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鹿加短尾鹦鹉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导读: 名称类别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摩鹿加短尾鹦鹉的图片

摩鹿加短尾鹦鹉(学名:Loriculus amabilis,英文名:Moluccan Hanging Parrot)是鹦鹉科短尾鹦鹉属的鸟类。

摩鹿加短尾鹦鹉,体型纤小,尾部较短,体长约13厘米左右。通常栖息于平原、低山地带林木及耕地植物丛地带,喜集成小群活动。

中文学名:摩鹿加短尾鹦鹉

拉丁学名:Loriculus amabilis

英文俗名:Moluccan Hanging Parrot

命名作者:Wallace, 1862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短尾鹦鹉属(Loriculus)

繁殖区:澳洲界 : Moluccas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物种名称】摩鹿加短尾鹦鹉

【中文别名】

【拉丁学名】Loriculus amabilis

【命名时间】Wallace, 1862

【英文名称】Moluccan Hanging Parrot

【科属分类】鸟纲 、鹦形目 、鹦鹉科、短尾鹦鹉属

外形特征

这种鹦鹉体型纤小,尾部较短,体长约13厘米左右。雄鸟通体羽毛呈绿色,下体颜色明显变淡,头部辉亮,眼睛棕色,喉部沾有斑点。腰部及尾上覆羽为红色,翅膀底面呈蓝绿色。虹膜呈黄色,嘴为红色,脚为黄色。臀部黑红色, 尾部覆羽红色延伸向尾巴的顶端,尾尖头装饰绿色和黄色相间的尾羽。翅膀柑橘黄色并有红色的边缘。额上有红斑。.雌鸟冠绿色,眼睛淡黄色。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

生活习性

摩鹿加短尾鹦鹉通常栖息于平原、低山地带林木及耕地植物丛地带,喜集成小群活动。主要以榕树的果实、花蜜、麻栗种子等为食。因为这种鹦鹉常喜欢悬挂在树枝上休息和嬉戏,所以也称悬挂鹦鹉或悬吊鹦鹉。

生长繁殖

繁殖季节在4至8月间.繁殖方式 卵生。一次通常产3-4颗卵,母鸟会在2天内下完蛋,蛋未受精的情形很常见,孵化期约20-22天,幼鸟在1个月大左右羽毛长成。

橙额短尾鹦鹉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橙额短尾鹦鹉的图片

橙额短尾鹦鹉(学名:Loriculus aurantiifrons,英文名:Orange-fronted Hanging Parrot)是鹦鹉科短尾鹦鹉属的鸟类。

橙额短尾鹦鹉体型纤小,尾部较短,长度大约12cm-13cm,平均寿命15年左右。

中文学名:橙额短尾鹦鹉

拉丁学名:Loriculus aurantiifrons

英文俗名:Orange-fronted Hanging Parrot

命名作者:Schlegel, 1871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短尾鹦鹉属(Loriculus)

繁殖区:澳洲界 : New Guinea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物种名称】橙额短尾鹦鹉

橙额短尾鹦鹉
橙额短尾鹦鹉

【拉丁学名】Loriculus aurantiifrons

【命名时间】Schlegel, 1871

【英文名称】Orange-fronted Hanging Parrot

【科属分类】鸟纲 、鹦形目 、鹦鹉科、短尾鹦鹉属

外形特征

这种鹦鹉体型纤小,尾部较短,体长约13厘米左右。雄鸟通体羽毛呈绿色,下体颜色明显变淡,头部辉亮。喉部有一蓝色的块斑。腰部及尾上覆羽为红色,翅膀底面呈蓝绿色。虹膜呈黄色,嘴为红色,脚为黄色。雌鸟喉部无蓝色斑块。

地理分布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

生活习性

短尾鹦鹉通常栖息于平原、低山地带林木及耕地植物丛地带,喜集成小群活动。主要以榕树的果实、花蜜、麻栗种子等为食。因为这种鹦鹉常喜欢悬挂在树枝上休息和嬉戏,所以也称悬挂鹦鹉或悬吊鹦鹉。

生长繁殖

繁殖季节在4至8月间.繁殖方式 卵生。一次通常产3-4颗卵,母鸟会在2天内下完蛋,蛋未受精的情形很常见,孵化期约20-22天,幼鸟在1个月大左右羽毛长成。鸟纲,鹦形目,鹦鹉科,鹦鹉,攀禽

桑岛短尾鹦鹉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桑岛短尾鹦鹉的图片

桑岛短尾鹦鹉(学名:Loriculus catamene,英文名:Sangihe Hanging Parrot)是鹦鹉科短尾鹦鹉属的鸟类。

桑岛短尾鹦鹉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分布在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

中文学名:桑岛短尾鹦鹉

拉丁学名:Loriculus catamene

英文俗名:Sangihe Hanging Parrot

命名作者:Schlegel, 1871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短尾鹦鹉属(Loriculus)

繁殖区:澳洲界 : Sangihe Island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名称类别

【物种名称】桑岛短尾鹦鹉

【中文别名】

【拉丁学名】Loriculus catamene

【命名时间】Schlegel, 1871

【英文名称】Sangihe Hanging Parrot

【科属分类】鸟纲 、鹦形目 、鹦鹉科、短尾鹦鹉属

外形特征

这种鹦鹉体型纤小,尾部较短,体长约13厘米左右。雄鸟通体羽毛呈绿色,头部辉亮,呈深绿色。喉部有一红色块斑。腰部及尾上覆羽为红色,翅膀底面呈蓝绿色。虹膜呈黄色,嘴为黑色,脚为黄色。雌鸟喉部无红色斑块。翅膀边羽有黑色边缘。眼睛黑色有白色眼圈。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

生活习性

短尾鹦鹉通常栖息于平原、低山地带林木及耕地植物丛地带,喜集成小群活动。主要以榕树的果实、花蜜、麻栗种子等为食。因为这种鹦鹉常喜欢悬挂在树枝上休息和嬉戏,所以也称悬挂鹦鹉或悬吊鹦鹉。

生长繁殖

繁殖季节在4至8月间.繁殖方式 卵生。一次通常产3-4颗卵,母鸟会在2天内下完蛋,蛋未受精的情形很常见,孵化期约20-22天,幼鸟在1个月大左右羽毛长成。

本文Hash:c408fdb47de6d322dba629b8d5f69f735d8dbd21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