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斑犀鸟 Anthracocero malabaricus

导读: 冠斑犀鸟 Anthracocero malabaricus档案信息 冠斑犀鸟 Anthracocero malabaricus标本记录信息

动物百科小编猎猎猎猎猎丶鹰给大家整理了冠斑犀鸟 Anthracocero malabaricus的档案资料,包括冠斑犀鸟 Anthracocero malabaricus的图片、所属门、纲、目、科及描述简介、标本记录介绍等与冠斑犀鸟 Anthracocero malabaricus相关的详细信息。

冠斑犀鸟 Anthracocero malabaricus档案信息

物种名:冠斑犀鸟

拉丁名:Anthracocero malabaricu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科:犀鸟科Bucerotidae

资源编码:21131113151

描述:关贯勋:2003: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有大形、高而侧扁、向前仅有一突起的盔突;眼周及喉侧有一小块裸区;侧尾羽基段黑色,端段白色。 形态 (依据采自云南的华南亚种。) 上体包括中央尾羽纯黑色,有金属绿色闪光;侧尾羽基段黑色,端段白色;翼大都黑色而有更显著的金属绿辉,翼缘白而杂以黑色,初级飞羽羽基白色,除最外侧1、2片及最内侧几片外,所有飞羽均具白色羽端。下体自颏至上胸和腋羽黑色;余部白色。 幼鸟(3月及6月) 黑色部分缺乏光辉,嘴形小,盔突亦小且形状不定,更幼的鸟盔突还未形成。 虹膜红褐色至血红色(♂)或褐至灰褐色(♀);眼周裸皮淡紫蓝色,喉侧裸斑肉蓝色;嘴及盔突蜡黄色,嘴基及会合线处、盔突先端等黑色(雌鸟黑色范围较广);脚铅黑色。 量衡度(mm,g)(注:见图1)关贯勋:2003:生物学描述 生态 为山林鸟类,树栖性,常见数只至十余只结成群体觅食和栖息于林中大榕树等巨大的树上;飞时一只只地有规律地跟随着前进,飞行姿态与前一种无异,拍翼时翅膀发出噪声。叫声宏亮,声似“kak”的不断重复,往往边飞边叫,在山谷中产生巨大回响,很远能听到。 食物较杂,一时见在树上啄食野果,一时见在地上检食脱落果实或搜索小形动物及昆虫,有时又见在空中捕食飞虫。据昆明动物研究所纪录5个胃内食物有:榕果1次(5粒),无花果3次,其他果实2次(各为29粒、30粒)及鞘翅目昆虫1次。 从昆明动物研究所在3月8日及6月均采到幼鸟的情况看,大概2—5月为产卵期,文献记载一般营巢于巨树的自然洞穴中(见郑作新等,1963),而笔者在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所见到的,则多营于溶岩地带陡峭岩壁的洞穴中,拔地甚高;其作巢方式一如其他犀鸟,雌鸟自产卵至幼鸟出飞前一直被封于巢洞内,全家食物由雄鸟供给,雄鸟还会将砂胃内壁最内一层膜脱吐出来作为包被食物的包囊以携带食物。据郑作新等(1963)卵每产2、3枚,白色,其大小约为44×43 mm。关贯勋:2003: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 Smythies(1953)及郑作新(1976、1994)都把中国的斑犀鸟看作是A.coronatus,但据Ali等(1970),coronatus 的侧尾羽是全白色的,且分布区与中国的较远离。我们复查了云南以及广西的标本,其外侧尾羽却以黑色为主,仅端部白色,实属A.malabaricus 的特征,而且后者在国外的分布区正好与中国的紧相连,也增加了其存在的理由,故笔者不但同意昆明动物研究所把云南标本定为本种,还认为广西标本也属本种,亦即是中国只有本种斑犀鸟。 亚种分化 本种共有2个亚种分化。中国只有1个亚种。关贯勋:2003:经济意义 经济意义 属我国珍稀鸟类,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可饲养供观赏;当地人认为巢洞的封涂物可入药。但这一种是中国数量最多的。

冠斑犀鸟 Anthracocero malabaricus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冠斑犀鸟 Anthracocero malabaricus

冠斑犀鸟 Anthracocero malabaricus

冠斑犀鸟 Anthracocero malabaricus

平台号:2141C0001200000421

标本号:737030011

标本馆:HNU

国家:中国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

本文Hash:75b27b8422a0cd0efa5c7f74ebae07caec06e1e6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