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胸刺尾鱼

导读: 白胸刺尾鱼Powder blue tang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知 识Knowledge

动物百科小编擁抱火焰的蝶给大家整理了白胸刺尾鱼的资料,包括白胸刺尾鱼的图片资料、白胸刺尾鱼的形态特征、白胸刺尾鱼的生活习性、白胸刺尾鱼的品种和种类、白胸刺尾鱼的寿命等与白胸刺尾鱼相关的详细信息。

白胸刺尾鱼Powder blue tang

白胸刺尾鱼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
目: 鲈形目 Perciformes
科: 刺尾鲷科 Siganidae
属: 刺尾鱼属 Acanthurus
种: 白胸刺尾鱼 A. leucosternon
分布: 印度洋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白胸刺尾鱼(拼音:bái xiōng cì wěi yú);
英文名:Powder blue tang;
学名:Acanthurus leucosternon。
白胸刺尾鱼,为辐鳍鱼纲鲈形目刺尾鱼亚目刺尾鱼科的其中一个种。分布于印度洋海域。栖息于水质清澈的礁石区,白天成群活动,属草食性,以藻类为食,行一夫一妻制。可做为观赏鱼,但是很难饲养成活,因为它们是很容易受到刺激隐核虫(marine ich)感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未予评估

体长: 23厘米

身高:

体重:

生命:

食性: 以藻类为食

繁殖:

习性: 白天成群活动

分布: 印度洋

白胸刺尾鱼

白胸刺尾鱼学名:Acanthurus leucosternon

白胸刺尾鱼

白胸刺尾鱼Powder blue tang

白胸刺尾鱼

白胸刺尾鱼正面特写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白胸刺尾鱼平均长度为23厘米。白胸刺尾鱼体呈椭圆形而侧扁。头背部轮廓不特别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颌各具一列扁平齿,齿固定不可动,齿缘具缺刻。体蓝色具有一个白色的胸。头部黑色的有一条宽的白色从胸鳍基底到咽喉的条纹。在眼之下的没有明显的白色斑点或宽的白色条纹。背鳍黄色,臀鳍与腹鳍鳍白色。背鳍硬棘9枚、背鳍软条28至30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23至26枚。尾柄上有硬棘,易伤人。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白胸刺尾鱼栖息于水质清澈的礁石区,水深0-85米。白天成群活动,属草食性,以藻类为食,行一夫一妻制。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白胸刺尾鱼分布于印度洋海域,包括东非、南非、科摩罗、马尔代夫、留尼汪、阿曼、斯里兰卡、印度、印尼、圣诞岛、马来西亚等海域。

知 识Knowledge

白胸刺尾鱼学名:Acanthurus leucosternon,由英国作家、动物学家–爱德华·特纳贝·内特(Edward Turner Bennett)于1833年命名。

白面刺尾鱼

动物百科小编骑着羊儿去放狼给大家整理了白面刺尾鱼的资料,包括白面刺尾鱼的图片资料、白面刺尾鱼的形态特征、白面刺尾鱼的生活习性、白面刺尾鱼的品种和种类、白面刺尾鱼的寿命等与白面刺尾鱼相关的详细信息。

白面刺尾鱼Whitecheek Surgeonfish

白面刺尾鱼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
目: 鲈形目 ’erciformes
亚目: 刺尾鱼亚目 Acanthuridae
科: 刺尾鲷科 Siganidae
属: 刺尾鱼属 Acanthurus
种: 白面刺尾鱼 A. nigricans
分布: 太平洋区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白面刺尾鱼(拼音:bái miàn cì wěi yú);
英文名:Whitecheek Surgeonfish;
学名:Acanthurus nigricans。
白面刺尾鱼,又称白面刺尾鲷,俗名颊面倒吊。分布于太平洋区,栖息于清澈礁湖底质较硬的地区或向海斜坡上,水深2-67米。具领域性,以丝状海藻为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17-19厘米

身高:

体重:

生命:

食性: 主食丝状海藻

繁殖:

习性: 具领域性

分布: 太平洋区

白面刺尾鱼

白面刺尾鱼学名:Acanthurus nigricans

白面刺尾鱼

白面刺尾鱼俯拍

白面刺尾鱼

白面刺尾鱼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白面刺尾鱼体长17-19厘米。白面刺尾鱼体呈椭圆形而侧扁。呈黑色,下颔有一白色环纹。头小,头背部轮廓不特别凸出。在眼下方有一略呈半月形大白斑。口小,端位,上下颌各具一列扁平齿,齿固定不可动,齿缘具缺刻。沿背鳍与臀鳍的基部各有一黄色纵带,越往后越宽。各奇鳍的外缘都有蓝边。尾鳍白色,在蓝带的内侧有一黄带与之并行。尾柄棘为橘黄色。背鳍硬棘9枚、背鳍软条28至31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26至28枚。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白面刺尾鱼分布于太平洋区,包括台湾、日本、中国南海、菲律宾、印尼、澳洲、新几内亚、新喀里多尼亚、密克罗尼西亚、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帕劳、斐济群岛、所罗门群岛、基里巴斯、瑙鲁、东加、图瓦卢、夏威夷群岛、法属波利尼西亚、美属萨摩亚、西萨摩亚、加拉巴哥群岛、复活节岛、墨西哥等海域。

知 识Knowledge

白面刺尾鱼学名:Acanthurus nigricans,由瑞典自然学者-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于1758年命名。

白颊刺尾鱼

动物百科小编冒牌、虎给大家整理了白颊刺尾鱼的资料,包括白颊刺尾鱼的图片资料、白颊刺尾鱼的形态特征、白颊刺尾鱼的生活习性、白颊刺尾鱼的品种和种类、白颊刺尾鱼的寿命等与白颊刺尾鱼相关的详细信息。

白颊刺尾鱼Whitebar surgeonfish

白颊刺尾鱼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
目: 鲈形目 Perciformes
科: 刺尾鱼科 Acanthuridae
属: 刺尾鱼属 Acanthurus
种: 白斑刺尾鱼 A. leucopareius
分布: 太平洋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白颊刺尾鱼(拼音:bái jiá cì wěi yú);
英文名:Whitebar surgeonfish;
学名:Acanthurus leucopareius。
白颊刺尾鱼,又称白斑刺尾鲷,俗名粉蓝倒吊 为辐鳍鱼纲鲈形目刺尾鱼亚目刺尾鱼科的其中一个种。分布于太平洋海域,常成群在有浪的地方或较空旷的浅水处出现。属于藻食性,以吃丝状藻为主。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未予评估

体长: 20厘米

身高:

体重:

生命:

食性: 藻食性

繁殖:

习性: 成群行动

分布: 太平洋

白颊刺尾鱼

白颊刺尾鱼学名:Acanthurus leucopareius

白颊刺尾鱼

白颊刺尾鱼

白颊刺尾鱼

白颊刺尾鱼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白颊刺尾鱼体长可达20厘米。白颊刺尾鱼体呈椭圆形而侧扁。头部黑褐色,头背部轮廓不特别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颌各具一列扁平齿,齿固定不可动,齿缘具缺刻。体侧有些亦为均匀的黑褐色,有些则成淡褐色且上面密布著许多暗褐色小斑,且小斑呈纵向排列。头部有一起自头顶经鳃盖达喉部的白色斜横带,且尾柄棘后方亦有一白色横带,尾鳍截形。背鳍硬棘9枚、背鳍软条25至27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23至25枚。尾柄上有硬棘,易伤人。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白颊刺尾鱼常成群在有浪的地方或较空旷的浅水处出现。属于藻食性,以吃丝状藻为主。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白颊刺尾鱼分布于太平洋海域,包括日本、台湾、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夏威夷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复活节岛、法属波利尼西亚等海域。

本文Hash:7eb6343159d7d20376ad3aba509209b9e81e1cef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