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头鲸

导读: 座头鲸Humpback whale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资 料Information 座头鲸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动物百科小编人鱼小猪给大家整理了座头鲸的资料,包括座头鲸的图片资料、座头鲸的形态特征、座头鲸的生活习性、座头鲸的品种和种类、座头鲸的寿命等与座头鲸相关的详细信息。

座头鲸Humpback whale

座头鲸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鲸目 Cetacea
科: 须鲸科 Balaenopteridae
属: 座头鲸属 Megaptera
种: 座头鲸 M. novaeangliae
        ( Borowski, 1781 )
分布: 太平洋、大西洋及其边缘海域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座头鲸(拼音:zuò tóu jīng);
英文名:Humpback whale;
学名:Megaptera novaeangliae。
座头鲸,又名大翅鲸、驼背鲸、巨臂鲸,属于须鲸亚目的海洋哺乳动物。其“座头”之名源于日文“座头”,意为“琵琶”,指鲸鱼背部的形状。全世界各大海洋都有座头鲸的踪迹。座头鲸部分栖息于太平洋一带。活动时多一双一对活动,性情温顺,有洄游习性,惟游泳速度较慢。主食为小甲壳类和群游性小型鱼类。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11.5 – 15米

身高:

体重: 25 – 30吨

生命: 60-70年

食性: 磷虾,小鱼,贝类

繁殖: 孕期约10个月,每胎产1仔

习性: 成对活动,性情温顺

分布: 太平洋、大西洋及其边缘海域

座头鲸

座头鲸与海豚伴游

座头鲸

座头鲸腹部

座头鲸

成年座头鲸与幼年座头鲸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座头鲸成体平均体长雄性为12.9米,雌性为13.7米,最大记录雌性18米。体重25-30吨。背鳍较小。鳍肢很长,约为体长的1/3,为鲸类中最大者,前缘具不规则的瘤状突起。尾鳍宽大,外缘呈不规则钳齿状。脸面褶沟较少,约14-35条。背部黑色,有斑纹,鳍肢上方白色,尾鳍腹面白色,边缘黑色。口大,进食时上下颌间特殊韧带结构可使口张开90度的角度。鲸须每侧有270~400片,须板和须毛皆黑灰色。座头鲸的背鳍很短小,胸部鳍状肢窄薄而狭长。座头鲸在海面经常作出各种精彩表演。座头鲸不但外貌奇异,而且智力出众。它们会使用气泡形成的柱网捕食,而且它们的叫声悦耳悠扬。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多成对活动,性情温顺,同伴间眷恋性很强。每年进行有规律的南北洄游: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域索饵,冬季到温暖海域繁殖,洄游期不进食。游泳速度较慢。每小时约为8~15公里,常发出类似“唱歌”的繁杂声音。座头鲸是有社会性的一种动物成体之间也常以相互触摸来表达感情,但在与敌害格斗时,则用特长的鳍状肢,或者强有力的尾巴猛击对方,甚至用头部去顶撞,结果常造成皮肉破裂,鲜血直流。在它的皮肤上不仅常附着藤壶和茗荷等蔓足类动物,而且携带着许多诸如鲫鱼一类有吸盘的动物,加起来足有半吨重之多。座头鲸进食的方法也很奇妙,首先是冲刺式进食法,将下腭张得很大,侧着或仰着身子朝虾群冲过去,然后把嘴闭上,下腭下边的折皱张开,吞进大量的水和虾,最后将水排除出去,把虾吞食;第二种方法叫轰赶式进食法,将尾巴向前弹,把虾赶向张开的大嘴,这种方法也是只有当虾特别密集时才适用;第三种方法是从大约15米深处作螺旋形姿势向上游动,并吐出许多大小不等的气泡,使最后吐出的气泡与第一个吐出的气泡同时上升到水面,形成了一种圆柱形或管形的气泡网,像一只巨大的海中蜘蛛编结成的蜘网一样,把猎物紧紧地包围起来,并逼向网的中心,它便在气泡圈内几乎直立地张开大嘴,吞下网内的猎物。当猎物数量稀少时,座头鲸常常单独或仅有2~3只在一起觅食,而当猎物数量很多时,便形成8只左右的较大群体,有时不同群体之间还会互相争食。因此,食物的多少、分布和种类,也会直接影响座头鲸的数量。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雌性座头鲸每2年生育一次,孕期约10个月,每胎产1仔。座头鲸的寿命可达60-70年。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座头鲸在所有主要海洋中均有发现,它们分布在从南极冰缘到北纬65度的广阔海面。这是一个有迁移特点的物种,它们夏天生活在凉爽的高纬度水域,但是在热带或亚热带水域交配繁衍。座头鲸通常每年迁徙路程长达25,000公里(16,000英里),使它们成为哺乳动物中最好旅行者之一。但是生活在阿拉伯海的座头鲸是例外,它们长年都生活在那些热带海域。座头鲸在东地中海、波罗的海和北极海域未被发现。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在十九世纪中以前,全球座头鲸的数量达到150,000条,但在往后的一个世纪里,人类大规模进行商业捕鲸活动,过度捕杀座头鲸令座头鲸在1966年的数量只剩下仅仅20,000条。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通过了《全球禁止捕鲸公约》,严格禁止所有商业捕鲸活动,令座头鲸幸免于当时绝种。二十世纪座头鲸的种群数量正在持续增长,但直至今天仍只回升至35,000条,不足十九世纪中以前的四份一。保守估计有11,600条座头鲸生活在大西洋、7,000条在太平洋和约17,000条在南半球。

