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亮隔扁螺 Segmentina nitida

导读: 光亮隔扁螺 Segmentina nitida档案信息 光亮隔扁螺 Segmentina nitida标本记录信息

动物百科小编燃烧的小麻雀给大家整理了光亮隔扁螺 Segmentina nitida的档案资料,包括光亮隔扁螺 Segmentina nitida的图片、光亮隔扁螺 Segmentina nitida所属门、纲、目、科及光亮隔扁螺 Segmentina nitida描述介绍、光亮隔扁螺 Segmentina nitida标本等与光亮隔扁螺 Segmentina nitida相关的详细信息。

光亮隔扁螺 Segmentina nitida档案信息

物种名:光亮隔扁螺

拉丁名:Segmentina nitida

门: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纲:腹足纲 Gastropoda

目:基眼目 Basommatophora

科:扁蜷螺科 Planorbidae

资源编码:21131363107

描述: 贝壳中等大小,壳质略厚,透明,有金属光泽。贝壳直径4—7毫米,壳高2毫米左右。外形呈半球状。贝壳呈棕黄色或淡黄色。有4个螺层,前3个螺层增长缓慢,体螺层快速增长。螺层上部中央凹入,下部具有窄深脐孔。壳口呈斜心脏形,壳口内无隔板。 栖息于沼泽、稻田、沟渠中。以微小生物为食料。

光亮隔扁螺 Segmentina nitida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11C0002500046313

标本号:FG 150507

标本馆:IOZ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湖北省

产地1:HB

采集人:王耀先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夜光荧光棒(一掰就亮的荧光棒)

很多人都使用过会发光的荧光棒,将它弯成手环戴在手上,在黑暗的夜晚闪闪发光。这是什么原理呢?

荧光棒的发光原理和其他光源一样,也是单个原子被激发后释放出光子,形成光源。但与灯泡不同,灯泡是使用热量来激发原子,而荧光棒发光则和其内部的化学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关。

荧光棒中有什么化学物质,又发生了什么反应呢?

荧光棒里的化学物质主要有三种:过氧化物、酯类化合物和荧光染料。正是这几种物质的存在奠定了荧光棒会发光的基础。荧光棒发光的原理就是过氧化物和酯类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而在此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则被传递给荧光染料分子,我们看到的荧光棒发光就是荧光染料在以可见光的形式释放能量(从高能态回到较稳定的低能态),在这一过程中化学能被转换为光能。

我们看到的荧光棒是一根存有两种液态化合物的棒子,分别是酯类化合物—苯基草酸酯和荧光染料—染料溶液。在它被激活前,两种溶液分别被装在两个不同的管中。而它们的中间有一个小玻璃瓶,瓶内装着被称为“激活剂”的过氧化氢溶液。

如何激活荧光棒使它发光呢?我们常常是把它掰弯,荧光棒就亮了,这其中存在什么原理呢?

荧光棒的最外层是塑料管,里面的玻璃细管则装着过氧化物。当荧光棒弯曲时,里面的的玻璃管被折断破裂,两种溶液就会混合,化学物质相遇从而引发反应,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被传递给荧光染料,就此,荧光棒开始发光。

而发光的整个反应过程具体如下:

1、过氧化氢将苯基草酸酯氧化,形成一种叫做苯酚的化合物和不稳定的过氧酸酯。

2、过氧酸酯分解,形成更多的苯酚和环状过氧化合物。

3、环状过氧化合物分解,形成二氧化碳。

4、分解物将能量释放给染料。

5、染料原子中的电子跃迁至较高的能级,然后落回原位,以光的形式释放出能量。

此外,我们看到的荧光棒发光的颜色非常丰富,这些不同颜色的光则是因为加入的荧光染料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它是五彩缤纷的。

根据荧光棒内所使用的化合物的不同,这种化学发光反应持续的时间也不相同,几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如果将它的溶液加热,荧光棒发出的光会更强,但是发光持续的时间很短。相对应的如果想让荧光棒变暗,则只需要将它冷却。

荧光棒会不会对人体有害呢?

荧光棒主要是塑料包装制品,荧光棒内的化学液体被塑料包围,不会和人体直接接触,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荧光棒所发出的光也不是由放射线激发染料发出的光,而是靠化学反应激发染料发出的非放射性光,也不会伤害人体。

但现今有人为追赶时尚,将荧光棒弄破,把液体涂在皮肤表面上,这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如果是身体较为脆弱的儿童,受到的危害会更大。所以,还是完整拿在手上玩更安全。

本文由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中学一级教师牟丹进行科学性把关。

新华网科普事业部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联合出品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

扁蓝多脉扁螺 Polypylis calathus

动物百科小编蒙牛沒我牛给大家整理了扁蓝多脉扁螺 Polypylis calathus的档案资料,包括扁蓝多脉扁螺 Polypylis calathus的图片、扁蓝多脉扁螺 Polypylis calathus所属门、纲、目、科及扁蓝多脉扁螺 Polypylis calathus描述介绍、扁蓝多脉扁螺 Polypylis calathus标本等与扁蓝多脉扁螺 Polypylis calathus相关的详细信息。

扁蓝多脉扁螺 Polypylis calathus档案信息

物种名:扁蓝多脉扁螺

拉丁名:Polypylis calathus

门: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纲:腹足纲 Gastropoda

目:基眼目 Basommatophora

科:扁蜷螺科 Planorbidae

资源编码:21131363107

描述: 贝壳较小型,壳高2毫米左右,外壳直径4.5毫米左右,壳质略厚,透明,外型呈扁圆盘状。有4—5个螺层,各螺层在宽度上增长迅速,上部具有凹陷的壳顶,下部平坦,具有窄的脐孔,体螺层宽大,周缘下有一个钝的龙骨,而使壳口呈心脏形。缝合线深。壳面呈黄褐色,具有细致的心脏线。壳口内面有口块放射状隔板。 栖息于湖泊、小溪的沿岸带,或池塘、沟渠、稻田中。多附着于水生植物上。以微小生物为食料。

扁蓝多脉扁螺 Polypylis calathus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11C0002500046314

标本号:FG 150594

标本馆:IOZ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云南省

产地1:YN

采集人:刘月英 王耀先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本文Hash:c73b1c3516a514661732965e69d7daea62abd66f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