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翅八色鸫的简介、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相关图片

导读: 鸟种简介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地理分布 相关图片

蓝翅八色鸫的图片

蓝翅八色鸫(学名:Pitta moluccensis,英文名:Blue-winged Pitta)是八色鸫科八色鸫属的鸟类。

蓝翅八色鸫(学名:Pitta brachyura)是雀形目八色鸫科的鸟类。体型圆胖,尾短,腿长,以身体具有红、绿、蓝、白、黑、黄、褐、栗等鲜艳夺目,丰富艳丽的色彩而得名,是很有观赏价值的鸟类。主要栖息于海拔200 米以下的平坝和丘陵落叶很厚的各种类型的树林中,也见于林缘溪流边的灌丛和小树上,田坝区的榕树和村寨边的小树上,以及竹林等环境。常在森林底层或低植被中找食无脊椎动物。叫声简单哀婉。主要以甲虫、白蚁、鳞翅目、鞘翅目的昆虫和蚯蚓、蜈蚣等小动物为食。分布于中国西南部、东南亚;越冬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及婆罗洲。

中文学名:蓝翅八色鸫

拉丁学名:Pitta moluccensis

英文俗名:Blue-winged Pitta

命名作者:Statius Müller, 177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八色鸫科(Pittidae)

中文属名:八色鸫属(Pitta)

繁殖区:东洋界 : Southeast Asia

非繁殖区:Malay Peninsula, Sumatra, Borneo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603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蓝翅八色鸫
蓝翅八色鸫

英 文 名∶ Blue-winged Pitta

拉丁学名∶ Pitta moluccensis

俗名:五色轰鸟、印度八色鸫

濒危等级: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分类:雀形目 > 八色鸫科 > 八色鸫属

PASSERIFORMES > Pittidae > Pitta moluccensis

外形特征

蓝翅八色鸫以身体具有红、绿、蓝、白、黑、黄、褐、栗等鲜艳夺目,丰富艳丽的色彩而得名,是很有观赏价值的鸟类。其实它身上所具有的颜色还不止八种色彩,头部前额至枕部为深栗褐色,冠纹黑色,眉纹呈茶黄色,眼先、颊、耳羽和颈侧都是黑色,并与冠纹在后颈处相连,形成领斑状。背部为亮油绿色,翅膀、腰部和尾羽为亮粉蓝色。下体呈淡茶黄色,腹部中央至尾下覆羽都是猩红色。在丛林之中,它身上的这些斑斓的羽色与阳光、绿叶、紫花、白蕊等大自然的色彩融合在一起,因而也成为一种特别的保护色。

蓝翅八色鸫是一种小型的鸟,体长仅有17—20厘米,体重类约 48—70克,嘴强,长而侧扁,颈部短,鸣管内肌两对附着于支气管半环的中部。尾羽很短,腿特长而坚强,表面平滑。

生活习性

蓝翅八色鸫
蓝翅八色鸫

蓝翅八色鸫主要栖息于海拔200 米以下的平坝和丘陵落叶很厚的各种类型的树林中,也见于林缘溪流边的灌丛和小树上,田坝区的榕树和村寨边的小树上,以及竹林等环境。多见10—20只在树冠下结群静栖,或在相近的树枝上活动。主要以甲虫、白蚁、鳞翅目、鞘翅目的昆虫和蚯蚓、蜈蚣等小动物为食,取食多在密林落叶地面上,夜晚则栖息于树上。