资 料Information

座头鲸的邮票

播放视频:座头鲸。视频尺寸1280*720;文件大小94M;片长2分47秒。

座头鲸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magnificent humpback whale (Megaptera novaeangliae) is renowned for its impressive leaping displays and for the mysterious ’singing’ of solitary males. The robust body is blue-black in colour, with pale or white undersides . The flippers may also be white and are the largest appendage of any animal; reaching up to five metres in length . On the underside of the mouth are 12 to 36 throat grooves, which can expand when filtering water during feeding . Humpbacks have characteristically knobbly heads, covered in many raised lumps (’tubercles’) and barnacles . There are two blowholes on the back and the spout of water can appear very bushy . The spreading tail flukes have a distinct indentation in the middle ; as the whale undertakes a deep dive it usually arches its back (hence the common name) so that the tail flukes are raised above the water and clearly visible . The pattern on the underside of the flukes is unique and can be used to photo-identify and track individuals .

瓜头鲸

动物百科小编CoCo_小鱼er给大家整理了瓜头鲸的资料,包括瓜头鲸的图片资料、瓜头鲸的形态特征、瓜头鲸的生活习性、瓜头鲸的品种和种类、瓜头鲸的寿命等与瓜头鲸相关的详细信息。

瓜头鲸Melon-headed whale

瓜头鲸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鲸目 Cetacea
科: 海豚科 Delphinidae
属: 瓜头鲸属 Peponocephala
种: 瓜头鲸 P. electra
        ( Gray, 1846 )
分布: 热带及亚热带外海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瓜头鲸(拼音:guā tóu jīng);
英文名:Melon-headed whale;
学名:Peponocephala electra。
瓜头鲸,因其尖瓜状的脑袋而得名。别名有瓜状头鲸,多齿黑鲸,小杀人鲸和伊列特拉海豚。它为海豚科的瓜头鲸属下的唯一动物。该物种遍布世界各地的热带及亚热带外海的深水海域,包括台湾的苏澳,中国大陆的东港附近。瓜头鲸寿命超过30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标签: 鲸目海豚科瓜头鲸属鲸海洋温暖水域群居胆小主食鱼类灰色

体长: 全长2.1-2.7米

身高:

体重: 160-220公斤

生命: 超过30岁

食性: 肉食性

繁殖:

