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蝗莺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史氏蝗莺-外形描述 史氏蝗莺-叫声 史氏蝗莺-地理分布 史氏蝗莺-生活习性

史氏蝗莺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史氏蝗莺-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大(16厘米)的单调灰褐色莺。形短的眉纹皮黄色,下体白色,胸侧及两胁沾灰。外侧尾羽羽端近白,翼覆羽微具银色羽缘。顶冠及上背略具深色点斑。第一冬的鸟喉部略沾黄。似北蝗莺但灰色较重,腰无棕色,眉纹模糊。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粉红;脚—粉红。

史氏蝗莺-叫声

叫声:鸣声据称与北蝗莺不同,但细节不详。

史氏蝗莺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史氏蝗莺-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南部、日本及朝鲜南部;迁徙经中国东南部。越冬鸟见于香港。

分布状况:少量鸟迁徙时见于或越冬于中国东南沿海省份。可能在中国东北繁殖,应多加留意。

史氏蝗莺-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裸露高地及山麓的开阔荆棘丛。于芦苇地、灌丛及红树林越冬。夏季隐匿,但冬季较不惧生。

小蝗莺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小蝗莺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小蝗莺-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15厘米)而具褐色纵纹的莺。眼纹皮黄,尾棕色而端白。上体褐色而具灰色及黑色纵纹;两翼及尾红褐,尾具近黑色的次端斑;下体近白,胸及两胁皮黄。幼鸟沾黄,胸上具三角形的黑色点斑。亚种 centralasiae色最淡;rubescens的色最深;指名亚种的上背及次级飞羽多黑色纵纹。

虹膜—褐色;嘴—上嘴褐色,下嘴偏黄;脚—淡粉色。

小蝗莺-叫声

叫声:拖长的沙哑颤音chir-chirrrr;也有示警时的尖细tik tik tik声。

小蝗莺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小蝗莺-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亚洲北部及中部;冬季至中国、东南亚、巴拉望岛、苏拉威西岛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不常见的夏季繁殖鸟及过境鸟。亚种centralasiae繁殖于新疆西部及北部、青海、甘肃北部、内蒙古西部,越冬于中国南方。minor繁殖于中国东北,有记录迁徙时见于华东省份。rubescens也有记录迁徙时见于中国东部,指名亚种偶见于河北。

小蝗莺-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芦苇地、沼泽、稻田、近水的草丛和蕨丛以及林边地带。隐匿于浓密的植被下,即使被惊起,飞行仅几米远就又扎入覆盖中。

北蝗莺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北蝗莺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北蝗莺-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大(16厘米)的橄榄褐色莺。两胁皮黄褐色,腹部近白。亚成鸟胸及两胁具纵纹。与小蝗莺的区别在上体无纵纹,与史氏蝗莺的区别在上体褐色较重,下体色淡,较深色的眼纹和较短的嘴。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色浅;脚—粉色。

北蝗莺-叫声

叫声:尖厉的摩擦音viche…viche…viche。

北蝗莺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北蝗莺-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冬季南迁至中国南方、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及婆罗洲。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报道为罕见过境鸟,于中国东部沿海、台湾及广东。

北蝗莺-生活习性

习性:喜草地或芦苇丛。

本文Hash:b536cfa5897b8b52a8bd469aa8ed58e327546f34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