蓝翅八色鸫在繁殖期多成对活动,不断发出婚鸣,鸣叫时,胸部、颈部和尾部上下摆动并互相嘻戏,时而站立枝头,时而跳到地面用脚扒开地面枯枝落叶觅食,行动敏捷,十分机警,偶而有响声时,雄鸟和雌鸟立即迅速分开活动。交尾时雌鸟站于距地面高约2米的小树上,雄鸟迅速飞到雌鸟背上,雌鸟不动,蹲下翘尾,雄鸟扇动双翅,保持平衡并进行交尾,此时两鸟都不再鸣叫。交尾后雌鸟仍站在原地不动,雄鸟则飞到另一枝上,各自整理羽毛,然后飞落到地面上觅食。它们5月下旬营巢于高大的天然阔叶林内,也有少量选在人工杉木林内。筑巢由雄鸟和雌鸟共同承担,一只亲鸟将巢址用双爪将地面杂草、落叶清除,形成圆坑,另一亲鸟则在巢周围30米左右的范围内的地面上寻觅巢材。先用枫杨、板栗等树的枯枝在地面的圆坑上堆成一个平台式的巢基,以保持巢的稳定,不使上面所筑的巢顺坡滚落,同时也有防水隔潮的作用,然后用杂草、苔藓,嫩枝、细茎等混合盘绕,筑成一个球形的地面巢,外径20厘米左右,内径约7厘米,深15—19厘米,巢内铺垫更细的杂草、叶柄、松针及树叶等,巢口的前方多有小灌丛或蕨类隐蔽巢口。每窝产卵5—7枚,卵为乳白色,杂以紫褐色明暗相间有规则的斑点,锐端的较稀少,钝端的较为浓密,大小为26×23毫米,卵重5—6克。卵未产齐时亲鸟不坐巢,也不在巢的周围活动,产完最后一枚卵后才开始孵化。孵化由雄鸟和雌鸟共同承担,它们都有很强的恋巢性。当一只亲鸟孵化时,另一只就在巢附近的树上或地上鸣叫及警戒。亲鸟换孵时,先是相互鸣叫,然后坐巢的亲鸟先从巢内飞出,另一只亲鸟间隔数分钟后再进入巢中孵化。孵化期为15天,出雏后,雄鸟和雌鸟还要共同育雏13天左右。它们觅食回来后并不直接入巢,而是站在离巢4米远的小树上观望,见周围没有危险时才迅速入巢,将食物放入雏鸟口中。雏鸟刚出壳时只有5克重,体长46毫米,全身无毛,双眼紧闭,嘴为黄色,脚爪为肉色,身上有明显的羽区和裸区。到出飞的时候,雏鸟体重已经增至50克以上,体长也达到90毫米以上。

地理分布

蓝翅八色鸫是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的鸟类,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安徽、河南、河北、福建,上海,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在国外,还见于南亚、东南亚一带。越冬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及婆罗洲。

相关图片

蓝翅八色鸫
蓝翅八色鸫
蓝翅八色鸫
蓝翅八色鸫
蓝翅八色鸫
蓝翅八色鸫
蓝翅八色鸫
蓝翅八色鸫

拟椋鸟的简介、生活习性、外形特征、地理分布、国鸟、相关信息、图片欣赏

拟椋鸟的图片

拟椋鸟,雀形目(Passeriformes)拟黄鹂科(Icteridae)的10馀种美洲热带鸟,体大于酋长鸟,但习性相似。在高大的孤树上编织悬挂巢,长可达1.8公尺(6呎)。集群营巢,雄鸟白天守护,但分开栖息;雌鸟负责筑巢(一棵树上有时有100个巢)并孵育幼鸟。雄鸟长约30~50公分(12~20吋),雌鸟小得多。雌雄均多为黑色,有几种淡绿,有时带有淡红色或褐色。尾圆,黄色,嘴厚实,基端膨大形成额盾,冠拟椋鸟。分布从巴拿马到阿根廷,是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的国鸟。

鸟种简介

拟椋鸟(oropendola)

拟椋鸟
拟椋鸟

雀形目(Passeriformes)拟黄鹂科(Icteridae)的10馀种美洲热带鸟,体大于酋长鸟,但习性相似。在高大的孤树上编织悬挂巢,长可达1.8公尺(6呎)。属于拟椋鸟类。

