嘴潜鸭:形态特征图

体大(55厘米)的皮黄色鸭。

繁殖期雄鸟:易识别,锈色的头部和橘红色的嘴与黑色前半身成对比。两胁白色,尾部黑色,翼下羽白,飞羽在飞行时显而易见。

雌鸟:褐色,两胁无白色,但脸下、喉及颈侧为白色。额、顶盖及枕部深褐色,眼周色最深。

繁殖后雄鸟:似雌鸟但嘴为红色。

虹膜-红褐色;嘴-雄鸟橘红,雌鸟黑色带黄色嘴尖;脚-雄鸟粉红,雌鸟灰色。

叫声:相当少声。求偶炫耀时雄鸟发出呼哧呼哧的喘息声,雌鸟作粗喘似叫声。

赤嘴潜鸭:雄鸟
赤嘴潜鸭:雄鸟
赤嘴潜鸭:雌鸟
赤嘴潜鸭:雌鸟

地理分布

赤嘴潜鸭:地理分布图
赤嘴潜鸭:地理分布图
赤嘴潜鸭:世界分布图
赤嘴潜鸭:世界分布图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欧及西亚;越冬于地中海、中东、印度及缅甸。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为季节性候鸟。繁殖于中国西北,最东可至内蒙古的乌梁素海。冬季散布于华中、东南及西南各处。

赤嘴潜鸭主要繁殖在欧洲中部、亚洲中郡,从多瑙河流域,经土耳其、黑海、里海、俄罗斯南部、吉尔吉斯到西西伯利亚,往南到蒙古西部、伊朗、叙利亚北部,也有少量在西班牙东部、法国南郡、欧洲北部,一直到丹麦、荷兰。过去也有在北非繁殖的记录。越冬在地中海、里海、亚速海、黑海、印度北部和中部、缅甸、亚洲西南部、欧洲南部、埃及、中东、以及非洲东北隅和西北沿海一带。偶尔也到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在中国主要繁殖在内蒙古乌梁素海、新疆塔里木河流域、青海柴达木盆地等地;越冬在西藏南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生活习性

赤嘴潜鸭:飞行图
赤嘴潜鸭:飞行图
赤嘴潜鸭
赤嘴潜鸭

赤嘴潜鸭主要栖息在开阔的淡水湖泊、水流较缓的江河、河流与河口地区,也常出现在公路两侧的水泡中。特别是有水边植物和水较深的淡水湖泊最为喜欢。性迟钝,不善鸣叫,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候也集成上百只的大群。在人类活动频繁的捕鱼区偶尔也见有活动。休息时多成群停息在有水草的滩边沙洲和湖心岛上。飞行笨重而迟缓。

赤嘴潜鸭主要通过潜水取食。但也常采用尾朝上、头朝下的姿势在浅水觅食。觅食多在清晨和黄昏。白天常在水面开阔处游泳嬉戏,或一动不动的飘浮于水面。食物主要为水藻、眼子菜以及其他水生植物的嫩芽、茎和种子;有时也到岸上觅食青草和其他一些禾本科植物种子与草籽,冬季有时也到农田觅食散落的谷粒。

生长繁殖

赤嘴潜鸭:夫妻
赤嘴潜鸭:夫妻

繁殖期为4一6月。通常在越冬地时即已成对。4月中旬到达繁殖地后即开始营巢活动。通常营巢于多芦苇和蒲草的湖心岛上,水边草丛和无水的芦苇丛中,有时甚至在湖边干芦苇堆里营巢。巢较密集。有时在一个芦苇垛坐就能发现6—7巢。巢通常隐蔽得很好。巢由芦苇叶和三棱草构成,内垫柔软的细草和羽毛。巢的大小为内径185(170一195)、外径250(235—280)、深60(55—65)毫米。

每窝产卵6—12牧,多为7—9枚。卵呈浅灰色或苍绿色。卵的大小为56.2(55.2一60.5)×41.8(40.5—44)毫米。孵化期26—28天。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但在雌鸟离巢觅食时,雄鸟也承担孵卵任务。6月初即可孵出雏鸟。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澳洲潜鸭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澳洲潜鸭的图片

澳洲潜鸭(学名:Aythya australis,英文名:Hardhead)是鸭科潜鸭属的鸟类。

澳洲潜鸭(学名:Aythya australis )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身长42-60cm,体重840-900g。是一种中型鸭,属迁徙性鸟类。杂食性,吃水生动植物,特别是贻贝和淡水贝类。

中文学名:澳洲潜鸭

拉丁学名:Aythya australis

英文俗名:Hardhead

命名作者:Eyton, 1838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潜鸭属(Aythya)

繁殖区:澳洲界 : Austral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澳洲潜鸭身长42-60cm,体重840-900g。是一种中型鸭,游泳时总体呈现出巧克力棕色,在飞行中可看到下体白色。主翼内侧是白色并有棕色边。在飞行时或浅水位游泳时可见胸部有明显的白色斑纹。鸭喙蓝色喙尖有白色。雄鸭眼睛白色,雌鸭眼睛棕色。

生活习性

澳洲潜鸭属迁徙性鸟类。迁徙时成群,常成十多只至几十只的小群,很少有上百只的大群。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开阔地区富有水生植物的淡水湖泊、池塘和沼泽地带,冬季主要栖息于大的湖泊、水流缓慢的江河、河口、海湾和河口三角洲。

澳洲潜鸭杂食性,吃水生动植物,特别是贻贝和淡水贝类。常在水边浅水处植物茂盛的地方觅食。觅食活动主要在清晨和黄昏,白天多在岸上休息或飘浮在开阔的水面上睡觉。觅食方式主要靠潜水取食,一般多在水不太深的地方,有时也在水边浅水处将头伸入水,或尾朝上扎入水中取食。

生长繁殖

澳洲潜鸭:幼鸟
澳洲潜鸭:幼鸟澳洲潜鸭活动于厚厚的植被区、近水区、沿河流和渠道、死水潭周围、水坝。鸟巢用芦苇,草茎营建于植被丛中。雌鸭建造鸟巢并独自孵卵。

地理分布

澳洲潜鸭分布于澳洲界。

保护现状

澳洲潜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本文Hash:2def274e59dee49b84686fe9e54617ce0617fe12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