习性: 高度的群栖性

分布: 热带及亚热带外海

瓜头鲸

瓜头鲸学名:Peponocephala electra

瓜头鲸

瓜头鲸英文名:Melon-headed whale

瓜头鲸

瓜头鲸潜水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瓜头鲸全长2.1-2.7米;重量160-220公斤。瓜头鲸有尖瓜状的脑袋,其也因此得名。其躯体修长呈水雷状,拥有长而尖锐的胸鳍,鳍的长度大约在体长的五分之一,这些都是瓜头鲸较为显著的特征。瓜头鲸较易于小虎鲸混淆,二者除非在近距离内观察,否则很难区分。瓜头鲸全身呈蓝黑,暗灰或暗棕色,它头部细小,其渐缩为钝嘴,上、下颌均有20-24枚左右颗数的牙齿,前段脸部有一块黑色区域。瓜头鲸的下巴要么平直要么则稍微向内部凹陷,其唇部一般呈白色,淡灰或粉红色,而它的肛门和生殖裂周围也呈现淡色。瓜头鲸的胸部有不太明显的淡灰色锚状斑纹,腹部的斑块呈现出灰或不纯的白色。瓜头鲸的背鳍高耸,呈现钩状,末端较为尖锐,但是背鳍的后缘经常受创。瓜头鲸的尾鳍较为宽大,长度大约在体长的四分之一,但是雌鲸相之较窄。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瓜头鲸具有高度的群栖性,族群中的鲸的数量最少在50只左右,一般情况下族群的鲸数一般在100到500只左右,甚至还出现过2000只的大族群。瓜头鲸也有着集体搁浅的记录,例如日本和菲律宾都出现过大量瓜头鲸集体搁浅的记录。瓜头鲸也会与弗氏海豚结伙,它偶尔也会同长吻飞旋原海豚,条纹原海豚以及其他鲸豚类共游。
瓜头鲸行动速度较缓,浮升的时候会将头部扬出水面,而在其浮升时,会造成许多小水雾,使人难以观察到瓜头鲸。而在其快速游行时,瓜头鲸会以小角度越离海面。瓜头鲸有时会进行浮窥,而在其下潜时,瓜头鲸的尾干会明显的拱起。其一般以乌贼,章鱼及鱼类为食。
瓜头鲸一般会提防船只靠近,在受到惊吓时,瓜头鲸也会快速的游走,但是其依然受到捕杀和鱼网缠困的威胁。瓜头鲸也存在着船首乘浪和跃身击浪的记录。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瓜头鲸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的深水海域,在菲律宾(特别是宿务岛周围)以及澳大利亚东部沿岸普遍可见。夏威夷终年可见,而且大多数的瓜头鲸目击报告一般都在大陆架的向海侧以及大洋孤岛附近,很少出现于暖温带水域,它也极少靠近陆地。有人认为瓜头鲸分布范围的北界可能与暖洋流有关。

瓜头鲸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melon-headed whale (species Peponocephala electra; other names are many-toothed blackfish and electra dolphin) is a cetacean of the oceanic dolphin family (Delphinidae).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ygmy killer whale and pilot whale, and collectively these dolphin species are known by the common name blackfish. It is also related to the false killer whale. The melon-headed whale is widespread throughout the world’s tropical waters, although not often seen by humans because it prefers deep water.

弓头鲸

动物百科小编米兔 ゝ给大家整理了弓头鲸的资料,包括弓头鲸的图片资料、弓头鲸的形态特征、弓头鲸的生活习性、弓头鲸的品种和种类、弓头鲸的寿命等与弓头鲸相关的详细信息。

弓头鲸Bowhead whale

弓头鲸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鲸目 Cetacea
亚目: 须鲸亚目 Mysticeti
科: 露脊鲸科 Balaenidae
属: 露脊鲸属 Balaena
种: 弓头鲸 B. mysticetus
        ( Linnaeus, 1758 )
分布: 北极及附近水域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弓头鲸(拼音:gōng tóu jīng);
英文名:Bowhead whale;
学名:Balaena mysticetus。
弓头鲸,旧称北极鲸,又称格陵兰露脊鲸、格陵兰鲸、巨极地鲸、北极露脊鲸。在所有须鲸中只有弓头鲸一生都在北极及附近水域渡过的。弓头鲸拥有一副洪厚的嗓子,在迁移、进食、和社交时用以互相沟通。其中一些长而重复的鲸歌可能是交配的讯号。部分个体是可以活到150-200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标签: 鲸目露脊鲸科露脊鲸属鲸海洋寒冷水域独居迁徙主食磷虾长寿灰色

体长: 全长17-20米

身高:

体重:

生命: 150-200岁

食性: 主食磷虾和浮游动物

繁殖: 每3 -年会诞下一头幼鲸

习性: 泳速缓慢

分布: 北极及附近水域

弓头鲸

弓头鲸头部特写

弓头鲸

弓头鲸英文名:Bowhead whale

弓头鲸

弓头鲸的尾巴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弓头鲸全长17-20米,雌性较大。弓头鲸体形粗壮,体色呈深色,无背鳍,上颚窄,下颚呈弓形。有长达3米的鲸须 (为同类动物中最长者)以滤食水中的小动物。颅骨大而厚实,用以自水下撞击冰面呼吸 (有因纽特人报告,其撞穿的冰层可达60厘米厚)。鲸脂厚达43-50 厘米,比任何其他动物都厚。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弓头鲸泳速缓慢,通常独来独往,或者结成最多六头的小群体。它们可以在水中逗留40分钟,但并非潜水能手。主食磷虾和浮游动物。天敌有虎鲸和人类。
弓头鲸拥有一副洪厚的嗓子,在迁移、进食、和社交时用以互相沟通。其中一些长而重复的鲸歌可能是交配的讯号。其他动作包括跃出水面、在水面拍打尾巴和在水中直立。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弓头鲸交配期约在每年的三至八月份,受孕期主要在三月。交配时组合可以是一雄一雌或数组雄性群体与一至二头雌鲸。每3 至4 年雌鲸会诞下一头幼鲸,幼鲸出生时长约4.5米,重1 吨。1岁时可成长至9米。从前的估计寿命约60-70岁,与其他鲸类相若。但在1993、1995和1999年在鲸体内发现旧的象牙矛尖,触发了对鲸眼结构的研究,因此可以得出可靠的结论:至少部分个体是可以活到150-200岁的。另一项研究则显示雌鲸到了90岁仍然有生殖能力。由于其寿命之长,雌性也可能有更年期的现象。这从极大的个体并无幼兽在侧的情形中得到证实。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在所有须鲸中只有弓头鲸一生都在北极及附近水域渡过的。阿拉斯加的族群冬天会到白令海西南方,然后在春天北上,沿着浮冰的间隙进入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自古以来弓头鲸因为其脂肪、肉、油、骨和鲸须而被人类捕猎。在古老的鱼叉上可能沾有鲸脂,从而判断其年龄和被捕方式。它们与其近亲露脊鲸都有泳速缓慢和死后在水中漂浮的特性,因而成为了捕猎的上选。在商业化捕鲸时代来临以前,北方的水域估计有超过5万头弓头鲸。自1611年在斯瓦尔巴德群岛和格陵兰周围水域开始商业捕鲸,把当地增长缓慢的弓头鲸捕杀殆尽以后,人们便到新的海域继续捕鲸。在北太平洋的捕鲸活动始于19世纪中期,只花了20年的时间就把超过60%的鲸猎杀了,弓头鲸近乎于灭绝。目前作为弓头鲸数目下降的主要原因的商业捕鲸活动已经中断,其中阿拉斯加 (又称白令-楚科奇-波弗特群)的族群自此恢复过来,但当地的居民每年仍然捕猎少量鲸(25到40头/年)作基本食粮—这并不影响其复原。1990年其数量仍维持在7,800头,大约是大规模捕鲸前的41%。其他族群的情况资料较少,但估计数目已经很少,大概只有数百头。故全球数目约为8,000至9,000头。弓头鲸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被列入附件一,即“受到灭绝威胁的物种”。在美国《濒危物种法》中亦属濒危。其于红皮书的数据如下:1、斯瓦尔巴德群,极危2、鄂霍次克海 (Sea of Okhotsk)群,濒危3、巴芬湾 (Baffin Bay)-戴维斯海峡 (Davis Strait)群,濒危4、哈德逊湾 (Hudson Bay)-福克斯海盆(Foxe Basin)群,易危5、白令-楚科奇-波弗特群,低危,但需要保护

知 识Knowledge

本种在1758年首次见于林奈的《自然分类》 (Systema Naturae)第十版。其属名Balaena一直以来都只有一种。而在1849年由丹麦生理学家、动物学家丹尼尔·腓特烈·埃施里赫特 (Daniel Frederik Eschricht)提出的Leiobalaena是其异名。弓头鲸在分类上一直与露脊鲸分开,自1821年约翰·爱德华·格雷的研究把后者辨别出来以后一直如此,但这种分类并没有基因支持。的确,科学家认为两者的区别比弓头鲸与须鲸科的小。在未来的分类中两属的四个品种有很大机会被划入同一个属中。在化石纪录方面,在中新世 (距今约1000万年)至更新世 (距今约150万年)中五种同属的化石中,Balena prisca可能与现代的弓头鲸一样。这与更早的化石纪录,埋藏于距今2300万年前南美洲地层中的、与之最接近的Morenocetus中间有一段空隙。

资 料Information

弓头鲸(学名:Balaena mysticetus)与人的比例

弓头鲸的绘画(学名:Balaena mysticetus)

弓头鲸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bowhead whale (Balaena mysticetus) is a species of the right whale family Balaenidae, in suborder Mysticeti and genus Balaena. A stocky dark-colored whale without a dorsal fin, it can grow to 20 m (66 ft) in length. This thick-bodied species can weigh 75 tonnes (74 long tons; 83 short tons) to 100 tonnes (98 long tons; 110 short tons). It lives entirely in fertile Arctic and sub-Arctic waters, unlike other whales that migrate to low latitude waters to feed or reproduce. It was also known as the Greenland right whale or Arctic whale. American whalemen called it the steeple-top, polar whale, or Russia or Russian whale. The bowhead has the largest mouth of any animal.

本文Hash:5dbd969fced2fde59f742750d2cbd55d9a8aee36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