生活习性

集群营巢︰雄鸟白天守护,但分开栖息;雌鸟负责筑巢(一棵树上有时有100个巢)并孵育幼鸟。

外形特征

雄鸟长约30~50公分(12~20吋),雌鸟小得多。雌雄均多为黑色,有几种淡绿,有时带有淡红色或褐色。尾圆,黄色,嘴厚实,基端膨大形成额盾。冠拟椋鸟(Psarocoliusdecumanus,旧作Ostinopsdecumanus)

地理分布

从巴拿马分布到阿根廷。

国鸟

拟椋鸟是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的国鸟

相关信息

长尾紫拟椋鸟原产于墨西哥和美国得克萨斯州,成年紫拟椋鸟身长15至18英寸,翼展可达15至25英寸。雄鸟的尾翼很长,颜色鲜艳,极具攻击性,通常会在暮春时节袭击人类。

图片欣赏

椋鸟图片欣赏

链接 http://www.xiangxianshiwen.cn/shengwu_dongwu_niaolei_liangniao.asp

蓝翅雁的简介、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蓝翅雁的图片

蓝翅雁(学名:Cyanochen cyanoptera,英文名:Blue-winged Goose)是鸭科蓝翅雁属的鸟类。

雁形目鸭科蓝翅雁属的鸟类。该属种类只有这一种。因雁翅有灰蓝色羽毛故名之。雌雄相类似,仅分布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杂食鸟类,主要以各种水生植物、软体动物和鱼类为食。 蓝翅雁身长60-75厘米。头和上颈部是苍白的灰棕色;小覆羽和中覆羽浅灰色,大覆羽淡蓝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色。分布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栖息于亚热带和热带的河流,淡水湖泊,沼泽。活动区域一般是高海拔的草原灌丛或草地,在海拔1800米上下。

中文学名:蓝翅雁

拉丁学名:Cyanochen cyanoptera

英文俗名:Blue-winged Goose

命名作者:Rüppell, 1845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蓝翅雁属(Cyanochen)

繁殖区:非洲 : ne

鸟种简介

蓝翅雁
蓝翅雁

蓝翅雁蓝翅雁(学名:Cyanochen cyanopterus )为雁形目鸭科蓝翅雁属的鸟类。该属种类只有这一种。因雁翅有灰蓝色羽毛故名之。雌雄相类似,仅分布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杂食鸟类,主要以各种水生植物、软体动物和鱼类为食。

蓝翅雁
蓝翅雁

鸟种简介

中文名称: 蓝翅雁

蓝翅雁
蓝翅雁

外文名称: Blue-winged Goose

别称: 蓝翅鹅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雁形目

科: 鸭科

属: 蓝翅雁属

拉丁学名: Cyanochen cyanopterus

命名时间: Rüppell, 1845

外形特征

蓝翅雁身长60-75厘米。头和上颈部是苍白的灰棕色;小覆羽和中覆羽浅灰色,大覆羽淡蓝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色。雁喙短小色黑;黑腿;虹膜黑色有白眼圈。两性相似,雏雁羽色模糊灰暗。

蓝翅雁
蓝翅雁

地理分布

蓝翅雁是埃塞俄比亚特有种,仅分布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

生活习性

栖息于亚热带和热带的河流,淡水湖泊,沼泽。活动区域一般是高海拔的草原灌丛或草地,在海拔1800米上下。在水边游牧觅食,主要以草、种子、各种水生植物、软体动物和鱼类为食物。

生长繁殖

一般在靠近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泽地的边缘上繁殖。因为埃塞俄比亚高原相对寒冷,巢建在茂密的灌蓝翅雁(雏雁)木丛中,筑巢材料用厚厚的稻草铺就。开始产卵后雌鸟从自己身上拔下大量绒羽放于巢内。每窝产粉灰色卵4-9枚,孵化期30天至34天。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易危(VU)。

本文Hash:849dbd296b94ff8695a16884fc3d2a99e86545d9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